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8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析师:金融量化策略] 棕榈油融资受限或令内外倒挂形势渐变

[复制链接]

新浪微博达人勋

0

广播

3

听众

0

好友

Rank: 3Rank: 3

积分
496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8-27 10:08: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yangleiniao 于 2014-8-27 10:19 编辑

      近几年,由于信贷结构调整,企业获取资金难度增加,大宗商品融资一度成为企业获取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但是随着融资规模的扩大,一些问题也在出现,今年5月5日,国家外汇管理局下发《关于加强外汇资金流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剑指贸易融资套利,融资套利受到较大影响,由于铜是近年规模最大的贸易融资品种,所受冲击首当其冲。而其它品种中,包括大豆、棕榈油等其实也具备相似的特性。实际上,市场目前已有传闻称,国内最大的贸易商下月将减少棕榈油进口量。

一、棕榈油融资交易已成熟运行多年
      大宗商品贸易融资可分为两层含义:广义上,只要银行提供融资服务的对象是从事大宗商品贸易的企业,则该业务即属大宗商品贸易融资范畴。而狭义的概念则是指大宗商品结构性贸易融资,即银行为大宗商品贸易商或生产企业提供个性化的组合贸易融资方案,以在企业的生产和购销活动中起到流动性管理和风险缓释的作用。自08年以来,国内中小企业不断陷入融资困境,资金短缺情况下,融资需求具有一定的刚性,大宗商品成为其中一个融资选择。目前我国金属、粮油类的大宗进口融资均存在,而棕榈油就是其中一种。

贸易商们一般会从马来西亚或是印度尼西亚进口棕榈油,到达中国的时间一般会是7-15天的时间,如果是资质较好的企业一般可获3-6个月的信用证,即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银行资金支持,并在获得进口货物出售后回笼资金,在信用证到期前,这笔融资就有了较长时间的使用周期。这笔通过打时间差腾挪出来的资金在进入民间借贷市场后,只要资金能按时回笼,归还到期信用证资金,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获得资金的最大使用效率。这种融资方式将比直接从银行贷款节约资金成本,并且相对容易获得。

棕榈油的融资操作还是与铜类似,不同的是,由于棕榈油是可以每月连续进口的,贸易商们往往是多票货先后运作,简单来说,如果每月都有进口量,1月的信用证款就可以用4月的贴现款来还,2月的用5月的还,以此类推,相当于一直有一笔流动现金在手里可以运作。这种获得资金的便利性使得棕榈油融资近几年迅速发展。

二、棕榈油融资受政策变动影响将可能引导贸易结构变化
       据称,棕榈油每年500多万吨的进口之中60%左右都具备融资性质,甚至高峰时期可以达到80%。不过相对于铜涉及5百亿的融资规模(据广发证券研究结果),棕榈油涉及的资金量相对影响面有限。

即便如此,棕榈油融资总量占比进口的较大规模,还是对国内棕榈油进口形成了影响,使得2009年以后棕榈油价格国内外倒挂自成为一种常态。这主要是因为,有融资需求的企业,看重流动性,进口后会在较短时间内低价出售套现现金,转投其它高收益项目获取利益,在这个过程中,融资性质进口企业出售棕榈油的目的会与纯贸易企业有较大差别,使得融资企业可以以低于进口成本价售出,这对纯贸易企业影响非常大,除非是具备一定产业链优势,具有控制成本优势,可以少受冲击,甚至参与其中。因此国内棕榈油进口还是主要集中在比较有优势的大企业中,比如益海、惠嘉、中纺、昌华、聚龙等,集中度比较高。


       以国内棕榈油现货价与马来西亚24度棕榈油进口到港完税价价差波动来看,近年来国内外倒挂呈现常态化,这对于纯贸易依靠价差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不利的。但对于直接用油企业而言,则相对可以获得成本更低的棕榈油,反而可以实现成本节约收益。

由于外管局规定影响,银行对于大宗商品融资所需信用证管理严格,棕榈油进口也会受到冲击,进口贸易商贸易节奏发生变化,预期近期进口量将受影响,6月进口量将会受到较大影响。不过,目前港口棕榈油库存在130多万吨(最高值达到150万吨)左右,处于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因此,进口量的下降将会引导棕榈油去库存化的延续。

       此外,由于融资贸易受限,但正常的贸易活动仍会存在,处于利益调整的需要,内外盘价差倒挂的情况可能会逐渐得到缓解,价差逐渐向正常范围回归。这对于国内较长时间被压制的价格而言,其实是利好的,或有助于国内棕榈油价格实现相对回升。近月24度棕榈油进口完税价约在6600元左右,而国内现货价格广东约在6100元/吨左右,9月棕榈油期货价格6200吨/吨左右,从近期价差走势看,已经出现了价差缩减的倾向,逐渐出现正向贸易机会后,进口正常秩序料将逐渐恢复。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外汇管理规定收紧了对大宗商品进口融资的这根线,但是,这种形式并不可能完全消失,一方面这是解决企业现金流问题的手段,另一方面,大宗商品实际需求存在,即便是纯贸易进口,也需要得到银行资金支持才能进一步维系,因此总体力度虽减弱,但并不会完全消失。
      发表于2013年6月27日中国证券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微信微信易信易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分享到新浪微博
求知!求职!求交往!我的期货世界,我的期货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每日签到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期货帮    

GMT+8, 2024-6-2 17:06 , Processed in 1.903200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期货帮!

© 2001-2015 Comsenz Inc. Templated By 期货日报新媒体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3号 豫ICP备13022189号-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