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总结: 一 、硅铁和硅锰现货的现状 铁合金作为炼钢时的脱氧剂和合金剂,硅能显著提高钢的弹性和导磁性,锰能降低钢的脆性,因此是炼钢过程中的重要原料之一,和钢材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我国的铁合金产能和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0%。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01年至2013年,我国铁合金产量呈现逐年递增的格局,2001年我国铁合金产量仅为450.83万吨,但到2013年我国铁合金的产量达到了3775.87万吨,较2001年的产量增长了近7.4倍,平均复合年增长率超过18%。2013年年底开始,国内铁合金价格整体走低,合金产量也出现下降,合金行业逐步走上去产能、去库存之路。 (一)硅铁和硅锰的产量布局特点 我国铁合金企业数量庞大,单个企业的产能较小,产业集中度在不同品种上各有差异。从整个合金地区生产结构中看,广西、内蒙古、湖南、贵州和宁夏为排名前五位的主要产区,然而随着合金价格的下行以及原油价格的走低,南方产区运输优势已经渐弱,北方产区电价成本偏低、地方性政策支持以及炉型优势明显,产能逐步由南向北转移。目前,内蒙和宁夏地区已经集中了全国三分之一的产能,硅铁方面,内蒙君正集团硅铁63000KVA的炉型以及宁夏中卫100000KVA的炉型在产能上有很大优势,且鄂尔多斯冶金集团在控股青海华电和百通以及宁夏大正伟业后,硅铁年产能更是达到220万吨,可见硅铁的产能集中度偏高。硅锰方面,因2015年以来市场行情波动剧烈,国内硅锰产能不仅没有缩减反而有扩张之势,各企业在炉型改造以及更大型矿热炉技术引进下,目前30-50万吨产能的企业居多,产能分布相对均匀,集中度相比偏低。真是存在这样的差异,硅铁日常定价在行情好转时均参考鄂尔多斯冶金的报价,市场行情差的时候因中小企业居多报价较为混乱;硅锰的定价更多参考风向标河钢招标价格和个别情况下的供需定价。 (二)硅铁和硅锰市场的现状 铁合金价格从2013年11月下跌至历史最低的2015年12月以来,硅铁跌幅42.8%,硅锰跌幅更是达到46.5%。在价格不断下行中,主产区开机率也降至历史最低,其中宁夏硅铁企业2015年12月开机率25%,甘肃地区15%,内蒙产区降幅有限至54%,青海产区2016年3月开机率降低到29%;硅锰企业开机率北方产区维持在60%左右,南方广西、湖南产区维持在20%以内的开机,可见这轮现货价格的下跌,使很多企业关停、减产,甚至有个别企业转型。2015年年底至今,合金市场经历了过山车行情,二次探底后现货价格逐步企稳反弹,其中硅锰合金出现两波暴涨行情,从15年12月最低的3600拉涨到3月的6000后二季度再跌回4600,三季度首月便出现一周内暴涨1000元/吨的罕见行情,硅铁价格也是在低位盘整2个月之久后在供应逐步趋紧下近期出现反弹行情。在将近两年的行业去产能、去库存的过程中,市场的供需格局也在发生变化,过去供应宽松格局已经在2016年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市场逐步向供需平衡方向发展,生产企业在市场定价中的话语权也在加重。 此轮合金价格的低位反弹有多方面因素:第一,行业内去产能和去库存时间积累下,厂家保持零库存生产,基本以订单生产为主,一旦市场出现供应紧张的情况,厂家挺价的态度都比较集中;第二,5月开始,国内硅铁和硅锰价格一直处在低位震荡,72硅铁承兑含税到厂4000元/吨,6517硅锰承兑含税到厂4700-4800元/吨,受成本支撑,以及生产企业开机率保持低位,在市场积聚利多因素的过程中,硅锰出现爆发式上涨行情;第三,环保加码限制部分企业的生产供应,个别企业因不能满足环保要求而减产、停产,导致市场供应紧张程度加剧,助推现货价格进一步上涨;第四,7月下旬国内天气变化剧烈,暴雨天气影响运输进展,使企业库存到社会库存的时间差增大,出现中下游货源紧张情况;第五,硅锰价格上涨带动锰矿价格反弹,甚至出现两天上涨10元/吨度的极端行情,高品位块矿报价55元/吨度,涨幅达到90%,汇率贬值使得矿商的囤货意愿增强,锰矿报价不断上涨对硅锰价格形成一定的支撑。多种因素聚集下,市场出现第二次反弹行情,底部特征明显,后期价格重心或不断上移。 二、定价模式及其原因 铁合金作为钢材的上游原料,除了日常的市场供需决定价格之外,钢厂对其定价有绝对的优势。从历史钢厂招标的影响看,每月月底钢厂招标价格对市场价格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南方沙钢和北方河北钢铁的招标采购价格具有风向标意义。铁合金市场的供需环节比较简单,一般大型的钢厂和合金生产企业进行直接的采购,中间不存在贸易环节,小型的钢厂会通过中间贸易商进行采购,因此钢厂每月月底要对下个月的原料进行招标询价模式下订单,这就是所谓的一锤子买卖。正是这种固定的供销模式,合金生产企业因为有下游固定客户可以长期稳定生产经营,也接受了钢厂的承兑付款方式,钢厂以招标价格确定下一个月所有采购量的价格,钢厂处在定价的主动方。然而从2014年11月开始,随着铁合金价格一路走跌,钢厂的主动定价逐渐转变为被动跟随市场调价,特别是硅铁供应过剩明显,厂家竞价销售使价格节节下挫。近期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明显感觉到,次轮硅锰价格的暴涨使得钢厂在寻货过程中更加主动,钢厂的主动定价在市场供应紧张情况下有所改变,说明供需双方的定价地位也在改变中,去产能、去库存已经有阶段性的成效,未来的钢厂月度招标模式以及付款方式的改变也将指日可待。 三、企业对期货的认知及参与度 此次调研,已经是铁合金期货上市将近2年之际,从研究铁合金市场的三年中,合金生产企业对期货的认知度在逐年提升,参与意向也是逐年增加。首先从市场机会看,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市场预判是参与的基础,没有方向就无法抓住机会,例如铁合金在2014年8月8日上市时挂牌价较现货价格贴水100元/吨,某硅锰企业在预计后市下跌的情况下做出卖保决策并在盘面做了大量的预卖操作。其次从市场参与结构看,铁合金期货上市初期,参与市场的主要以生产卖保企业和投机资金为主,但此次在硅锰现货价格的暴涨以及现货市场无货可采的情况下,贸易商和钢厂已经积极介入买保操作,市场的参与结构有逐步完善迹象,需要更多的上中下游企业参与以增加远期的流动性。最后从期货的成交量和持仓量看,硅铁1609合约上有上万吨的硅铁持仓,硅锰1609合约有近三万吨的硅锰持仓,在现货月度产量中的占比有很大的提升,成交的放量说明市场活跃度增加。总之,从近期市场的参与情况以及量仓上均能看到企业对期货态度的转变,期货价格剧烈变动给企业带来期现价差套利机会,有利润均可从期货市场进行保值操作。 总之,此次调研使我不仅对目前的市场行情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而且在和各个企业领导的座谈中对市场未来一段时间的产供销形势有了基本预判。合金行业具有自己的循环周期,在这一轮的价格洗牌以及环保加码下,期货的风险管理作用将会被市场广泛认可和利用,希望更多企业能参与到保值的行列中,实现稳定生产经营。
(撰写于2016年8月2日,投稿期货日报于8月5日发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