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观点: 2018年供给侧改革政策预计将继续推荐,目标设定为淘汰1.5亿吨落后产能,在产能过剩问题仍存情况下,预计方针大方向不会改变。但因现已累计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已完成“十三五”规划的60%以上,未来几年节奏或将有所放缓。2018年将从总量性去产能转向结构性优产能为主,从以退为主转向进退并重,预期总供应将继续小幅增加。 从有关部门态度看,保供稳价为主基调,行政干预力度仍较强。长协煤供应、进口煤总量限制及煤价和库存挂钩等制度均将服务于此。政策方面不确定性风险较大,重点关注执行和落实情况。总体看,预计2018年供需关系偏宽松,但季节性、结构性、阶段性矛盾出现频率或将增加。 1月处供暖季,民用耗煤利好支撑犹在,下游电企仍处补库周期,但长协煤也开始供应,进口煤通关,处多空因素夹杂和此消彼长期,煤价仍将稳中小涨,但涨幅将收窄。 2月中旬将迎来春节假期,上旬电厂供暖+节前补库将已结束,此时工业企业准备放假并进入假期,耗煤量降至年内低谷,整体煤价预计将呈稳中下降态势,但因供应端产量收缩,降幅有限。 进入3月后,下游高耗能行业已基本陆续复工,2月下旬到3月中旬需求端将整体复苏,此时煤价将继续走强,下旬供暖季结束后,民用支撑力减弱,预计价格偏强震荡整理可能性较大。 4-6月是煤市传统淡季,供暖已全部结束,工业等平均开工率水平也已增至高位,再度提升空间不大,水电出力增加,价格回落可能性较大。 7-8月为迎峰度夏补库期,旺季效应将带动煤价上行,尤其9月,10月虽需求端小幅回落,但考虑到大秦线秋检及假期煤矿减产因素影响,预计供应端将出现阶段性收紧,支撑煤价仍在高位。 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为夏季用煤旺季结束和冬储尚未展开期,且大秦线检修结束,煤矿产量增加,施压煤价出现回落。11月中旬始,冬储煤补库开始,煤市推动力将不断增强,需求端预计仍会执行环保限产,但力度已不如往年,此时工业和民用需求均会较强,且天气具有较强不确定性因素,若出现极端天气,下游货源供应和运输均将受到挑战,煤价变动幅度或将超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