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白糖行情之三》 随着《疫情下的白糖行情之二》的分析,已过一个月。这一个月,疫情和白糖期现市场都不断在发生变化,包括国际上多个国家的轮番爆发,原油出现史上第一次负值等等。这期间,全球宏观环境也受疫情影响出现大波动。因而,我们认为有必要对疫情下的白糖行情进行不断更新,重新审视疫情对整体供需框架的影响。
一、 供给方面 1、蔗糖 截止4月24日数据,广西地区全部收榨,产糖量约612万吨;云南地区累计收榨19家,产糖量约195万吨;广东地区全部收榨,产糖量约67万吨;海南地区全部收榨,产糖量约17万吨。根据目前产量计算,本榨季甘蔗糖产量为881万吨。 2、甜菜糖 甜菜糖基本在1月份全部收榨,产糖量约134万吨。其中内蒙地区约73万吨,新疆地区约61万吨。
二、 进口方面 1、 配额内 一般配额内数量为194.5万吨,往年一般发放130万吨。值得商榷的是,这个榨季是否会满额进口? 2、 许可证 目前加工糖厂有库存的已经提早开机,但全面开机还为时过早。绝大部分等待许可证确定,部分原糖也在等待5月22日之后报关。根据对市场的了解,今年许可证依旧按照去年额度上报,我们将数据放在135-150万吨。 同时,由于年前形势一片大好,市场普遍预期今年全球减产,部分加工糖厂点价较早。 今年许可证的预期如去年全国销区调研会议上本人提到的“控量不控税”。随着行业自律的结束,税率恢复50%。市场对该预期也较为一致。 关于这135万吨上下的50%关税进口原糖,我们认为对全年的供需平衡表影响不会太大,毕竟每年的量基本一致。但短时间,如果市场有抛压,加工糖或在短期会对市场价格有一定压力(6月份后逐步显现)。 3、 非正常渠道进口 从去年开始,得益于扫黑除恶,非正常渠道进口大幅减少。我们根据去年进口数量较前年的增长数,预估为80万吨。
三、需求方面 疫情对消费的影响,是目前市场争议最大的部分,悲观者认为影响300万吨左右,乐观者认为影响60万吨左右。元宵之后,疫情控制较好地区的终端复工情况较好,全国订单集中至当地,终端对白糖的需求甚至增加;而疫情比较严重地区的终端迟迟未复工,终端对白糖的需求寥寥无几。因而在对市场调研中我们可以发现,疫情较轻地区的产业人士对消费下降预估量很小,疫情严重地区的产业人士对消费下降预估量很大。 我们可以明确的有两点:1、消费今年一定是减少的;2、疫情下的宏观环境更多的影响了市场的信心,心理上的恐慌比实际上的消费减少对盘面更加利空。 当然,我们也对消费做了一定预估,我们认为今年的消费下调量约60-100万吨。数据来源:中国糖业协会 今年在1月底封城,所以白糖的消费影响更多在2-3月份。那么,是否可以推断,下降的销售量是否为消费下降数据?(疫苗未出来前疫情或将影响全年,全年的销售下降数据是否为消费下降数据?) 根据中国糖协给出的产销数据,2020年2月份销量较去年减少4万吨;2020年3月份较去年减少76万吨。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3月末因为税改原因销量大幅增加至151万吨,相比2018年的93万吨,2017年的95万吨,我们暂且认定为税改虚增。为了反应更真实数据,我们将2019年3月份的消费量调整为94万吨,如此我们可以测算出2020年3月份的销售下降数据为19万吨。如此可推算出截止3月底销量或下降23万吨。当然,在疫苗没有研发出来之前,疫情对消费的影响更多是全年的,4-6月份的销售数据值得我们关注。
四、供需平衡表 供给 | | | | | 我们将上个榨季需求量预估为1500万吨; 本榨季需求量我们预估为: (下调60-100万吨) 1400-1440万吨 | | | | | | | | | | | | | | |
福能期货研究院 市场上每个机构给的供需数据都有些许区别,以上数据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在1月底封城之后,我们陆续发布了《疫情之下的白糖行情之一》、《疫情之下的白糖行情之二》,随着疫情情况的逐步推进,供需数据越来越明朗化,市场唯一难达成统一的是消费数据。不过即使如此,我们也可以观察到,乐观情况(需求减少60万吨),供需平衡略宽松。
五、基差方面 去年产业操作思路偏向于深贴水做多,这一逻辑在去年的收益率较高。但是随着整个供需逻辑的完全转变,继续依靠该逻辑操作将会比较被动。我们更建议根据平水做空。
(仅供参考,不涉及任何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