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玻璃产业在地产持续走弱和疫情的频繁扰动下,经营环境愈发恶劣,中下游企业的压力持续增加。玻璃产业在终端需求急剧下滑后开始逐渐体现出产能过剩带来库存去化困难等相应问题。从趋势来看,在“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调下,后续地产端也很难走出过去几年大幅上涨的趋势,现有政策主要是从“保交付”的方向去支持地产企业化解风险,但难以使得整个地产链再度恢复至普涨的阶段中。故而对玻璃企业来说,中短期尚有大量未竣工楼盘存在刚需,资金到位后需求可快速释放,但在竣工需求集中释放之后,长期压力或将逐步体现出来。因此,未来的玻璃产业在大环境发生改变后或改变以往的盈利模式,落后产能将逐渐淘汰并且从单一追求“量”向追求“质”进行转变,通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来扩大自身的盈利水平。 1、供应端顶部已现,部分产能或将逐步退出 从利润角度来看,三、四季度玻璃产业利润快速回撤,部分企业已出现较严重亏损且目前生产企业库存仍旧偏高,短期内投产积极性降至最低。另一方面,据卓创资讯统计,目前浮法玻璃8年以上生产线近70条,合计日熔量49680吨/天,10年以上生产线15条,合计日熔量20750吨/天,目前在产产能164190吨/天,其中8年以上生产线占比30.25%,10年以上生产线占比12.6%。故从数据上来看,目前大量生产线存在冷修需求且利润水平极低,但在“保交付”政策的对地产行业的支持下,玻璃企业仍对未来竣工需求抱有一定期待且资金端尚可支撑,故近期生产线冷修速度依旧较缓,随着时间的推移,若市场压力仍未能有效缓解,则到期生产线或逐步进行冷修。 2、地产政策解读及玻璃需求预期 近期地产政策连发“三支箭”,第一支箭即信贷投放、第二支箭即债券融资、第三支箭即股权融资。三箭齐发,充分说明“救市先救企”,其为房企后续融资等创造了非常好的空间和机会。但是在近期的关键发言中,“合理”和“适度”等形容词较多,这也体现了部分矛盾心理:既要向房地产企业发放贷款又要防范风险。因此地产端的风险因素仍是大型金融机构的主要担忧,故而信贷也就集中在房企中的央企和头部民企,对部分有优势的地产项目也会有偏好。因而本轮政策最终的指向并不是无差别覆盖,而是有选择的进行资金投放。目前我国房企中民企占据约70%的市场份额,风险也多聚集于此,但短时资金的偏好导致地产企业的“燃眉之急”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地产销售端仍是多数地产企业回款的主要来源。从数据上看,近期地产销售数据并无明显起色,仍维持在历史同期偏低位置,换而言之,玻璃消费端虽有大量尚未释放的竣工需求,但因房企资金仍无法快速释放出来,故而短时玻璃企业来源于消费端的压力或依旧较强。 从当前情况来看,玻璃生产企业库存仍维持在历史高位且赶工期已接近尾声,在终端需求尚不能带来可持续的库存去化之前,市场信心大概率将维持偏谨慎的状态。另一方面,生产企业受制于成本抬升难以大幅下调售价,而下游企业在新增订单不足的情况下也缺乏大量采购备货的动力,故而年后的现货市场仍面临较大的库存压力,部分到期生产线冷修进度或有加速。 展望2022年,在成本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玻璃下方边际会受到较强支撑,且在房企资金端改善后竣工需求对玻璃价格亦有提振作用,从长期来看,玻璃企业的压力在部分生产线主动退出后将得到有效缓解,但长期的盈利空间更在于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品结构的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