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概述 7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表示,要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增强有效性,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来进一步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这一表态“出其不意”,因为无论是从当前的经济形势还是从年中各大结构对下半年的政策展望来看,均对此预期不高。 消息发布后,富时中国A50期货大幅拉升,截至当晚22点左右,涨幅超0.5%,但随后回吐。 解读一:是否中国经济上行动能不足 近期德尔塔(Delta)变异毒株侵入压力加大,疫情的反复给经济造成一定扰动,衡量服务业的指标6月大幅放缓,官方制造业PMI已连续3个月下滑。结合社融领先经济提前大幅下滑,国务院的表态可能预示着接下来经济数据令人失望。中国下周四将公布第二季GDP等经济数据,值得关注。 解读二:又提商品 适时降准:“针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要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基础上”,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 此前针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决策层已作出诸多部署,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幅度与持续时间更多取决于自身供需结构,特别是疫情背景下的供给恢复程度等因素,高企的大宗商品价格可能对下半年造成一些生产和经济基本面的负面影响,成本上升等可能会给企业生产和投资带来的不利影响。此时国常会将商品与降准并提,或许是应对大宗商品价格的新思路,即由打压改对冲,从支撑下游企业的角度减少大宗商品上涨的负面影响。 解读三:为何不是降息 在“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这一目的下,降息也是可选项,但两者传导路径和影响大不相同。在调结构方面,降准,特别是定向降准更有助于 “精准打击”,降息则与当下的楼市政策相悖。另外,7月份即将有4000亿MLF到期,整个三季度有高达1.7万亿到期,明显高于正常水平,用降准置换到期MLF或是较好的方式,既可以用降准的长期低成本资金置换,降低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从而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也可以避免向市场释放货币政策转为宽松的信号。 解读四:利多全市场
无论是普降还是定向降准,都降释放一定量的长期低成本资金,如果降准在7月份实施,那么至少能覆盖7月到期的MLF,且大大降低银行获得资金成本,从而降低企业成本,利多股债。在应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的对冲思路下,商品压力稍减。 综合来看,国常会的降准如能及时落地(往常一般在随后的几周内实施),对全市场资产价格都会带来正向驱动,对债市最大,股市次之,商品中性偏多。
图1 MLF到期量
资料来源:Wind,国海良时期货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