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file:///C:\Users\Tina\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png 行情回顾。2014年国内外油籽油料市场经历了一轮广泛的熊市,主要驱动力为全球油籽的丰产,可谓“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自5月份奠定了大豆熊市的基调,加拿大油菜籽也在5月份顺利播种之后顺势下跌,外围原油市场的熊市也加剧了库存压力巨大的油脂下跌。 file:///C:\Users\Tina\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png 2014/15年度全球油籽价格仍将低位运行。根据美国农业部预期,2014/15年度全球主要油籽产量将从上年的5.06亿吨增至5.31亿吨,其中大豆产量将从2.85亿吨增至3.13亿吨,油菜籽产量将从7110万吨增至7187万吨。2014/15年度全球油籽期末库存将从8059万吨增至1.04亿吨,库存消费比预计从上年的13.73%提高至17.28%。全球主要油籽的库存数据可能会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展望2015年,油籽市场或许“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维持价格低位运行。 file:///C:\Users\Tina\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png 油脂仍将处于去库存过程中。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2014/15年度全球主要植物油产量和期末库存均增长,但对需求端的上调导致库存消费比从上一年度的10.49%下调至10.27%,2014/15年度植物油将继续处于去库存的路途中。2014/15年度,国内豆油、菜油、棕榈油的期末库存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豆油和菜油的库存消费比出现下滑,棕榈油库存消费比上升。本年度菜油、豆油与棕榈油价差持续缩小,高低端油品价差处于较低水平,这将促使油脂去库存过程中,菜油、豆油的表现将较棕榈油更佳。 file:///C:\Users\Tina\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png 油粕比将继续低位运行。国内油菜籽产业有萎缩之势,沿海进口菜籽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国内菜籽、菜油、菜粕的走向受到国际油脂油料市场影响越来越大。2014/15年度,全球油脂油料若继续供需宽松,菜油、菜粕也将继续弱势运行,考虑到油脂压力较大,油粕比预计仍将低位运行难抬头。
第一部分 行情回顾 一、加拿大油菜籽期价2014年震荡下跌加拿大油菜籽 2014年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震荡下跌、阶段性反弹、大幅震荡下跌、阶段性反弹。
第一阶段,加拿大粮食和油籽丰收,导致国内物流体系备受压力,再加上冬季天气严寒的影响,导致西加拿大的粮食和油籽外运缓慢;而且2013年加拿大油菜籽产量达到创纪录的1790万吨,市场担心油菜籽供过于求,国际油菜籽期价跌至三年半来的最低,因此年初加拿大油菜籽期货价格持续走软。第二阶段为阶段性反弹,加拿大出口节奏缓慢,市场预期这一情况可能持续到2015年;加拿大农业及农业食品部2014年3月份的主要田间作物展望报告显示,加拿大2014/2015年度油菜籽作物种植面积料增7.5%,至2150万英亩,但是油菜籽单产预期回落,2014/15年度加拿大的油菜籽单产预期为每公顷1.85吨,低于上年异常高的每公顷2.24吨的单产水平。因此预计2014/15年度加拿大油菜籽产量将降至1600万吨;加之4月加拿大气温低于正常值,农户油菜籽播种进度迟缓,油菜籽期价连续爬升至500.9。第三阶段为大幅震荡下跌,5月加拿大气温回升至正常水平,农户加快作物播种,加籽开始震荡下行,美豆丰产预期和美国农业部发布的6月份供需报告也给市场带来利空压力,全球油籽期价大多下跌。美国农业部在8月份供需报告中预测今年美国大豆产量将达到创纪录的38.2亿蒲式耳,比上年提高16%,2014/15年度美国大豆期末库存为4.3亿蒲式耳,比上年提高三倍。全球大豆供应量庞大,将导致豆油供应充足,因此美国豆油期货显著下跌,也拖累油菜籽市场走低,加籽期价持续下跌至401.3。第四阶段为阶段性反弹,9月中旬加籽筑底回升,美国农业部发布的9月和10月月度供需报告进一步证实了大豆丰产预期,但是美豆出口需求强劲支撑美盘上行,而且加拿大油菜籽输华从过渡期向常态化迈进,加拿大农业及农业食品部发布的11月份报告显示,2014/15年度加拿大油菜籽产量预计为1140万吨,支撑加籽期价阶段性反弹。二、国产油菜籽受国家收储政策托市,期货交投清淡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4年1月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提出,2014年启动大豆及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继续执行油菜籽临时收储计划。2014年我国油菜籽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高位宽幅震荡,2月份的低温和雨雪天气不断向南方发展,致使油菜生长蒙阴,天气炒作成为推高油菜籽期价的一个重要因素;6月国家粮食局等部门下达2014年国家临时收储油菜籽收购计划500万吨,收购价格为2.55元/斤;由于2014年湖北、安徽等产区菜籽收割期时雨水频繁,菜籽质量、产量双双下降,菜籽收储监管严格,收储进度较慢;另外加拿大农业部一度调低2015年加拿大油菜籽产量,这也成为支撑国内油菜籽期价高位震荡的重要因素。 第二阶段,菜籽期价大幅下跌。进口油菜籽税后价格预计为每吨3450元,远低于国产油菜籽价格,进口油菜籽大幅增加至创纪录的500万吨,致使国内油菜籽期价大幅下挫,9月初跌至两年来低点4249元/吨。第三阶段为阶段性反弹。湖北10月的全省油菜籽生产工作会议称湖北油菜2015年有望实行目标价收购,且加籽期价也出现阶段性反弹,因此在外盘行情和国内市场的共同影响下,油菜籽期价呈现小幅阶段性反弹,但上升幅度受限。 三、菜籽粕受政策和需求主导,2014年先扬后抑 在需求方面,菜粕在水产方面消费量达40%-50%,1-3月为传统水产消费淡季,水产饲料厂需求减少,菜粕在畜禽饲料方面消费也减少,禽流感导致家禽行情受到重创,生猪市场行情大跌,加上豆粕价格走低明显,蛋白代替明显,菜粕需求萎靡。进入4月水产逐渐恢复,气温回升,饲料需求进入高峰期,菜粕需求旺盛。5月底菜籽临储政策下达,收储监管严格,国产菜粕供应受影响,供应延迟半月。6月湖北地区菜粕销售政策发生改变,统一销售菜粕已全面启动,采取经销商销售和饲料企业直供两种方式进行,压榨国产菜籽的部分油厂菜粕陆续上市,但在水产旺季,饲料厂采购积极,整体市场菜粕供应偏紧,油厂挺粕意愿较强,菜粕价位走高,而且DDGS的进口企业需要提供国外第三方证明才可进口,菜粕的替代消费减少,进一步助推菜粕价格。美国农业部7月份的月度供需报告继续利空豆类,粕类价格回调,菜粕市场上,豆菜粕的低价差已经引起饲料企业更改配方,菜粕今年的掺兑使用比例下降的可 能性较大,这将明显导致当时的高价位的菜粕无成交,收储的国产菜籽压榨的菜粕,中储粮规定不能低于指导价售出,菜粕指导价对市场的支撑将受到进口菜籽的打击,因此虽然处于夏季水产饲料需求旺季,但菜粕现货市场交投清淡。9月菜粕现货市场依旧疲弱,但DDGS进口政策日趋严格,对后期菜粕价格构成一定利好,另外北方产区的棉粕价格也明显高于菜粕,菜粕市场份额有所回升,菜粕期价开始阶段性反弹。进入11月,水产需求急剧下降,冬储需求不足,供过于求将严重压制菜粕现货价格,但受到美豆坚挺、豆菜粕高价差的支持,菜粕下跌空间较为有限,菜粕期价持续底部震荡局势。四、2014年油籽丰产施压植物油,下半年能源价格下跌继续打击 1月份菜油价格迅速下滑,2013年底,国家菜油临时储备数量在550万吨以上,其中有200万吨左右已到轮出年限,国内菜油压力加大。2014年1月19日发布的一号文件指出:继续执行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使得菜油期现货得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年后国储菜油面临过期,国家可能抛储部分菜油,使市场供应压力加大。3-7月份菜油价格震荡下滑。市场传言要抛售国储菜籽油,菜油市场供应担忧,使菜油价格陆续下滑。虽然菜籽收储政策落定,临储油菜籽收购计划500万吨(折合菜籽油166.7万吨),收购价格为2.55元/斤(国标三等),与去年持平,面临较大的库存压力,2014年继续收储也增加了市场对菜油去库存的担忧。进入8月,面临夏季的油脂消费淡季,市场预期进口菜籽压榨的菜油、进口菜油以及抛储的菜油共同压制市场,菜油维持底部震荡行情。11月28日OPEC维持原油产量不变的消息使油脂价格进一步下跌,而且第四季度为整体去库存状态,菜油持续弱势震荡。 第二部分 2014/15年全球油菜籽价格仍将压力重重一、2014/15年全球油料库存消费比仍将提高根据美国农业部预期,2014/15年度全球主要油籽产量将从上年的5.06亿吨增至5.31亿吨,其中大豆产量将从2.85亿吨增至3.13亿吨,油菜籽产量将从7110万吨增至7187万吨。2014/15年度全球油籽期末库存将从8059万吨增至1.04亿吨,库存消费比预计从上年的13.73%提高至17.28%。全球主要油籽的库存数据可能会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全球油籽油料供应维持中高速增长,主要原因是国际转基因技术使得作物抗灾害能力、单产提高,美国的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大约占了美国大豆种植面积的95%,这种趋势只会延续,未来农产品供给上的最主要变量将是天气和种植收益。 油籽供给的大幅增加已经较为显著,相比油籽的需求端受到关注较少。美国农业部预计2014/15年度全球主要油籽需求同比增长2.6%,低于产量同比增幅5%。2013/14年度的产量增幅与需求增幅较为一致,2009年至2013年全球油籽需求平均增幅约3.9%。
二、全球油菜籽种植面积微减,产量增幅较小全球油菜籽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在过去10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加拿大新增种植面积最多,从美国农业部公布的统计数据看,2013/14年度加拿大菜籽的收割面积已经超过中国成为了最大生产国。加拿大、中国、印度、欧盟成为油菜籽市场的重要影响力量。
美国农业部预计2014/15年度加拿大油菜籽收获面积为807.5万公顷,较2013/14年度的800.9万公顷小幅增长。2012/13年度该国菜籽收割面积增幅较大的主要原因是休耕地复垦。过去几年,欧盟油菜籽收割面积也出现了大幅的增长,主要原因在于欧盟国家生物柴油需求不断增加,菜油是欧盟国家生产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
1. 加拿大菜籽单产或回落到正常水平,产量降低加拿大是菜籽产量增长最快的国家。进入21世纪之后,加拿大菜籽保持稳定的增速,按照美国农业部统计的数据,2005/06年度以来加拿大菜籽产量一直维持在1200万吨之上。2013/14年度,尽管加拿大菜籽的播种面积有所下降,但在单产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2.2吨/公顷的情况下,2013/14年度菜籽产量约合1797万吨,为历史最高水平。加拿大统计在12月4日的报告中将2014/15年度的油菜籽产量调整至1555.5万吨,高于10月份的预估数字1407.9万吨。尽管2014/15年度的油菜籽产量或同比下滑13.4%,但是仍居该国油菜籽产量的历史第二高水平,在收获面积增长的情况下,产量预估下调主要是依据单产预期将回落至更为正常的水平。 2. 欧盟种植面积下滑,2014/15年度减产可能性较大欧盟产量增长之快也是值得关注的,2003/04年度欧盟菜籽产量只有1119万吨,2004/05年度大幅增加至1543万吨,增幅高达38%,此后几年保持稳定的增长,2009/10年度达到历史高位2155万吨,保持连续六年增产。2011/12年度由于德国等主产国受干旱影响,欧盟菜籽产量大幅减少,出现了两年的减产。
2014/15年度欧盟油菜籽产量前景仍然不看好的部分原因在于欧盟油菜籽种植面积也出现了小幅减少。IGC预计2015年收获的欧盟油菜籽播种面积将减少4%,为650万公顷。该降幅要大于战略谷物公司的预期降幅3%。IGC称,欧盟补贴政策的调整,加上油菜籽价格下跌,促使农户多样化种植农作物。该机构称,油菜籽价格低迷,种植利润下滑,因而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不高。IGC称,主产国天气干燥,也威胁到油菜籽作物生长前景。另外,欧盟还禁止使用伤害蜜蜂种群的新烟碱类杀虫剂。该禁令实施后,油菜籽作物受病虫害威胁的风险异常高,尤其是德国和英国。IGC指出,明年欧盟油菜籽产量可能大幅下滑。冬季油菜籽是夏粮收获后农户首先种植的农作物,占到欧盟油籽播种面积的大部分比例。春季油菜籽单产通常非常低。 3. 机构认为乌克兰菜籽面积与单产同下滑,产量堪忧IGC还指出,乌克兰油菜籽播种面积可能显著减少,因为油菜籽价格下跌,农户还担心冬季冻死率偏高。冬季油菜籽通常占到乌克兰油菜籽产量的95%左右。今年乌克兰冬季油菜籽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约9%,为86万公顷,延续近几年的下滑态势。在过去7年里,乌克兰油菜籽播种面积已经减少一半左右。IGC称,乌克兰油菜籽播种面积延续近几年的下滑态势,因为农户逐渐转向春播农作物,因为春季农作物不太容易受到恶劣天气的损害。明年乌克兰油菜籽单产也可能低于2014年偏高的水平,原因在于乌克兰政治局势恶化,农户手头资金紧张,可能促使农户减少农用资料的用量。如果单产恢复到正常水平,那么油菜籽产量将远远低于2014年的水平。
三、明年国内油菜籽市场政策难确定,预计种植面积变动较小2015年国家有望对部分省份实行油菜目标价收购政策,这一政策以油菜种植成本和农民合理收入为基础,结合市场需求确定目标价,并以市场形式进行动作。如果市场价高于目标价,国家不予补贴;低于目标价,国家给予补贴,低多少补多少,直接补给农民。据了解,目前农业部正在调研,湖北省已派专家参加,湖北省油菜办已安排五个县市开展油菜成本调查。今年湖北省油菜籽价格普遍比去年低0.1元/公斤至0.2元/公斤,主要原因是:其一是油菜籽质量比去年稍有下降;其二是中储粮收购标准较为严苛,油菜籽三级标准为含油量38%、水含量8%、杂质含量3%,水含量超一扣二,杂质含量超一扣三,去年是超一扣一。若目标价补贴政策顺利开展,油菜种植户的收益将得到一定保护,农民将不惧怕市场压价,种植的积极性将得到保护,但由于油菜籽的种植收益往年大多不如小麦种植收益稳定,油菜每年存在一定被小麦等多种作物替代的程度。2015年政策能否推出是一大变动因素,在政策明朗之前,我们倾向于认为种植面积变动不大。2014/15年度的国内供需仍维持宽松,库存消费比较上一年度微涨。 第三部分 油脂去库存道路继续,2015年价格仍难抬头一、2014/15年度全球油脂库存仍将增加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2014/15年度全球主要植物油产量预计从上一年度的1.70亿吨增至1.76亿吨,期末库存预计从上一年的的1735万吨增至1776万吨,对需求端的上调导致库存消费比从上一年度的10.49%下调至10.27%。从植物油库存数据来看,库存总量仍然在增长,2014/15年度植物油将继续处于去库存的路途中,供应充足将使得植物油价格仍有下跌空间。
植物油消费结构中,食用消费所占比重基本在逐年下降。随着全球人口增长,生活水平提高和不发达国家城镇化进程加快,食用油的消费在总量上将呈现刚性增长的趋势。植物油用于加工生物柴油的比重将逐年上涨,这主要将依赖生物柴油各国政策的推进与能源价格的支持。
二、2014/15年度国内植物油将继续去库存,库存消费比下降各国食用植物油消费特点不仅由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决定,还与其饮食文化、生产分布、健康关切、贸易政策等密切相关。了解各国油脂消费特点,对分析各品种油脂消费与供应变化有着重要意义。人口膨胀以及新兴国家膳食结构变化是推进油脂消费的主要动力。2006年以前人均GDP增长与人均植物油消费增长关联度很大,近几年二者关联度越来越小,在人均GDP 1000-3000美元阶段,人均植物油消费年均增长8.2%,在人均GDP 3000美元以上后人均植物油消费年均增长3.8%,2008年以来人均植物油消费已经出现下滑,这表明中国食用植物油人均消费高速增长的时期已经结束。 按照植物油食用消费总量与总人口数计算,我国居民人均年食用油消费量已经在2013年达到21.8公斤/年,已经提前超过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预测的“到2020年我国居民人均年食用油消费量为20公斤”的指标。从全球范围看,美国的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最高,在30公斤/年左右,主要因快餐食品占美国饮食比重较大;欧盟主要消费菜油;日本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在发达国家中最低,日本民众的健康意识较强,传统饮食中油脂摄入量偏少。我国当前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仍可能维持增长态势,但总量数据和人均数据将随着饮食习惯改善、节俭消费的开展而放缓增速。
我国植物油食用消费中,豆油占比最高,近年维持在45%左右,这主要与我国巨大的大豆压榨产能密切相关。大豆加工副产品豆粕是养殖产业的重要蛋白饲料原料,养殖行业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且大豆80%的产物是豆粕,对豆粕的强需求也相应增加了豆油的供给。菜油的消费量在我国位列第二,主要的消费地区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即国产菜籽的主产区及附近,沿海地区近年进口菜籽压榨量也在逐年上升,进口菜籽的加工区域被限定在菜籽主产区之外。棕榈油价格为三大油脂最低,在食品加工及化工领域有广泛应用,我国每年进口的棕榈油大部分进入食品加工和方便面行业。 从供需平衡表数据看,2014/15年度三大植物油期末库存从上一年度的382.6万吨增至400.1万吨,库存消费比从14.42%降至14.13%,库存总量继续上升,但库存消费比的下降表明2014/15年度油脂的去库存将加速。 2014/15年度,豆油、菜油、棕榈油期末库存呈现不同程度增长,豆油和菜油的库存消费比出现下滑,棕榈油库存消费比上升。本年度菜油、豆油与棕榈油价差持续缩小,高低端油品价差较低,去库存过程中菜油、豆油表现将优于棕榈油。三、菜油的储备库存或许在2015年上半年轮换2014年,主产区夏季粮油收购数据显示,湖北、四川等12个油菜籽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油菜籽348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269万吨。按照2013年底的菜油储备数据550万吨计算,新增菜油储备132万吨,累计菜油储备为680万吨。储备菜油中有相当一部分已到储备年限面临轮出,在国内外植物油供给充足的情况下,菜油很难顺价轮换。随着国家临储库存不断升高,市场对于菜油抛储的预期格外强烈,过去的一年中市场一直笼罩在抛储预期中,菜油期现货价格经历一波大幅下跌,2015年菜籽政策面临变动,笔者认为明年上半年临储菜油将进行轮换,最小轮换量为40万吨,为2010年前收储的菜油。
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月度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1-10月份中国进口菜油69.69万吨,比上年同期同期减少48%。2014年进口菜油大幅减少,其一是菜籽收储、菜油临储要求严苛,往年进口菜油搀兑减少使用,现货市场出现此部分增量;其二是国内植物油总体供需宽松。植物油总体下跌的环境下,油品价差也出现了极端数据,菜豆油价差出现了历史的低点。进口菜油总量的减少及极端价差带来的需求重建将加速菜油去库存的过程。
第四部分 油粕比将继续低位运行一、下一年度饲料需求继续看好,原料低价提振养殖利润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年我国人均占有猪牛羊肉量为48.64公斤/年,仅次于2006年的48.95公斤/年;人均占有水产品量为45.47公斤/年,处于稳步增长过程中。过去五年,我国的畜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中国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近年来,我国畜牧业生产继续呈现稳步、健康发展的态势,主要畜产品持续增长,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畜牧业继续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畜牧业产值已经占农业生产总产值的比重超过30%,畜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中最有活力的增长点和最主要的支柱产业。禽牧业的高速发展将继续支持国内豆粕、菜粕等饲料原料的需求。 从全国大中城市的猪粮比数据看,我国生猪养殖2014年一直处于盈亏线6之下,生猪养殖处于亏损或平衡中。冬季为传统的消费旺季,终端养殖行业猪价存在反弹空间。长期看,猪粮比处于较低位置,2015年生猪价格有望上涨,生猪养殖规模有望扩大,这从一个养殖品种上可窥见饲料需求在2015年将继续受支持。
菜粕主要用于水产养殖业,价格受水产养殖周期及效益影响也较大。鱼类饲料的配方需要根据生长周期调整,一般在鱼类生长周期前期需要品质好、小颗粒,营养较为丰富的高端品牌;中后期大颗粒的一般品牌即可。在鱼类生长的各个阶段,菜粕皆为鱼类饲料必不可少的原材料。通常情况下,菜粕在鱼类饲料中用量占比30%-40%。与棉粕、豆粕相比,菜粕具有更强的性价比优势。每年的5-10月份为养殖业高峰期。水产饲料企业,自3月开始生产旺季,开工率100%,菜粕从2、3月备货,4、5月开始消耗,5月份菜粕库存最低。新季菜粕上市后,饲料厂按需采购菜粕。届时菜粕供应充足,现购现产,库存水平基本维持在一个月的用量,随着价格的变化做相应调整。通常6、7、8月为鱼类饲料销售旺季,9月有所减弱,10月之后鱼类饲料停产,开工率由100%降至30%。2014年,国内粕类主要受到全球油料丰产影响,出现了大幅下跌。上半年,豆菜粕出现了较低的价差,促发饲料企业更改配方,减少菜粕使用比例。 2015年度,饲料需求将依旧强劲,但需求高企也难保证价格坚挺,其中豆粕较菜粕乐观。粕类难大幅上涨,主要原因如下:其一,南美天气如若正常或良好,全球大豆在2014/15年度继续丰产的可能性较大,豆粕供给将较为充裕;其二,从豆粕和菜粕的供需平衡数据看,供给增长幅度大于消费增长幅度,国内粕类库存消费比提高,供给或较为宽松。豆粕较菜粕消费更为乐观,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两点。其一,近期国内炒作DDGS进口放开政策,由于进口DDGS品质较好,且国内饲料厂商对DDGS使用需求偏好较强,36%左右蛋白含量外加10%的脂肪,更适合于冬季动物的营养需求,那么一季度的进口量可期,DDGS对菜粕的替代性较强。其二,豆菜粕当前现货价差处于正常水平,饲料企业或许会继续坚持本年度的饲料配方,豆粕优于菜粕。
二、维持油厂压榨利润仍需依靠粕类按照菜油、菜粕市场运行规律,国内市场现在处于菜油销售旺季和菜粕需求淡季,油菜籽供应及市场关注的重点应该在进口油菜籽方面上,因此我们当前重点关注沿海油厂的油菜籽压榨利润。下图采用出油41.5%,出粕56.5%,加工费140元/吨计算,沿海地区压榨利润从年初的500元/吨之上,持续下滑至今负100元/吨。油脂年内持续弱势,菜油价格下跌了20-30%,菜粕年初新菜粕未上市之前菜粕也保持供需偏紧、价格走高之势,但后期粕类整体宽松、国产菜粕质量下降、豆菜粕价差出现历史低位,菜粕也开启了一轮约25%的跌势,油厂菜籽压榨利润明显恶化。 由于明年的油菜籽政策至今尚未出台,因此市场对政策将调整的传闻不绝于耳,当前无论是油厂、菜油和菜粕贸易商,还是饲料企业等均不敢大量囤货,贸易商和饲料企业普遍采用以销定购策略,油厂大部分则挣扎在生死线上,业内对明年油菜籽、菜油、菜粕市场行情如何演绎均没有较为肯定的预期。国内油菜籽产业有萎缩之势,沿海进口菜籽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国内菜籽、菜油、菜粕的走向受到国际油脂油料市场影响越来越大。2014/15年度,全球油脂油料若继续供需宽松,菜油、菜粕也将继续弱势运行,考虑到油脂压力较大,油粕比预计仍将低位运行难抬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