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9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甲醇] 期货日报公众号20161124:一直以来,我们都在研究一个疯子

[复制链接]

新浪微博达人勋

0

广播

3

听众

0

好友

Rank: 4

积分
682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4 13:33: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分类: 其他研究成果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中入门的学科,同时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经济类相关专业的学生在进入大学校门的第一天就会接触它。微观经济学开篇第一节就提出一个假设作为后续研究的前提,那就是——理性人假设。

理性人假设每一个人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这一假设的存在,抛除了从事经济活动的人的感性情绪,让我们在建立经济模型和分析经济行为的时候,简便了许多。

但是,这个假设的存在却坑苦了很多研究员和交易者,因为这个假设培养的思维惯性使他们在研究分析的过程中,过于理想化,因此在运用书本中的经济理论分析现实行情的过程中经常犯错。这就好比在高速的环境中用经典力学的公式分析受力一样。
非理性因素与价格的关系
经济学中最基础的理论就是供给和需求决定价格,同时这也是基本面分析的最重要依据。事实上,传统经济学中也提到过,除了供需以外,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很多种,例如成本、货币供给量、消费者习惯等等。但是因为理性人假说,我们在研究价格的时候忽视了投资者的情绪。事实上,投资者情绪影响价格是普遍存在的。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你公司附近有一家新开的小吃店生意火爆,本来你不是很饿,但是你是不是忍不住想去尝试一下。这种从众心理就是最常见的投资情绪。再比如,股灾来临的时候,很多好股票都会受到牵连,即使有国家队救市,你还会耐心持有吗?绝对不会,这个时候大家想的都是,把钱还给我,我要回家。

政治经济学中对商品价值的定义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的价值是完全理性的,它是由基本面决定的。但是,我们在金融二级市场上交易的是商品的价格,而不是价值,而价格并不是完全理性的。笔者认为价格与价值的差值,就是投资者非理性的部分。

非理性的因素是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市场中也不例外,甚至很多时候成为了价格的主要部分。例如,每一轮牛市的后期,市场都陷入到癫狂的境地,这种时候市场已经处于非理性了,股票价格充满了泡沫。

笔者在2015年牛市末期的时候去证券营业部给公司开自营账户,当时证券营业部里人满为患,有退休的大妈、大学生,翘班的上班族。他们在购买股票的时候做过理性的分析吗?很多人连主板和创业板都分不清,更别说自己持有股票的公司是干什么的了(实际上,做股票很多年的人也不知道)。这种情况下,人们购买股票的行为就是一种典型的赚钱效应。因此,在牛市中后期,笔者看过很多券商的研报都觉得毫无可读性,因为他们还在运用各类指标、行业前景那一套在分析行情。但是当时的情况下,炒股票的人有几个人是根据这些因素来持有股票的呢?

笔者刚入行的时候,听说过公司的一位前辈在2008年股市上赚了钱的传奇经历。2005年的时候,他向父母借了20000元炒股。他入场的理由是那个时候炒股就和傻X是同义词了,说明能离场的人,都离场了,剩下的都是最坚定的多头,这些人觉不会砍仓的,股市的底部已经形成了。不久牛市开启,他的资金翻了近十倍,直到有一天他母亲问他怎么样才能想去开户做炒股时,他坚决把股票给平仓买了房子。

现在看来,笔者的这位前辈选择入场和出场的方法毫无技术含量,但是如果他依据供需的原理可能在大盘3000点的时候就离场了,如果他相信市面的报告,那么他可能最后也难逃一劫。其实,笔者认为券商的分析师显然知道这个道理,在那种癫狂的市场中,任何分析方法已经失效了,影响市场涨跌的原因只有有没有后续资金进入市场。他们之所以按照供需的逻辑来写,一方面作为卖方分析师,他们需要继续唱多市场;另一方面,用基本面来分析行情更容易被人接受,也更文明一些(这里面文明的意思自己去体会)。

中国股市的分红机制不完善,所以持有股票拿分红投资的美好愿望是难以实现的。由于中国股市波动剧烈,如果在高位被套,几十年的分红也弥补不了资本利差的损失。所以在中国,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股票并不能视为一个投资工具,而更像是一个交易筹码。在这种情况下,公司业绩对于很多股票价格的影响并不大,因此用传统的供需研究在股市中用处不大。

说了这么多股市,再来说说期货市场。由于商品本身蕴含着自身的价值,加之产业客户的存在,商品的价格偏离其价值的幅度要小的多。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基本面分析在期货市场上要比在证券市场上有效的多。

但是,在某些特定时期,基本面在分析商品的价格的时候也会失效。例如2008年经济危机和之后美国推出QE时商品的表现。虽然这之间有货币因素在里面,但是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市场的供需能够使商品的价格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吗?显然不能,这里面还是投资者心态发生了变化。笔者看过一些前辈的回忆,他们当时也入行不久,在当时的情况下也困惑不已,认为供需没有发生变化,于是纷纷做空,最后损失惨重。这就是忽视市场情绪的最典型的例子。

关于市场情绪影响价格最近的例子,当属今年的焦煤、焦炭和动力煤行情了。虽然政府276个工作日限产的规定减少了煤炭的产量,但是价格上涨了四倍真的只是供需引起的吗?显然不是。不过从这个例子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基本面虽然并不是决定价格的唯一因素,但是还是影响价格的基础,毕竟资金和市场情绪也是朝着阻力小的方向运行的。这就好比,火苗和风的关系,基本面提供了一个好的炒作理由,而资金和市场情绪放大了这种情绪。毕竟资金和市场情绪的能量是有限的,这就是为什么PTA的价格涨不上来的主要原因。

之后,当PVC的期货价格涨到8000元/吨的时候,笔者和一位前辈也探讨过其价格是否见顶的问题。他通过供需的因素判断PVC价格被高估了,但是笔者认为PVC的价格何时见顶还很难说。因为PVC之前的上涨可能还受供需影响,但是国庆之后的上涨很大程度上就是资金和市场情绪在作用了。

如果单纯的用供需来判断,可能在6500元/吨的时候,我们就该看空PVC了,但是现在PVC的价格涨到8000元/吨,再用供需来判断已经不合适了,这就好比你用一个正常人的逻辑在判断一个疯子接下来要干什么一样。当然,最后PVC的价格的确在8000元/吨见顶了,但是笔者认为在非理性的情况下,任何分析都已经失效,这种对于顶部或者底部的判断,更多的是个人的臆测了,并不可取。
对于非理性行为的研究
事实上,像笔者这种初入金融行业没多久的人都意识到传统的供需分析不能很好的研究资产的价格,学术界对于市场非理性的研究和认识就更早,并且更深刻了。上世纪下半页,经济学界已经认识到理性人假说在研究资产价格时的局限性,因此经济学界开始逐步对价格中非理性的部分进行研究,这里面最著名的研究成果当属《美丽心灵》里的主人公约翰.纳什的《博弈论》。近些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研究领域基本上都是行为经济学和博弈论方面,这说明对市场非理性的研究已经成为了经济学界研究的前沿。
后话
笔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在于否定传统的微观经济学和基本面。事实上,它们仍然是笔者研判行情的最主要的工具。但是,理论和现实还是有一定差距的。由于理性人的假设过于理想化,所以在实际运用中,基本面分析并不是万能的。因此,在明显的资金炒作或者癫狂恐慌的市场情绪中,再执迷于基本面可能会害了我们,因为你在用意见逻辑严谨的分析方法分析一件毫无规律可行的事。(金石期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分享到新浪微博
求知!求职!求交往!我的期货世界,我的期货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每日签到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期货帮    

GMT+8, 2025-5-16 11:33 , Processed in 0.374400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期货帮!

© 2001-2015 Comsenz Inc. Templated By 期货日报新媒体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3号 豫ICP备13022189号-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