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7年度全球菜籽紧平衡,菜籽价格震荡偏强,四季度郑盘1701油强粕弱 从全球供需平衡表数字看,2016/17年度全球油菜籽产量预计减少3.86%,为6686万吨,因为播种面积保持稳定。加拿大、乌克兰、欧盟和中国的油菜籽播种面积降幅将大于澳大利亚和印度的增幅。主要出口国家的油菜籽减产,可能制约油菜籽进口,尤其是中国和欧盟的进口需求。全球库存消费比预计较上一年度微降至6.26%,为四年内最低,全年维持紧平衡状态。 加拿大统计局9月20日早公布数据,2016/17年度菜籽产量预估数字与2015/16年度几乎相同,预估数字为1830.9万吨,2015/16年度为1837.65万吨,其中2016/17预估数字较上次统计局公布数字(9月7日)上调130万吨。产量预估数字基于卫星及农业气象数据的调查,调查区域包括魁北克、安大略、马尼托巴、萨斯喀彻温、阿尔伯塔五省。我们预计2016年加拿大菜籽产量在1840万吨左右,在出口和国内压榨变动不大的情况下,加拿大菜籽库存消费比较2015年有小幅下降。这其中的变量包括收割期天气对单产的不利影响、中加菜籽进出口问题的实质解决。 当前油籽方面,我们认为外盘温尼伯菜籽11月合约将在450-478加元/吨区间震荡,收割期天气不利影响为潜在利多(影响较小),主要出口国中国的菜籽政策若不实质性放开将为潜在利空(11月后有望解决),在全球菜籽供给偏紧的状态下,菜籽有望底部震荡中重心逐渐上移,对应中国菜籽成本端上移,对菜粕、菜油形成支撑。国内大豆9-10月份豆源偏紧,支持国内豆粕强于外盘美豆,考虑到四季度全球大豆需求主要依靠美豆出口,美豆在采购需求支撑下或难下跌,维持震荡偏强的格局。总体看,四季度国内油籽成本或维持震荡偏强的形势。 菜粕近期成交较好,得益于上扬的豆菜粕价差,沿海地区菜粕库存呈现下降趋势,同时受到菜籽原料较少的影响,短期内两广、福建地区菜粕供应紧张,利好短期行情。但11月份之后菜籽进口恢复正常后,菜籽和大豆的集中到港会为粕类带来较大压力,届时水产养殖已经进入淡季,菜粕1701合约将面临较大压力。我们认为菜粕1701若接近2400元/吨一线将是较好的做空点位,下方看至2100附近。 油脂方面,近期焦点为棕榈油的产区低库存,除此之外菜油的主要不确定性为国储拍卖。市场预期国储拍卖将于10月下旬重启,具体细节尚无预期。油世界数字显示2016年9月末植物油库存水平较低,未来数月若棕榈油供应持续紧张,豆油、菜油的消费份额势必提升,因此若菜油抛储在11-12月份重启,抛储菜油的出现或许正补充了国内油脂的低库存。菜油的国储抛储可谓菜油的最后一个利空,在当前菜豆油价差、豆棕价差均较低的情况下,菜油供需或较豆油紧张。综合看,油脂方面倾向于震荡偏强,其中看扩菜豆油价差,若1701菜豆油价差出现-50至-100的情况,可考虑进行买菜油抛豆油的操作。
一、 全球菜籽产量下滑,新季供需紧平衡依照USDA对全球菜籽供需数据的预估看,2016/17年度菜籽全球产量为6686万吨,为4年内最低,其中中国、欧盟、乌克兰降幅最高。欧盟的菜籽产量降至4年低点仅2000万吨,中国菜籽从1430万吨降至1330万吨(中国菜籽产量存在虚高现象,只需关注增减幅度),乌克兰菜籽从174万吨降至120万吨。增幅明显的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和印度,澳大利亚局部作物生长状况极好,单产总体提升6%;印度主要得益于菜籽面积的增长,幅度在12%左右。
全球菜籽压榨量为6511万吨,同样为2013/14年度以来最低,较15/16年度同比下降250万吨左右,中国和欧盟降幅将最高,导致全球菜油和菜粕产量及出口供应量进一步萎缩。中国压榨量同比减少160万吨至1680万吨,欧盟压榨量同比减少130万吨至2300万吨,增幅明显的印度仅增加70万吨。
从全球供需平衡表数字看,2016/17年度全球油菜籽产量预计减少3.86%,为6686万吨,因为播种面积保持稳定。加拿大、乌克兰、欧盟和中国的油菜籽播种面积降幅将大于澳大利亚和印度的增幅。主要出口国家的油菜籽减产,可能制约油菜籽进口,尤其是中国和欧盟的进口需求。全球库存消费比预计较上一年度微降至6.26%,为四年内最低,全年维持紧平衡状态。
二、 加拿大新季菜籽产量变数在收割期天气,出口变数在中国杂质检验政策9月20日,加拿大统计局对2016/17年度的菜籽产量做了新的调整,从9月7日季度报告的1700万吨调整为1830.9万吨,增幅130万吨,收割面积维持799万公顷,单产为2.29吨/公顷,约为41.1蒲式耳/英亩。对比USDA和油世界对于2016/17年加籽平衡表的预估,加拿大统计局此次调整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加籽产量在1830-1850万吨左右。统计局认为2016年产量与2015年基本相平在1830万吨左右,2016年的单产较2015年略有提升,这也是在我们对加拿大三大主产省降雨、温度、单产进行跟踪后认可的判断,但收割面积较去年有小幅下滑,导致产量变动较小。2016年单产预估为2.29吨/公顷(2015为2.21),面积预估为7990公顷(2015为8322)。预估单产为历史高纪录,比马尼托巴、萨斯喀彻温、阿尔伯塔省单产的5年均值分别高出22.9%、16.7%、17.5%。加拿大大草原地区的潮湿天气会令油菜作物收割推迟,且作物留在田间的时间越长,其面临霜冻的威胁就越大。我们在周报中观测的加拿大天气数据显示,加拿大当前的湿润天气确实使得收割进度较去年缓慢,阿尔伯塔省截至9月13日收割进度8.9%,去年同期为19.2%;萨斯喀彻温截至9月12日收割进度为25%,去年同期为38%。
中加菜籽进出口政策问题争执已久,自9月初口头承诺不会从9月1日开始执行1%的杂质检验标准,本以为放开的加籽进口并不顺利。根据天下粮仓的船期统计,9月份为12万吨,10月份为6万吨,11月份为24万吨。市场传言质检局通知暂不签订2%杂质菜籽合同,油厂暂未采购新的菜籽船,还在等待政策明朗,9-10月菜籽进口量低于往年,油厂开机率也不及往年同期,预计11月份之后,菜籽进口才能恢复正常。按照USDA的供需预测,中国2016/17年度进口量为380万吨,较去年同比减少45万吨,油世界对此预估为445万吨(上年410万吨)。从中加菜籽贸易争执影响评估看,显然USDA的预估要更为客观,中国进口量2016/17年将同比下滑,加拿大的出口量可能会略受影响微降。
我们预计2016年加拿大菜籽产量在1840万吨左右,在出口和国内压榨变动不大的情况下,加拿大菜籽库存消费比较2015年有小幅下降。这其中的变量包括收割期天气对单产的不利影响、中加菜籽进出口问题的实质解决。 三、 操作建议当前油籽方面,我们认为外盘温尼伯菜籽11月合约将在450-478加元/吨区间震荡,收割期天气不利影响为潜在利多(影响较小),主要出口国中国的菜籽政策若不实质性放开将为潜在利空(11月后有望解决),在全球菜籽供给偏紧的状态下,菜籽有望底部震荡中重心逐渐上移,对应中国菜籽成本端上移,对菜粕、菜油形成支撑。国内大豆9-10月份豆源偏紧,支持国内豆粕强于外盘美豆,考虑到四季度全球大豆需求主要依靠美豆出口,美豆在采购需求支撑下或难下跌,维持震荡偏强的格局。总体看,四季度国内油籽成本或维持震荡偏强的形势。菜粕近期成交较好,得益于上扬的豆菜粕价差,沿海地区菜粕库存呈现下降趋势,同时受到菜籽原料较少的影响,短期内两广、福建地区菜粕供应紧张,利好短期行情。但11月份之后菜籽进口恢复正常后,菜籽和大豆的集中到港会为粕类带来较大压力,届时水产养殖已经进入淡季,菜粕1701合约将面临较大压力。我们认为菜粕1701若接近2400元/吨一线将是较好的做空点位,下方看至2100附近。油脂方面,近期焦点为棕榈油的产区低库存,除此之外菜油的主要不确定性为国储拍卖。市场预期国储拍卖将于10月下旬重启,具体细节尚无预期。油世界数字显示2016年9月末植物油库存水平较低,未来数月若棕榈油供应持续紧张,豆油、菜油的消费份额势必提升,因此若菜油抛储在11-12月份重启,抛储菜油的出现或许正补充了国内油脂的低库存。菜油的国储抛储可谓菜油的最后一个利空,在当前菜豆油价差、豆棕价差均较低的情况下,菜油供需或较豆油紧张。综合看,油脂方面倾向于震荡偏强,其中看扩菜豆油价差,若1701菜豆油价差出现-50至-100的情况,可考虑进行买菜油抛豆油的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