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疫情引发原油需求下滑 一月下旬,中国国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由于正处于春节期间,且属于原油消费淡季,整体对原油消费影响不大,影响主要集中在2-3月份。据卓创船期统计,2020年1月份,国内原油船货到港参考量或在3916.58万吨左右,较2019年12月进口船货量大幅减少,缩减量或在505万吨左右,据此估算,2020年1月份中国原油实际进口量或减少350万吨左右至4200万吨的水平。但由于春节,炼厂适度下调开工负荷,减少原料进口,符合市场预期。一月底疫情爆发以来,原油需求低迷,预计将影响2-3月份到港船货,原油需求大幅下滑。从中国山东地炼开工来看,截至2月27日,山东地炼炼油厂开工率38.8%,环比上升1.21%。2月中旬,山东地炼开工率跌至近五年低位,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企业复工,地炼开工率也开始回升。 受疫情影响,今年春运客运量断崖式下跌,企业逐步复工将缓慢提振原油需求。截至2月18日,为期40天的2020年春运结束,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14.76亿人次,较去年同期下降50.3%,为近年来新低。从2020年全国每日客运人数来看,1月30日和2月9日为疫情爆发后单日客运量增速峰值,随后全国每日客运量呈小幅增长态势,直至近期单日客运人次维持平稳。客运量的大幅下跌以及春节消费力度不及往年致使油品消费疲弱,国内汽柴油库存即将达到上限值,各大加油站也罕见的对汽油零售价进行大幅度降价促销。目前,日客运量逐渐趋平,表明返城复工人员也已逐步到位,各企业也将逐渐复工,国内原油需求将较前期将有所回暖,但受疫情影响,预计复工速度不会过快,而是呈缓慢回升态势,恢复正常运作将晚于往年同期。 国外疫情扩散再次引发原油需求担忧 国内疫情有所回暖后,国外疫情扩散再次引发市场担忧,且影响较为严重的均为原油消费量较多的国家。国外疫情较为严重的国家包括:韩国、意大利、伊朗、日本、德国、法国、新加坡、美国。根据BP统计年鉴,2018年,美国原油消费量为20.46百万桶/天,为世界第一大原油消费国;中国13.52百万桶/天,为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费国;欧盟13.3百万桶/天,位居第三;印度5.15百万桶/天;日本3.85百万桶/天;韩国2.79百万桶/天;伊朗1.88百万桶/天。 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三大机构均下调全球原油需求增速。OPEC将2020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预期由122万桶/天下调23万桶/天至99万桶/天,将第一季度原油需求预期下调44万桶/天,并且预计第二季度原油将供应过剩57万桶/天。EIA将2020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预期下调31万桶/天至103万桶/天。IEA将2020年石油需求预测增长下调36.5万桶/天至82.5桶/天,为2011年以来新低,预计第三季度全球石油需求将趋于正常。上述数据均为三大机构在二月中旬各自月报中的预测,而国外病例主要在二月下旬大规模确诊,按照国内疫情演变历程,国外疫情仍处于扩散阶段,短期对原油需求预期形成冲击,若海外各国对疫情防控力度不佳导致疫情进一步扩散,则全球原油需求也将进一步恶化。 疫情蔓延至产油国 疫情扩散至中东产油国,严重程度不一。中东产油国中,伊朗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其他国家疫情严重程度虽远不及伊朗,但也或多或少出现感染者,如:科威特、阿联酋、伊拉克、巴林、阿曼、沙特等等。在美国的制裁下,伊朗原油产量已降至200万桶/天的水平,较2018年上半年原油产量缩水将近一半,目前仅占OPEC原油产量的7.23%,OPEC其他国家也在伊朗被制裁后及时弥补了伊朗原油供给带来的缺口。虽然伊朗疫情对原油供给带来的影响不足以抵消全球原油需求下滑带来的影响,但我们仍需警惕因伊朗国内防控不到位致使周边产油国大规模感染引起的中东国家原油产量和出口下滑。从现有疫情分布来看,伊朗周边国家均已出现确诊病例。
既是产油大国又是消费大国的美国也已出现疫情。虽然目前美国官方公布的确诊人数不多,但美国在疫情防控方面反应并不积极,且市场预期美国感染人数远大于美国官方公布数据。截至2月21日,美国原油产量1300万桶/天,进口621.7万桶/天,出口365.7万桶/天,若疫情进一步恶化,美国原油供需都将受到冲击。目前,美国炼油厂产能利用率处于低位,原油累库。美国能源部表示,按照2015年预算法案将出售最多1200万桶的战略石油储备,美国原油供给承压。 OPEC+原油供给较为充足 OPEC成员国主动减产力度不佳,产量下滑多为减产豁免国被动减产。1月,OPEC原油产量2885.9万桶/天,环比下降50.9万桶/天。其中,沙特产量973.3万桶/天、伊拉克产量450.1万桶/天、尼日利亚产量177.6万桶/天、阿联酋产量303.4万桶/天。除沙特外,伊拉克、尼日利亚、阿联酋均未实现2019年12月6日在OPEC+会议上达成的最新减产目标。据路透调查显示,2月,OPEC原油产量环比减少51万桶/天至2784万桶/天,减产执行率为128%,产量下滑主要受利比亚动乱影响,利比亚2月产量从64万桶/天下滑至15万桶/天。 俄罗斯减产长期未达标。1月,俄罗斯原油产量(包含凝析油)47722.7千吨,折算后约为1128.4万桶/天,另外,2月1日至26日原油产量(包含凝析油)产量为1129万桶/日。按照去年OPEC+实行的减产协议,俄罗斯原油(包含凝析油)产量不得超过1119.1万桶/天,俄罗斯减产未达标。按照2020年实行的最新减产要求,俄罗斯原油产量(不包含凝析油)不得超过1039.8万桶/天,剔除7%-8%的凝析油占比,俄罗斯减产依旧未达标。 抬升油价的球再次踢往OPEC+ 从目前原油产量数据来看,即使未达标的OPEC成员国在1月产量基础上减产达标,也抵消不了中国国内原油需求的下滑量,且疫情在海外扩散,深化减产或更符合成员国诉求,不排除订立较高减产目标的可能,但减产执行率不达标仍不能起到抬升油价的作用。短期来看,在国内企业复工及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推动下,中国原油需求将缓慢回升,但国外疫情的扩散仍是制约油价的重要因素,需持续跟踪国外疫情的情况,关注中东国家和美国疫情是否会大规模扩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