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油近期跟随其它出现显著调整走势,不过因国内市场当前粕弱油强格局延续,以及第四季度需求普遍好转,在经过共振调整充分之后,菜油仍可能出现震荡上行,重心继续缓慢上移。 一、菜油供需趋紧仍有远期支持 我国菜油产量逐渐减少趋势明显,在失去收储支持以后,预期仍会对菜籽种植积极性形成影响。根据我国农业部8月农产品供需报告预测,2015/16年度中国食用植物油产量2528万吨,较上月估计调减31万吨。其中,豆油产量1462万吨,较上月估计调减20万吨,主要原因是大豆进口量较上月调减;菜籽油产量566万吨,较上月估计调减11万吨,主要原因是中国加大对进口油菜籽的检验检疫力度,将抑制油菜籽进口,同时今年冻害和南方洪涝影响国产油菜籽出油率。根据国家粮食局对7个油菜籽主产省份开展的新产油菜籽质量集中会检结果表明,2016年全国新收获的油菜籽质量整体情况不如去年,含油量较去年有所降低,不完善粒情况比去年略有好转。2016/17年度中国食用植物油产量2528万吨,较上月预测调减10万吨。其中,豆油产量1492万吨,较上月预测调减23万吨,主要是因为国内临储大豆持续拍卖、国产大豆产量预期增加,挤出部分进口豆进口需求;2016/17年度中国菜籽油产量537万吨,较上月预测调增12万吨,主要是由于2015/16年度国内油菜籽减产、价格整体走高,上升的价格预期预计会刺激种植户适度扩大面积。不过,由于整体补贴的大环境改变,油菜籽逐渐减产的大环境存在,即便因今年收购形势有所改善空间仍当有限。 二、供需转变仍待时间换空间 后期菜籽进口对进口影响可能会比较显著,按照规定,9月1日开始,我国将实施更加严格的进口管理措施,加拿大进口的油菜籽船货杂质含量不能超过1%,目前为2.5%。但通过两国协商,目前新规定暂不会实施,加拿大将继续按照原有规定向中国出口菜籽,预期新规可能增加有200元成本暂不会成为压力。不过此前受此政策影响,9月及之后月份菜籽进口量可能受影响,据了解目前中纺、枫叶订购了10月船期的澳大利亚菜籽,另外有40万吨的近月加籽船期。在政策面信息明朗后,后期进口可能逐渐恢复。不过,由于未执行合同同比偏低,进口热情也可能受限。 我国对于加拿大进口菜籽杂质做出严格限制,国内新菜油供应形势显偏紧,而1-7月菜油进口量菜油进口42.7万吨,同比减9.9%,菜籽进口233.5万吨,同比降8.25%。 另外今年上半年国储拍卖220多万吨的菜籽油已经逐渐出库供应市场,预期第三季度可能消化完毕。目前市场有担心新季菜籽收购结束后,拍卖可能会重新启动,依照前期情况来看,去库存的节奏仍是当前菜油市场最大隐忧,不过,即便拍卖重启,导致第三季度植物油市场供应过度,但是市场充分消化后,对于远期的菜油市场仍将是机会,从消化时间来说,延迟半年,预期会在1705或是1709有所反映,尤其会在菜豆油以及菜棕油的价差恢复中逐渐体现出来,因此就结构而言,菜油仍将有望保持远月逐渐向好的 三、其它油脂因素 期货菜油节奏受到豆棕油影响较大,菜油对豆油的替代和挤占,加上进口大豆压榨量供应,豆油库存已经达到120万吨以上,显示了整体供应充足的情况仍在延续之中,而美豆丰产预期打压价格之下,阶段性调整整体带动仍在延续,在当前格局下,下半年油脂市场需求仍在向好之中,粕承受调整的压力仍将较大,油粕比继续走阔,而豆油走势主导油脂市场整体,随着丰产效应反映,新豆上市后,美豆达到季度性低点后仍存在回升可能,但也会抑制油脂上升节奏,因此阶段的宽幅整理震荡在所难免。从进口成本来看,近月远月菜油进口成本已经高于6800元/吨以上,目前期价与进口报价倒挂严重,明显内弱外强格局,从而将会抑制期价过度下滑。 综合上述,菜油阶段问题较多,上行节奏整体放缓,整体上行扩展时间可能延后,但从长期走势来看,仍具有进一步上行的潜力,因此充分调整后仍可考虑逢低布局远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