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PTA仓单数量屡创新高,市场对后期PTA价格大幅下跌的担忧也不断加重。但显然,此次市场情绪远没有前几次那样偏空,而是仍维持着一派看多的氛围。究其原因,可能是前几次仓单虽多,但价格在交割月前并未出现明显下降,看空得不到什么好处。反而每次巨量仓单将要走入交割、注销流程的时候,市场上都会突如其来的发生一些突发事件,导致行情不但没有下跌,反而出现了暴涨。因此,此次在巨量仓单面前,市场情绪不仅没有偏悲观,反而是较为乐观,仿佛一定会发生什么有利于价格上涨的事情一样。我们在这就来分析和回顾一下,前几次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使得行情出现了大幅上涨,以及如果没有突发事件的话,此次巨量仓单可能会对行情有何影响。 从2014年1月开始说起。 那时仓单数量非常多,仓单数量从2013年11月初的7000余张增至2014年1月交割前的70000余张,数量增加非常快,而绝对量也非常大。这样巨大的仓单数量对行情形成了强大的压力,但实际上期货价格并未向下走太多。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国内PTA巨头逸盛在期货盘面上进行了大规模托市操作,使得价格难以下跌。我们看到,在交割月前,期价一直保持稳定,而刚进入交割月,期价便开始了大幅下跌,说明逸盛明白这时的空头持仓已经基本均是实盘,现货过剩的压力使得托市已经成为没有可能也没有目的的举动,因此其放弃托市,但也没有大规模平仓,而是采取了接货交割的办法。因此期价的下跌实际上仍只是回归合理价格的过程,并未出现明显超跌。 在此次多头托市的过程中,期现价差过大是巨量仓单生成的原因,而仓单对价格的压力则没有显现出来,这是因为多头托市方一开始就知道这样拉抬期货价格必将造成期现价差过大从而使得仓单快速增加,因此在托市开始时就做好了无论仓单增加多少都强行将价格维持在高位的准备。而由于多头托市方本身就有较大的聚酯和PTA产能,因此其有充足的能力消化交割到的PTA仓单。 总而言之,第一次PTA巨量仓单的产生是由于多头托市造成的,对应的行情是在仓单增加过程中以较缓慢速度下跌,而进入交割月后价格加速下跌。交割后PTA仓单数量缓慢下降,但降速较慢,因此给了行情以持续的压力。 第二次PTA仓单数量上涨是从2014年2月初至3月底。在这一时间内,由于期货价格体现了市场久跌应涨的预期,相对于现货出现了轻微的偏高,这就使得产能严重过剩的PTA工厂将部分产量转移至期货上,导致仓单数量不断升高。从3月底开始,市场认识到了这一点,即长期看PTA是将要过剩的,因此期价逐渐产生了贴水,体现过剩的预期。这样,由于现货升水,部分套利商进入期货盘面购买仓单,并将其注销提出现货,导致仓单数量缓慢下降。但是直到5月初,仓单的绝对数量仍不算太低,在4万张以上。这么高的仓单数量给了行情以较大压力,使得价格虽然有超跌反弹的倾向,但反弹动能明显不足。 就在这一时刻,2014年5月上旬的一个周末,PTA工厂提出了限产保价的想法。于是,期货盘面立刻有了反应,价格脱离了长期形成的下降趋势,开始缓慢上涨。尽管刚开始上涨的几天盘面套保力量较强,但随着5月19日限产保价方案尘埃落定,期货以一根大阳线确立了上涨势头的开启。随着上涨势头不断加强,现货市场由于限产而显得异常偏紧,导致现货价格上涨速度快于期货,这样,很快期现套利的窗口被关闭,仓单量也不再增加。而在市场对后市预期很好,贸易商积极囤货的背景下,仓单开始不断被注销以满足现货市场的需求。这就导致了原本对行情压力很大,看似数量非常多的4万张仓单以非常快的速度消失,不但没有使行情发生较大跌幅,反而为上涨增添了动能。 总体而言,第二次巨量仓单的产生是由于PTA产能已经严重过剩,PTA工厂、贸易商纷纷向期货市场交货导致的。之所以这样做没有导致PTA期价的大幅贴水是因为市场对原油和其下游品种的抄底情绪较为浓厚,抵消了PTA工厂和贸易商的套保盘。但与第一次不同的是,第二次PTA的价格没有因为巨量仓单而出现大幅下跌,反而是在市场强烈担忧PTA仓单对现货市场造成的压力之时由于意外的事件(限产保价)导致PTA出现了大涨,涨幅高达20%以上。 第三次仓单数量上涨是从2014年底至2015年4月。这一次仓单数量上涨的原因较为简单,主要是因为市场对PTA产能过剩化解预期较强,而原油价格经过长期下跌后又显得较低,这使得PTA盘面上抄底力量较多。而现货显然由于供应过剩仍处在较低位置,导致期现价差较大,而对于PTA工厂来说以PTA期货价格计算的利润也过高。这就导致很多贸易商进行了期现套利操作,而很多PTA工厂通过套期保值来消化过剩的产能,其结果就表现为巨量仓单的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