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白糖行情之二》 随着《疫情下的白糖行情之一》的分析,已过两周,这两周,疫情和市场都不断在发生变化,包括国际上多个国家爆发,更有甚者每日新增超过中国。这期间,全球大盘也受疫情影响出现大波动。因而,我们认为有必要对疫情下的白糖行情进行不断更新,重新审视疫情对整体供需框架的影响。 一、供给方面 春节期间关机的糖厂逐步开工,但成交量较少。中间贸易商也开始复工,陆陆续续参与报价。糖厂在近期的复工潮中逐步恢复生产。不过由于物流受限,上游的供给外输困难,库存积压于糖厂。上游的完全供应还需等待疫情完全结束。 根据预测,本榨季广西产区的产量有所下调,约580-610万吨,本榨季的供给量约1020万吨。 二、需求方面 落实到疫情下对消费的影响,主要有:1、饮料类——减少;2、乳制品——略减少(家庭备牛奶增加,酸奶需求减少);3、调味品——稳定偏减少;4、方便食品——增加(沃尔玛中国数据显示消费为往年1.5倍);5、社交消费——如喜宴等基本消失(酒水的消费);6、休闲食品——持平略减(线下转线上);医药需求——大幅增加; 我们对白糖本榨季的需求量做了一些测算:假设疫情持续至3月底,需求量将较往年减少154万吨;假设疫情持续至4月底,需求量将较往年减少218万吨;假设疫情持续至5月底,需求量将较往年减少274万吨;假设疫情持续至6月底,需求量将较往年减少330万吨;根据钟南山院士对疫情的预测,或于4月底结束,那么对需求量的影响将是,较往年减少218万吨,算入误差,约188-248万吨。 如果疫情在3月底就能结束,那么需求的减少量为154万吨,对应供给的减产,以及走私的控制,供需勉强平衡。如果悲观来看,疫情于6月底结束,那么需求量将较往年减少330万吨,届时,供需结构明显转变。但是,目前来看,我们更偏向于疫情于4月底结束,那么根据上文的预测,需求减少量在188-248万吨,供需结构或将转变,由年前的紧平衡预测转为目前的宽松预测。 三、物流方面: 物流至今由停滞转为缓解,各地有出台一些政策,允许复工企业车辆进出,并且大部分省市高速取消封闭,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依旧影响白糖的流通。并且,由于工人返工的人员不足,搬卸费高企。 物流除了对白糖购销的影响,还在一定程度上对甘蔗的入库造成影响,无人砍蔗,即使砍蔗后也无车运输。并且,甘蔗的收成时间都是有计划分批次的,这将导致后面才供应上的甘蔗出糖率下降。 四、基差方面 对标3月2日南华糖厂集团的5770现价,基差120元/吨。 持续的平水将有一天会回落,在外盘交割后回调,而又对标南方糖价格巍然不动的情况下,期货价格预计一波回调。而回调的力度,或者说以此反转,我们还需要根据疫情的结束时间来判断。 不过随着疫情地域从中国转向全球,时间从2个月转向全球高峰未达的未知期限,此次疫情对白糖产业的影响不可小觑。 五、整体而言 整体而言,随着疫情的持续,2019/20榨季的供需目前来看有结构性转变的可能,即使这是产业和资本不愿意见到的。当然,随着每天疫情状态的更新(向好抑转恶),供需框架下每个数字的调整,我们随时根据疫情的波动和持续时间来做出更新。 (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