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wangyan1 于 2016-9-30 10:40 编辑
王燕 中信期货 从全球范围的棉花供需情况看,期末库存在2014/15年度达到历史极值后转头向下,供应压力不断缓解,棉花市场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长线看涨。 从图形上看,近日郑棉在突破重要阻力区间13500-14000元/吨后,上方空间打开,关注资金流入的可持续性和套保盘压力。 一、全球范围供大于求的局面不断改善,棉花市场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 USDA公布数据显示,全球棉花期末库存在2014/15年度达到历史高点2448.4万吨,库存消费比102.12%,相比其他农产品品种,库存水平畸高;估测2015/16年度期末库存结束连年增加的势头,转头向下,约2222.5万吨,库存消费比93.84%;预测2016/17年度期末库存继续减少至2062.5万吨,库存消费比85.66%。 中国市场方面,USDA数据展示的2014/15年度、2015/16年度和2016/17年度的期末库存量分别为1478.8万吨、1356.3万吨和1190.9万吨,库存消费比分别为205.82%、191.68%和163.27%,中国棉花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远甚于全球市场。中国约1000万吨的储备棉占全球棉花产量约4成的比重,对全球棉花价格走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全球棉花市场期末库存不断减少的同时,库存消费比依然处于历史高位,未能达到历史均值区间40%-50%的水平。棉花市场依然“压力山大”,因此棉花价格的上涨之路可能并不顺利。 总体看,全球市场棉花供大于求的局面不断缓解,棉花市场压力最大的时刻已经过去,棉价长期看涨。 二、棉花市场一波三折,突破重要阻力区间 虽然棉花库存消费比在2014/15年度到达历史极高值,但棉花价格的阶段性低点却出现在2015/16年度。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我们认为中国储备棉轮出的预期和现实的转换起到了关键作用。 2014/15年度,储备棉投放效果较差。2015年度7-8月间,中国计划向市场投放储备棉100万吨,不同年度生产的棉花阶梯定价,其中2011年生产的棉花竞卖底价13200元/吨。投放结果显示,实际成交6.34万吨,成交率6.34%。储备棉未能有效出库,市场对储备棉降价销售的预期占市场主流,国内郑棉价格持续阴跌,国际棉价相对坚挺,价格区间震荡。 2015/16年度以来,棉花市场价格走势大体可分为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棉价偏弱运行,中国巨量储备棉“泄库”的预期主导市场,国内外棉价弱势运行,郑棉依次跌破12000元/吨、11000元/吨和10000元/吨的整数关口,美棉跌破60美分直逼54美分,内盘弱于外盘。下半场棉价偏强运行,储备棉政策主导市场。储备棉出库时间不断推迟导致供需情况及市场预期发生改变,市场普遍预期的3、4月储备棉轮出最终推迟至5月3日;在执行阶段,相关部门把握储备棉投放数量和节奏,市场“温而不火”,国内外期棉多次试探前期高点;6月末,英国脱欧公投,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增强,郑棉有效突破重要阻力区间后强势上行。 2016/17年度,储备棉轮入和轮出引起的市场供需情况和预期的改变或将主导市场。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公告显示,原则上每年3月至8月国家法定工作日均安排储备棉挂牌竞价销售。当年9月至下一年2月新棉集中上市期间暂停储备棉轮出。为优化储备棉库存品质结构,在储备棉轮出后少量轮入高品质棉花。轮入时间,集中安排在新棉上市期间(当年9月至下一年2月)。轮入数量,主要根据上一年度储备棉实际轮出情况和当年度棉花市场供需状况确定,原则上最多不超过上年度实际轮出数量的30%。如新棉上市后市场供应偏紧,将不安排储备棉轮入。轮入价格,随行就市。具体安排届时另行公布。 根据公告,2016/17年度储备棉轮出工作将在3月1日开始进行。我们认为,2016/17年度,储备棉轮出政策依然会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作出调整,政策方面依然存在变数。 总体看,中国储备棉对市场走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政策的影响不容忽视,近期郑棉强势突破上方阻力区间,上方空间已经打开,需要关注资金流入的持续性及卖出套保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