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逻辑: 上周以来,随着玉米和淀粉期价的反弹,淀粉-玉米价差依然维持低位运行,淀粉盘面生产利润大幅下滑,淀粉和玉米近月基差走弱,期价转为升水现货。 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淀粉副产品的再度下跌,带动玉米淀粉期现货生产利润持续下滑,目前现货生产利润已经全面亏损,盘面5月已贴近盈亏平衡点。其二是近期期价特别是玉米期价反弹的逻辑,市场可能进而预期余粮压力释放临近尾声,后期有望进入基于年度产需缺口而进行的新一轮补库阶段。 由此可以看出,上周以来的期价反弹更多源于玉米,而淀粉由于产区玉米现货依然弱势,再加上节后行业库存累积,成本端和供需端均没有主导力量,淀粉期价则更多跟随玉米原料端,这也导致淀粉基差走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建议投资者对玉米和淀粉的操作由前期的单边做空转向淀粉-玉米价差做扩套利,主要基于供需端和成本端两个方面的考量,前者在于等待行业供需的改善,后者在于规避成本端的不确定性。 前者从供应端来看,目前现货生产利润处于亏损状态,有望通过行业开机率抑制行业供应,而从需求端看,去年4月和12月两个时段出库量(即表观消费量)同比大幅下滑,主要源于新冠肺炎疫情,由此可以合理预期后期淀粉需求有望恢复至正常水平。 后者涉及两个层面,其一是余粮压力是否已经得到释放,因目前华北和东北产区现货依然弱势,尤其是对于东北产区而言,经过大致测算,余粮亦大概率高于去年同期。其二是中下游补库的积极性,因目前期价呈现远月贴水结构,对于南方销区企业而言,不利因素在于目前内外价差较大,国产玉米不具备性价比优势;对于深加工企业而言,不利因素则在于目前现货生产利润亏损,且玉米原料库存已有显著回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担心本轮南北方港口现货带动期价特别是近月上涨,可能跟去年11月底相似,只是阶段性/区域性的供需紧张,或者是部分贸易商的抢跑行为,而非已经进入基于年度产需缺口而进行的新一轮补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