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碳排放双控背景下的“节能降碳”政策对甲醇行业的影响 2025年2月11日 【报告要点】 l 2021年我国多个省市实施的“能耗双控”政策,不仅控制了区域内的甲醇等高耗能行业产能规模,而且还压制了甲醇上下游的产能利用率(对上游开工的影响更为明显),堪比2016年煤炭行业的“供给侧改革2.0版”。能耗双控”政策在短期内强化了甲醇供应端的收缩力度,导致甲醇价格出现快速上涨并发生剧烈波动。 l 部分地区为确保完成“能耗双控”目标,采取限产、限电等极端管控措施,虽然短时间内双控数据出现了较大改善,但同样也给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部分大宗商品的产量缩减,市场对商品供需持续错配的预期逐步加强,工业品价格出现持续上升。此外,最初的“能耗双控”政策是对能源消费进行整体管控,并未区分化石能源与非化石能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碳排放双控”政策以控碳为考核导向,重点约束化石能源消费总量与强度,而非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能耗双控”政策也不再限制的原料用能,在“碳排放双控”政策下将被更合理的约束,并可通过加大可再生能源利用、二氧化碳回收、捕集和利用等方式,实现鼓励绿色低碳发展的目的。 l 国务院印发的《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本质上是对2022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的补充与延续,高耗能行业产能增长受到约束,存量产能位于能效基准水平以下的2025年底以前需要技改或清退,这将对高耗能行业的供给侧产生巨大影响,在提高行业集中度的同时也可以提升中游环节的利润水平。按照《指南》中的发布,国内有25%即1150万吨左右的非一体化煤制甲醇产能在基准水平以下,约占国内甲醇总产能的11%。该部分装置需要在2025年以前通过相关路径降低能耗水平,否则就有被淘汰的可能性。考虑到地方政府的税收和GDP等问题,“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是否会严格执行还是有待持续观察,而且本身装置的技改也会在时间上有一定的容忍度。此外,由于企业可以提升开工,因此产能的约束并不是产量下降的充分条件,具体还是需要关注企业实际开工的情况(从2022年《指南》发布开始,甲醇的产量还是在逐年攀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