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6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析师:能源化工] 我国排污权交易的发展进程与问题研究

[复制链接]

新浪微博达人勋

0

广播

2

听众

0

好友

Rank: 3Rank: 3

积分
326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4-29 08:45: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随着环境问题倍受关注,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矛盾突显,如何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又使环境质量得到改善,是政府经济政策制定的出发点。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也是全国人民的普遍诉求。而传统的命令-控制减排手段被认为会增加企业成本,阻碍经济增长。科斯理论及其发展者为运用经济手段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排污权交易被认为是未来解决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遭遇了环境恶化的后果,我国SO2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位,同时也是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SO2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也是酸雨和雾霾天气形成的潜在物,巨大的SO2排放量、酸雨和雾霾天气是我国目前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温室气体排放引致全球气候变暖及其他自然灾害已成共识,按照《京都议定书》规定,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须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2009年12月18日,中国政府领导人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承诺:至2020年,我国CO2排放强度要在2005年的基础之上下降40%—50%。具体到数据上,我国需完成全世界减排总量的25%。也就意味着,到2020年,全球需要削减38亿吨碳排放,中国就将削减10亿吨,可见我国的减排任务任重而道远。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不可偏废,如何在“留得青山在”的前提下,而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一直是我国制定环境政策的出发点。
1972年是我国环保事业元年,以我国政府代表团参加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为起点,标志着新中国政府开始重视环境保护。伴随着1982我国环保局的成立,并将环境保护作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就此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进入了空前高度。90年代中期,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开始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渡时期,命令控制式和市场相结合的环保政策成为特色(张晓,1997)。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总量控制下的排污权交易机制[1]逐步形成。环境资源有价理念已成共识,这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023月,我国设立山东省、山西省、江苏省、河南省、上海市、天津市、柳州市作为SO2排放总量控制及排放权交易试点区。20111029日,政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履行减排承诺,进一步落实“十二五”规划关于逐步建立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要求,推动运用市场机制以较低成本实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湖北省、广东省及深圳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2014年,为推进SO2CO2排放量持续有效减少,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进一步建立建全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严控总量,合理核定排污权。同时强调试点区要规范交易行为,加强组织领导,激活交易市场。2017年底,伴随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的发布,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入新的阶段,但碳期货、碳期权等金融衍生品却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受到了限制,没有被推出。

[1] 很多文献和官方文件中同时提到过排污权交易和排放权交易,关于这两个提法,本文通过对一些文献和文件的归纳总结发现,相对规范的表达是在表达具体排放物的时候,称排放权交易,如CO2SO2排放权交易,简称碳交易或硫交易;在统称的情景下,称排污权交易。



我国排污权交易的发展进程与问题研究-赵永均-中信建投期货.pdf

393.73 KB, 下载次数: 30

发表于期货日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分享到新浪微博
求知!求职!求交往!我的期货世界,我的期货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每日签到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期货帮    

GMT+8, 2025-5-23 00:49 , Processed in 0.405600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期货帮!

© 2001-2015 Comsenz Inc. Templated By 期货日报新媒体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3号 豫ICP备13022189号-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