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摘要: 国家收储政策已经运行多年,虽然在稳定粮价、提高农民积极性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却造成了国内外粮价倒挂,进口粮食大增,国储库存高企等现象。国家临储品种玉米、大豆、棉花等库存问题十分突出,消化起来或需要政策配合,而小麦、水稻等正式收储品种库存也有攀高的趋势。将来改革方向或将收储改为直补,大豆、棉花已经开始试点,未来有望扩大。 大豆转为直补后,国储中库存将来仍需消化,在不砍掉分销市场的情况下,去库存很难,期价也无法体现非转基因特性。 玉米今年临储价格下降,明年改为直补的可能性较大。今年收储价格奠定期价底部,收储量多少也影响期价运行。 菜籽类收储政策也将逐步改革,天量国储库存没有拍卖或定向销售之前,并不过多影响价格,未来仅可能在期价趋势性反弹中影响反弹的高度。 稻谷、小麦实行最低价收储,因此价格底部十分坚挺。托市收储主要通过托市保护价、收放储量来影响期价,其中托市保护价为价格托底,而托市收放储影响相比临储品种轻微。 棉花转变直补,棉价向国际靠拢,“价补分离”将会让品种变得更市场化。但占全球一半以上的临储库存,需要在未来消化,对郑棉期价来说仍然是十分巨大的压力。 白糖储备制度或继续改革,靠上游的产量减少来去库存可能是未来解决库存问题的主要手段,对期价的影响要视减产和放储之间的博弈程度来决定。 ★风险提示: 国储为政策性行为,充满政策的变化和不确定性,需要根据实时信息来评估。另外国储库存数据并不公开,本文所列数据均为推算,可能与实际数据有所偏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