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美国财政部对俄罗斯发布了石油业全面新制裁,新制裁措施主要针对俄罗斯两家主要能源公司Gazprom Neft和Surgutneftegas,以及这些公司的20多家子公司和183艘油气运输船只,其中许多船只与俄罗斯影子舰队有关。另外,还包括石油交易商、油田服务提供商、保险公司、俄罗斯顶级石油高管。此次制裁为迄今为止对俄罗斯能源部门最严厉的制裁,受此影响,原油断供担忧加剧,油价大幅上行。 俄罗斯断供风险上行 被制裁的两家俄罗斯能源公司产量及炼油产能均占比较大,供应端风险加剧。Gazprom Neft是Gazprom的石油子公司,为俄罗斯第二大石油生产商和第三大炼油商,2023年其原油和凝析油产量达175.1万桶/天,占俄罗斯总产量的16%;总炼油能力达83.1万桶/天,占俄罗斯总炼油产能的15%。另一家被制裁的能源公司Surgutneftegas,为俄罗斯第四大石油生产商和炼油商,2023年原油和凝析油产量达117.1万桶/天,占比11%;总炼油能力40.4万桶/天,占比7%。因此,此次美国对俄罗斯发布的新制裁,涉及俄罗斯原油及凝析油产量高达292.2万桶/天,加剧了市场对于俄罗斯原油供应的担忧。 2023年俄罗斯各公司原油和凝析油产量及炼油能力(万桶/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海运出口受影响 此次制裁,涉及183艘油气输送船只,俄乌冲突贸易格局重塑后,该项制裁加剧俄罗斯原油出口难度及成本。2022年初,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原油出口转向亚洲,出口至欧盟的原油量则断崖式下滑,出口至亚洲和和大洋洲的原油占比从67%上升至2023年的85%、石油产品则从21%上升至37%,当前贸易格局已完成重塑。从海运方面来看,2023年,俄罗斯原油及凝析油海运出货量达330万桶/天,出口至亚洲和大洋洲占89%,对比2022年仅为58%;海运石油产品出货量达到260万桶/天,出口至亚洲和大洋洲占36%,亦高于2022年的20%。此次新制裁的油轮去年装卸超过了5.3亿桶俄罗斯原油,约占该国海运总量的2/5,印度约1/3的石油进口依赖俄罗斯,未来存在持续3-6个月中断进口的可能。
地缘及政策不确定性较大 美国总统,民主党与共和党权力交接期间,不确定性大幅抬升。特朗普在竞选美国总统时曾主张将尽快解决俄乌冲突,特朗普近期也表示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会晤正在安排之中,其顾问也已经提出了结束冲突的建议。但在1月20日特朗普重返白宫前,美国现任总统民主党拜登近期颁布的一系列政策均与特朗普主张相反,如:1月6日宣布的行政令将永久禁止在大西洋和太平洋部分海域进行海上石油和天然气开发,涉及6.25亿英亩海洋区域;再比如此次加大对俄罗斯能源的制裁力度等等。 而特朗普在上任前,近期一系列主张也加剧了其他地缘方面的不确定性。比如不排除武力控制巴拿马运河和格陵兰岛、将“墨西哥湾”变成“美洲湾”、对加拿大征收关税使用“经济力量”使其成为美国的一部分。另外,特朗普上任后不排除继续对伊朗核设施进行打击,并对其石油出口进行制裁。当前原油市场面临的地缘及政策不确定性较大。 原油需求多空交织 欧洲天然气缺口支撑油价。1月1日开始,俄乌输气协议终止,虽然该条线路仅占欧洲需求的5%,但寒冷天气加剧了天然气需求,库存下滑,欧洲再次面临能源缺口,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替代效应支撑油价上行。 原油需求预期依然较弱。一季度为原油需求相对淡季,未来受制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内新旧能源替换、欧美制造业疲软等多重因素制约,市场对于全球原油需求增长预期不断下调。尤其是OPEC,已连续5个月下调2025年全球原油需求预期至10530万桶/天,对应的OPEC+增产计划也不断延期至2025年一季度末。 后市展望 此次美国对俄罗斯的新制裁,俄罗斯海运石油出口流通困难增加,迫使买家从中东、非洲和美洲采购更多的原油,从而推高进口原油成本。在美国新旧总统交接期间,地缘不确定性较大,加剧断供风险。考虑到OPEC+闲置产能充足,不排除在高油价支持下,逐步开启原本增产计划的可能。另外,特朗普对俄乌冲突的态度不同于拜登,叠加原油的弱需求,均使得市场在对待此次地缘及政策方面的态度更加观望。综上,近期多重利好推高原油价格,但不确定性较大,国内节假日临近,外盘波动较大,谨慎操作,建议观望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