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方面,1-11月我国粗钢产量90418万吨,同比增长7%。供给增速在下半年有所回落,主要受行政限产所致。随着产能更新后陆续投放,环保例检的覆盖范围逐渐减小,边际效应逐渐减弱;并且其季节性的刚性调控规律也逐步向全年灵活调控转变。预计明年钢铁产量仍将保持小幅增长。 原材料方面,铁矿石逐渐从年初的溃坝事件中恢复过来,2020年整体处于宽平衡状态,价格重心有望回落,从而缓解建材的成本压力。不过需警惕矿山各类停复产的消息。煤焦方面,随着各类新产能的陆续投放,整体供应过剩局面难以逆转,不过产能压减还未完成,明年或存在阶段性的供需错配情况。 需求方面,近期下游地产及基建工地赶工较为积极,主要是前期建材消费的延后所致。明年来看,国家逆周期调控政策持续,基建方面还是会延续较强的增长势头;地产对建材的需求长周期来看依然无虞,但从前期较为悲观的拿地情况来看,后期房屋新开工将会有一个回落再上升的过程,预计春季开工旺季过后,这一过程将逐渐体现。 综合而言,四季度钢市集体回暖,期现共振上涨,但对于后市依然偏谨慎,贸易商冬储仍有畏高情绪,以被动冬储为主。今年年关较早,年后距春季开工仍有空档期,期价或先形成一波下跌,此后随着下游开工延续四季度水平,需求韧性延续,期价上涨,或形成全年高点,目标3800-4000。此后地产需求恐出现阶段性的回落,带动需求走弱,同时钢厂缺乏类似70周年庆的刚性调节,市场或将再次面临产量过剩的危机。不过随着电炉占比不断提高,电炉成本托底效应愈加显著,预计难以跌破3200元,全年波动或在3200至4000之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