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储拍卖低于市场预期,现货价格走高带动近月期价 数据来源:中国粮食网 中国海关 华泰长城投资咨询部 2013年国内玉米供求矛盾特别突出,政府为保障种粮农户利益,启动大规模临储玉米收购,截至2014年4月31日,国储玉米收购6919万吨,加上之前两年收购量,国储(包括中央储备在内)玉米库存接近1.2亿吨。在国储巨量收购到期之后,社会玉米实际供应量下降,全国玉米供需缺口逐渐显现,东北产区现货价格在4月初便开始出现上涨苗头,但市场预期国储将大量拍卖临储玉米打压国内玉米期价,时至今日,国家临储玉米拍卖成交量累计为2072万吨,远低于市场之前预期的4000万吨,再加上国家加强玉米转基因的监管,玉米进口量到港量下降,海关数据显示2014年1-7月玉米进口量累计不足145万吨,在内外价差巨大的情况下,甚至低于去年同期的159万吨,这使得社会实际玉米供需日渐紧张,国内玉米现货价格持续上涨,这支撑国内近月玉米期价。 数据来源:农业部 华泰长城投资咨询部 而在国内需求方面,整体认为后期并不乐观,在国内饲用需求方面,我们农业部4000个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7月生猪存栏量环比增加0.3%,同比下降5.4%,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下降1.2%,同比下降9.1%,且目前生猪价格虽有所回升,但自繁自养头猪利润仍处于盈亏平衡点附近,市场反映养殖户补栏积极性有所回升,而从能繁母猪影响9个月后的生猪出栏这一经验性规律来看,后期生猪出栏量将仍处于下降趋势,对猪料的需求也就难有大幅改观。在玉米深加工方面,我们仍未看到行业基本面有大的改变,因此我们继续不看好玉米深加工需求。 数据来源:汇易网 华泰长城投资咨询部 在饲用需求中,近期值得留意的是,玉米现货价格大幅上涨,而小麦新作上市之后,小麦现货价格整体趋弱,小麦-玉米价差逐步缩小, 7月31日,全均价和广东港口两者价差均缩小至-130元,8月29日全国小麦-玉米价差扩大至-160元,但广东港口价差有所收窄,但仍处于相对低位,在这种情况下,预计国内小麦饲用替代量将大幅增加。 当然我们从上图(国内主要港口和地区玉米现货价格)中可以看出,随着南方早熟玉米的逐步上市,南方港口玉米现货价格开始出现松动,同时中国玉米网数据显示,月底北方四港和东北产区的吉林各地玉米价格亦开始出现松动,这或将压制近月玉米期价,从基差的角度看,目前大连港玉米基差为-24元,考虑到交割玉米与大连平仓价的玉米等级级差,基差合理水平应该在40左右,这表明国内玉米期价已经过度反应,当然考虑到9月合约即将到期,其意义已经不大。 产区天气炒作之后,新作期价有望季节性回落8月中下旬我国玉米产区相继发生严重旱情,首先是华北地区,河南中西部、河北与陕西南部发生严重旱灾,稍后东北产区中吉林、辽宁和内蒙古局部地区亦出现旱情,当时媒体报道称,13日从辽宁省气象局获悉,截至12日,辽宁7月以来的平均降水量为195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同期最少,遭受63年来最严重的气象干旱。受旱情影响,辽宁大连、葫芦岛、朝阳等地部分农田面临绝收;11 日从吉林省气象局获悉,作为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目前吉林省多个产粮大县干旱严重,其中长岭、农安、公主岭等10 个产粮大县降水量创1951 年以来最少,部分地块甚至绝收。由于旱情发生在玉米关键生长期,这引发市场担忧,带动国内玉米期价持续上涨,一度上涨至2400上方。 但对于旱情的影响,市场评估不一,市场一度预计国内玉米减产800-1300万吨,中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报告称,根据吉林和辽宁地区受旱情况,若按重旱面积减产50%,轻旱减产10%估算的话,粗略估算吉林和辽宁的减产幅度分别在100万吨和250万吨,从其预估数据来看,国内旱情影响有限,不足以改变国内玉米供需过剩的格局。根据我们的预计,2013年国储玉米收购6919万吨,市场预计抛储4000万吨即可保证市场需求,这意味着国内去年玉米供需过剩接近3000万吨,今年玉米种植面积继续小幅增加,在发生干旱之前,USDA采用国家粮信中心数据显示,今年新作玉米产量2.22亿吨,较去年增加接近350万吨,因此国家粮信中心预估的减产幅度显然不足以改变国内玉米供需格局。 在旱情不足以改变国内玉米供需过剩格局的大背景下,后期玉米期价仍将有赖于国储收购政策的支撑,截至目前国储收购价尚未出台,市场普遍预计今年国储收购价持平或者小幅上调的可能性较大,因此我们在2400上方建议投资者做空C1501合约,以2430一线作为止损。另一个值得投资者留意的因素则是新作即将入市的季节性供应压力,从前面的我国春玉米和夏玉米生长发育期可以看出,东北和华北玉米即将进入收获期,南方早熟玉米已经入市,这也已经导致南北港口甚至于东北产区局部地区玉米现货价格出现松动,后期这种供应压力将逐步加大,而国家到目前为止尚未公布国储玉米收购价,这或将导致国储玉米收购晚于去年,这将对C1501合约构成压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