四月的期指先扬后抑,最终难逃阴线收盘。接下来笔者从影响市场资金担忧的角度予以分析,并作出短期市场走势的判断。 人民币持续贬值引起市场对于资金外流的担忧 2014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在QE退出背景下,市场对于人民币持续贬值的预期依然较强,这也是导致市场资金面受到压制的原因之一。 IPO渐行渐近加大了市场资金紧张的担忧 继4月18日证监会半夜鸡叫公布首批28家IPO预披露企业后,市场对IPO的担忧持续升级。5月5日晚, 证监会发布第十一批30家IPO 预披露企业名单,加上此前十批披露的211家,已有241家企业披露招股说明书。陆续的IPO预披露名单面世,不断加剧着投资者的担忧情绪。4月28日、29日的今年首次保代培训中加入了新股发行改革后的询价与承销定价的内容,增加了投资者对于IPO正式重启时间表加速的担忧。 公开市场操作持续净回笼,支撑力度不强 回顾2013年以来的公开市场操作与股指市场的反应,不难发现,公开市场上资金的净回笼、净投放与股指指数的跌涨有较为惊人的同步倾向。而今年春节以来,自2月18日起正回购的开启后,公开市场几乎周周处在净回笼的状态,仅仅在4月中旬一周出现的单周净投放也只是“昙花一现”。值得庆幸的是,银行间市场利率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上升倾向,资金面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紧张倾向,但资金的持续净回笼使得投资者对于货币政策的宽松预期迟迟难以兑现,无法形成对支撑的有效支撑。 微刺激影响效果有限 纵观近年来政府动作,我国在过去四年内推行了三轮政策刺激来稳增长。2010年,发改委加快项目审批刺激投资,经济反弹持续了18个月, A股市场从谷底到峰值上涨了30%左右。2012年,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同时发改委加快项目审批助力经济,结果经济反弹持续12个月,市场只上涨20%左右。2013年7月,也是应对经济放缓,推出包括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和发改委加快项目审批政策,经济反弹持续了6个月,A股只上涨15%左右。上述经验表明,政府刺激政策的效应已经有所消退,说明市场对于经济健康稳定能增长更为关注。 近期,面对持续经济数据低迷,为了起到稳增长的作用,相比之前的“宏刺激”,政府推行了“微刺激”,包括重点项目投资、棚户房、小微企业减税和铁路基建、三农、创业就业税收优惠、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总额上调等等。结合之前市场对刺激政策的免疫力,和此次刺激规模相对较小的现状,此次微刺激对指数的拉动作用显得有限。
综合来看,在目前人民币持续贬值的背景下,IPO的渐行渐近和公开市场上的持续回笼,市场对资金面的担忧不断升级。加上微刺激政策的刺激力度相对较小,市场刺激政策的免疫力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助力市场反弹的动能显得不足。结合目前技术上上证处在2000点心理价位的附近,上有10日线、20日线等的均线压制,下有5日线和2000点左右心理价位的支撑,加上多空博弈的不断升级,市场短期恐将继续维持震荡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