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6月后,国内正式进入纯销区,三季度的消费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认为消费是持续上涨的,国内外机构认为每年正常的增长速度是2%-3%。但历史数据显示供应减少的年份消费相对也是下降的(替代品以及宏观经济疲软都会对消费产生影响)。去年的消费超过1500万吨,今年的消费量应该是有所下滑的,保守估计在1440万吨左右,当然也不排除进一步缩减。消费下滑并不是空穴来风。今年1-5月份全国合计销量465.52万吨,销糖率为5351%。广西只有53.23%的销糖率,去年同期则是63%。尽管云南48.61%的销糖率好于去年的39.28%,但总体新糖销售并不乐观。 由于消费量并不仅仅取决于销糖率,进口、陈糖包括走私都需要计算在内。因此在这里我们列出了一个大致上的供需平衡表:产量875+进口350-保税区预留150+走私150=供应1225万吨(不考虑抛储)。我们假设消费量仍然有1440万吨,那么今年的供应缺口会超过200万吨。一般而言,当市场供应不足价格较高时(往年的规律是在两个制糖年度之间,青黄不接进行抛储,价格则在6300左右),国家才会采取抛储。目前的国储库存有700万吨,而广西临储有50万吨。社会工业库存则在短期内清零有些困难,随着旺季消费进程的加快,还是会弥补一些缺口。因此总的来说,国内的情况是供需紧平衡,关键点取决于国内销量是否能够达到预期。
这些你值得关注1. 内外糖价已回归正轨,联动性加强,外盘的变化牵动着郑糖的价格。 1. 9月仓单巨大(仓单本身没有利多还是利空的倾斜度,但是如果今年消费不足可能导致仓单成为负担,而消费合理或者好于预期,则仓单会成为资源遭到哄抢) 2. 9-1价差目前在-300左右,是进一步扩大还是开始回归缩小?(由于仓单的有效期为每年的10月1日至次年的9月30日,因此9月仓单显得尤为关键) 1. 天气的变化(今年南方多阴雨,特别是广西云南)。天气变化会影响下一制糖年度的产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