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5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4月社融相关数据:1)社会融资规模3.09万亿元,前值5.15万亿元,预期2.16万亿元;2)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17000亿元,前值28500亿元,预期13033亿元。3)M2同比11.1%,前值10.1%,预期10.1%。 1、社融规模同比增加主因新增人民币贷款和企业债券融资同比大增,显示4月以来政策支持实体经济融资取得显著成效。4月社融规模存量累计同比12.3%,较前值增加0.5个百分点,维持今年以来同比加速态势,4月定向降准落地,叠加OMO利率、MLF利率、LPR利率调降,营造了宽松的货币环境。 2、我国4月地方专项债发行速度明显减慢,一是与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额度的限制有关,二是疫情使4月赶工1-3月延缓的专项债项目,4月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规模减少符合项目建设实际进程,5月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规模环比和同比有望较大幅度增加。 3、我们认为,5月经济下行压力仍大,尤其是5-7月我国出口增速或持续较大幅下滑,我国加大货币政策积极力度缓解企业经营困难是大概率事件,与此同时,刺激内需政策或将加码,基建投资力度也将加大,为此5月社融环比和同比料将较大幅度增长,市场流动性预计将边际宽松,5月降准和调降OMO、MLF利率均可期待。 4、5月基建投资增速大幅攀升概率很大,叠加市场流动性宽松,相关产业链商品价格回升的确定性高。 5、欧美正推进复工复产,对商品价格有一定推升作用,但全球主要经济体部分复工复产地区疫情爆发,或拖累全球复工复产进度,5月商品价格上升空间有限。 6、疫情对经济的较长期负面冲击压制资本市场持续回暖,需警惕中美贸易摩擦陡然升级,美国经济数据不及预期、疫情在欧美、印度、巴西和非洲的超预期爆发风险。当前商品市场对负面消息高度敏感,需警惕黑天鹅事件的冲击,关注短期利率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