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VIX在金融用语中一般指的是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所编制的波动率指数,用于衡量未来30天的S&P500指数期权的隐含波动率。VIX用年化百分比表示( )。假如VIX当日为25,则可以理解成市场期望未来30天市场波动率为15%。然而,VIX并不直接预测标的指数具体的走向。无论预期波动正负,VIX值只体现波动的预期幅度。不过,对于应用波动率作为套利指标的delta对冲等策略,VIX统合了市场期权的隐含波动率信息,有着一定的引导作用。
VIX最初在1993年被COBE提出,一开始用于衡量S&P100 30天期望波动率。后来,VIX成为首要美股波动率指标,被CNBC,Bloomberg 等多家机构引用,冠名“恐慌指数”。2003年,CBOE与高盛更新VIX计算公式,改用S&P500作为隐含波动率计算中期权的标的指数,且不再依赖BS模型,转为DDKZ模型。脱离了BS模型,VIX不再受制于BS模型的上下限,扩展了能作为计算“样本”的期权集合,VIX变得更加可靠有意义。2004年,CBOE引入第一款场内VIX 期货。2014年,VIX的计算引入SPX Weeklys。 标准的期权在每月第3个星期五到期, SPX weeklys每周到期。计算样本的到期时间间隔更短,计算更精确。2016年,CBOE开始在美国交易时间以外公布VIX 指数值 (美国交易时间:9:30 am – 4:15 pm,额外时间:3:00 am – 9:15am)[1]。 接下来,本文将从VIX的数学原理,VIX的具体构造方式,以及VIX的误差3个方面解析VIX指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