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碳酸锂价格走势复盘 与上年整体走势全年下行不同,2024年开年碳酸锂价格开始呈现低位反弹博弈状态状态,截至5月8日,沪银指数从春节以来最低的9.2万元每吨涨至11.2万元每吨,涨幅超过20%,但最高点在3月初的12.5万元。分析来看,这反映了上半年碳酸锂市场不同于2023年的一系列特征,包括年初的供应收紧,江西环保问题发酵和下游新能源汽车端的预期摆动等等,产业过剩虽然是持续预期,但阶段性来看,在价格下至10万元每吨附近后,产业面矛盾不再是定价主导,宏观情境和交易情绪开始影响锂价摆动。 二、五一前市场反弹的因素 1,供应端扰动超预期。市场经过2023年全年的持续暴跌,碳酸锂供应端过剩已经成为市场的一致性预期,而且从广期所1月碳酸锂期货合约的交割情况来看,市场也认识到现货供应是相当充裕的。但与此相悖的点在于,①工业级碳酸锂和电池级碳酸锂价差维持了历史罕见的压缩状态,工碳价差持续低于3000元,而这一环节的加工成本市场普遍认为在8000元以上,其中虽有结构性因素,但供应端上半年并没有显现出预期中的过剩仍是事实;②矿端减产等扰动层出不穷,年初陆续有澳矿厂家发布公告减产,此外盐湖也有供应扰动消息,国内江西锂云母由于环保问题开工率较低,有相当数量的加工厂进行技改,由吃锂云母矿转为吃锂辉石矿;③矿端和盐厂持续挺价,矿端报价总体坚挺,澳矿报价1135美元,雅保锂辉石招标最终结果为9733元/吨,高于上月的9372元/吨,涨幅约5%。 2,需求总体好于预期 相对于年初市场的悲观氛围,实际能看到的新能源车需求好于预期。我们特别要强调对于新能源汽车价格战的看法,在2023年价格战过程中,车价持续下调更多对消费带来负面效果:①导致产业链形成降价预期,持续抛库存;②消费者形成降价预期,更多观望而不消费。但在当前这个价格水平下,更要注意价格战对于消费的正面效应:①替代效应,由于新能源车快速降价,导致相对于传统燃油车优势明显,加速对燃油车的替代;②收入效应,低价导致更多收入群体能够接受新能源车的购买;③出口效应,新能源车降本降价,叠加国内低汇率,低资金成本的现状,出口更有优势,将扩大出口消费。 特别是随着月底北京车展的临近,各企业新品牌、新车型发布逐渐启动,市场开始蓄力进入新产品密集发布期,消费者关注度提高。上周五《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政策的颁发,会带动汽车整体置换需求的增量,短期明显提振下游需求预期。乘联会预计4月新能源零售预计72.0万辆左右,与上月持平,同比增长37.1%,渗透率预计可达45.0%。需求明显好于预期构成碳酸锂期市反弹的重要动力。 三、五一后为什么持偏空看法 1,主要利多因素基本消化。一个是盐厂挺价暂趋疲乏,现货持续处于11-11.3万的区间,实际的矿端已经发生变化,或将倒逼盐厂开始变化策略开始出货。二是需求端主要利多政策陆续落地,包括以旧换新、北京车展等阶段性消费刺激边际增量已经在价格上有所消化。三是资本增量边际变化削弱,一季度对于特斯拉和宁德时代的重估已经比较充分,基于权益市场外溢带来的利多难有增量。 2,矿端开始松动。4月智利出口碳酸锂至中国约2.3万吨,环比42.27%,同比162.25%,1-4月累计约6.5万吨,累计同比60.34%。南美盐湖矿源进口同比暴增暗示国内供应过剩速度加剧。有消息澳洲Bunbury港、Esperance港4月锂矿发货双双增长,分别是Greenbush和Mt Marion、MtCattlin矿山的发运港口,虽未经证实,但符合逻辑。全球锂矿山目前形成了中资、澳矿和南美盐湖三足鼎立的供应格局,三方竞相出货符合产业结构逻辑(挺价难以共谋)。那么在未来的几个月我们可能会看到矿端再度下调价格以争抢存量订单。 四、供需平衡与价格展望 2023年的碳酸锂暴跌总的来看,是2020-2022年新能源产业链大牛市积累矛盾的集中解决。从产业链矛盾的角度来看,此前积累的大量过剩产能和各环节库存,包括成本不占优势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锂盐厂商、高成本矿商都需要更多时间出清。2024年将是碳酸锂产业链逐步适应低价、低预期环境,各参与主体检视现金流的安全性、比拼成本的一年。基于全年16.7万吨的供需过剩水平,我们预计2024年碳酸锂价格核心区间在6-12万元/吨,总体呈现前高后低的价格节奏。仍然要找做空机会为主,契机可能是盐厂的库存过高而减产倒闭澳矿调价。 五、风险与套保建议 风险方面,从中短期来看,碳酸锂期现货价格仍有一定反弹可能。从套保盘的角度来看,上中游企业更有积极性在盘面进行保值,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空头持仓。对于波动性极高的碳酸锂期货而言,杠杆处理稍有不慎,套保盘很可能成为游资狩猎的目标,并形成空头砍仓踩踏的局面,加剧价格波动。从现货的角度来看,下游年内补库心态谨慎,相对于订单的低库存甚至负库存相当于在现货层面形成负敞口,一旦机构选择在下游补库前抢跑,结合期现和贸易商的共谋,可能造成下游企业被动接受更高的原料价格。 对我们实体企业,特别是下游企业而言,低库存、原料备货不足是主要担心的风险。我们认为目前产业链对于下游的威胁相对来看较为短暂,是阶段性的,仍然处于过剩周期中,而这一周期可能会持续两到三年。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备货总体以谨慎为主,只有在价格出现快速下跌或者高度低估的阶段,我们可以进行相对大量的备库备货,我们认为在2024年这样的机会对应的价格水平应该在8万元每吨以下,在这样的情境之外,以按订单备货为主,但需要提前做好策略和套期保值硬件方面的储备。 (2024年5月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