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uperbreadman 于 2025-5-27 14:59 编辑
主要观点 一、 观察可得,在中美贸易关系紧张时期的各个征税和磋商的关键时间点,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往往倾向于上升。相反,当中美贸易关系出现缓和时,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则表现出震荡格局或轻微下行的态势。这一现象揭示了在特朗普的带领下,中美贸易关系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之大,即紧张关系加剧时人民币倾向于走弱,而关系缓和时汇率则相对稳定或小幅变动。但需要注意的是,上述逻辑只有在国内基本面无法为人民币提供坚实支持时才成立,大多数情况下,中美贸易关系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仅限于短期波动。 二、 审视特朗普首个任期内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的整体走势情况,可以发现,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并未展现出明显的趋势性上升或下降,而是伴随着显著的波动。这种波动与中美之间的贸易谈判进程密切相关:首先,中美贸易摩擦从爆发到最终协议的签订,通常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周期,大约一至两年,期间市场预期的不断变化引发了持续性的出口抢跑行为。其次,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和升级风险意味着不能对谈判结果过于乐观。最后,中美经贸关系的缓和、转折及最终确认的关键节点往往发生在两国元首的直接沟通之后,无论是通过电话交谈还是面对面会晤。这表明,未来如果美国再次引发贸易争端,积极的信号可能需要在两国元首会晤后才能显现。 三、 我们认为,在不考虑特朗普可能实施的关税、驱逐非法移民等政策变动的情况下,2025年美国通胀的整体趋势或将继续呈现放缓态势,但相较于2024年,通胀下降的速度可能会有所减缓。预计2025年美国CPI同比中枢降至约2.4%,核心CPI同比中枢可能降至3%左右。但若将政策变动纳入考量,尤其是关税和移民政策,2025年美国通胀下行的斜率会进一步放缓。尽管如此,特朗普重返政坛对2025年引发“再通胀”的风险仍然较低。在未来特朗普的第二个任期中,美国是否会出现“再通胀”现象,可能主要取决于特朗普在控制财政赤字方面的成效。 风险点:特朗普加征关税超预期、美联储降息不达预期、特朗普控制赤字兑现情况不及预期、地缘政治冲突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