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逻辑: 5月下半月以来,玉米和淀粉期价均持续反弹,但淀粉-玉米价差整体维持震荡运行,并未如期走扩,这主要源于此轮玉米和淀粉期价反弹更多源于玉米原料端。 但在玉米原料端的反弹之后,我们倾向于认为后期淀粉-玉米价差存在走扩空间,主要源于四个方面,即淀粉副产品、行业需求、原料成本及其淀粉基差。 就副产品而言,众所周知,淀粉副产品更多追随蛋白粕走势,由于市场对后期进口到港带动油厂开机率回升,继而带动豆粕供需改善的预期依然强烈,豆粕现货有望带动副产品价格进一步下滑,这有望通过淀粉期现货生产利润影响淀粉供应端。从大层面上讲,淀粉副产品价格的下跌有望带动淀粉-玉米价差回归往年300-500的波动区间。 而从行业需求来看,除去季节性需求旺季备货的因素之外,我们看到近期由于木薯淀粉和白糖现货价格大幅上涨,使得木薯淀粉-玉米淀粉价差和白糖-淀粉糖价差大幅走扩,具备在造纸行业中替代木薯淀粉和食品饮料行业替代白糖的前提条件,结合副产品对供应端的影响,淀粉行业供需有望趋于改善。 原料成本则需要分地区来看,东北产区深加工企业库存较高,且建库较早,这意味着其实际原料成本要显著高于即期玉米收购价。而华北产区则需要留意的是,近期华北-东北产区玉米价差走扩,这跟过去两年价差收窄有很大不同。结合现货生产利润可以看出,华北产区以即期深加工企业收购价计算已经亏损,而东北产区虽录得正利润,但考虑实际成本因素,应该也处于亏损状态。 最后,直观的体现在基差上,截至发稿时止,华北与东北产区玉米淀粉近月基差均在140元/吨左右,处于过去三年来偏高水平,而结合前面提及的现货生产利润来看,我们倾向于认为基差支撑力度较强,后期更多通过期价上涨来修复基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