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货帮 首页 期货百家 生活文艺 查看内容

致梦想成真的守望者

2014-7-11 10:07| 发布者: adn_qhb7h| 查看: 787| 评论: 0|原作者: 微信·期货日报

摘要: 中国期货人是坚守的楷模,这里坚守的是一个信念——我们始终是在做一件对的事(而不仅是做对一件事)!今天,我们已经能清醒地意识到,坚守能迎来行业的改天换地,但坚守是否能为自己生活改天换地,却是极具现实意义 ...
                 
                                    
  初识
  
  1994年9月的一天下午,有几个人出现在中期总部北京京城大厦16层我的办公室,一位和善的女同志热情地给我讲解手中的一摞报纸——《期货导报》。
   时至今日,我只记得她的意思有两个:第一,这是期货行业唯一的一份专业性报纸;第二,这是每个期货人都应该看、必须看的报纸。她让我印象深刻的更主要原因是,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无论天气好坏,她始终负责给中期总部送报纸。中期集团在京城大厦每一个楼层的前台,都能随手拿到最新的《期货导报》。即使她本人来不了,也会经常了解和听取对报纸的反馈意见。她叫季文茹。
  那时,外盘还没有被关闭,我们干期货的人都自觉是在以天下为己任地干大事,而她只是为了能让我们及时看到一张报纸而这样呕心沥血地服务,这确实感动了一样年轻并在市场中冲杀的我们。她的真诚、细致和勤奋,为报纸赢得了北京期货人和投资者的第一份尊重和信誉。
  按照今天的语言,作为最显著的系统重要性机构,为了体现行业责任,那几年中期总部连续深入培训了多批首都重要新闻媒体负责期货报道的记者和编辑。参加培训的人很多今天已经是主要财经媒体的骨干和高管了。
   如今我们偶尔相见,回忆起当年的期货媒体培训,畅谈中国引进期货初期那种市场机制和财富起伏对人们精神和情感的冲击,还是充满了无限感怀。二十年来,这批人始终秉持公正的心态对待中国的期货市场和期货人。但好景很快就如同期货行情一样过山车般地过去了,由于全行业收入预期不景气,即使是中期集团,我们也没有更多精力关照更多媒体朋友了。
  1995年的一个晚上,我正在夜盘值班,办公室来了一个女孩,自称是《期货导报》的记者,好像是要通过我联系采访中期的董事长或者总裁。这是我第一次面对这张报纸的业务人员。
   我深知在这种全行业因非市场因素从涨停板向跌停板速降的时期,公司领导不宜也不会直面记者公开做任何表态。作为主管报道和联系新闻媒体的部门的当值负责人,我既不忍心随便打发这个执着又充满稚气的小女孩,又不能把满腔愤懑的理由向来者倾诉,只能耐着性子与其周旋,但就是不能同意她的要求。最后她走了,而留给我的却是对《期货导报》和对她深深的过意不去。她的名字叫余晓丽。
  多年以后,我们成了同事,偶然谈到这事时,我问她是否还记得,她只总结了一句,你们中期的人都牛。今天,我俩又已分开工作许多年,她也已经是行业某一领域的重要角色了。我想,现在她应该也能理解理直气壮的动机与糟心的结果之间,那种世事无奈的感觉了。
  同行
  第一次与《期货日报》人员共事,是2000年中国期货业协会成立前夕。我们筹备组2000年9月开始在金鹏期货临时办公时只有6个人,即使12月开会前
也只增加到10个人。大家分别来自监管机构、交易所、期货公司。为了应对一系列文字工作,会议期间还从《期货日报》借调了两个人。
  中国期货业协会的成立,对于经历上世纪末那种几乎已被砸到跌停板的中国期货行业,是个极大盛举。京西宾馆里成立大会会场内外,处处洋溢着“劫后余生”充满委屈的期货人发出的感叹:以前期货行业开会,证监会连副主席都不出席,顶多来个秘书长还是副的,成立大会周小川主席、梁定邦首席顾问都能到会并讲话,这种对期货的肯
定和支持不言而喻。特别是听到要“发展”的字眼(尽管前面还有非常严厉的定语),现场很多久经沙场的老总们都泪流满面。这是迷途已久的孩子终于被母亲相认的感受。
  然而,唯独《期货日报》的工作人员从头到尾在默默忙碌着,各种讲话稿、新闻稿、采访稿、评论稿、会议简报等,都迅速准确地代表协会整
理出来,交给了上百个新闻媒体的记者以及300多个机构的参会代表。同样是在最艰苦环境下走过来的期货人,《期货日报》的工作人员却没有机会走出工作房间
分享这一历史性的珍贵舒畅。我作为本次会议筹备组的主要负责人,多年来一直记得他们忙录的身影,我记得他们的负责人叫王伟筠。我那时暗暗吃惊——《期货日报》的人真能吃苦啊!
  真是“山不转水转”。2002年,中期协领导通知作为协会副秘书长的我,去兼任困境中的《期货日报》社长。虽然我自觉心里与《期货日报》很近,但面对希望归属协会而能得以大发展的报社,自己还是没有感觉。因为那年的大环境还不允许我们有任何乐观。
  赴任之前我了解到,此时的《期货日报》,运营和发行都很困难,人才流失严重,人均月工资很低,而这种待遇即使是在最困难时期的期货行业也是不可想象的,更何况报社很多年轻的“老同志”已经拖家带口。但整个报社还是能用极有尊严的工作状态,填补着缺乏尊严的工作待遇。
  “屋漏偏逢连阴雨”,就在我即将上飞机去报社的时刻得到消息,报社编辑部两个非常优秀的业务骨干刚刚提出离职并等待答复。于是,我到报社的第一个工作主题,就是这样被动地产生了。
   这两个同志后来都以常人难以忍受的心理折磨和精神折磨克服了自身的困难,继续为报社做出了突出贡献。其实,这不仅是这两个人的问题,在那俗称谷底是平原的年代,全行业只有6000多从业人员,而《期货日报》是每一个期货人随手必备的一张报纸,它是每个中国期货人饱经摧残环境下的情感慰藉和精神伴侣,承载着中国期货人在迷茫中摸索的情结,记录着中国期货市场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我们一起在缺乏希望的环境下,共同在心中坚守住了对于中国期货事业的一份朴素的忠诚。
  感谢
  上任不久的某一天,东北有个大型国有企业的领导带了几个人,气势汹汹地来到我的办公室,声称《期货日报》第二版的某一篇议论文章造成了市场影响,导致其持仓头寸巨额亏损。因此,他们强烈要我对此“给个说法,不然就法庭上见”。真是岂有此理!难道你国有资产的损失是我《期货日报》造成的!难道因为你是国有资产,就可以不按照市场规则办事,只能赢不能输,输了就得赔给你!难道你以为我《期货日报》怕你“法庭上见”!
  于是,一场建国以来数额最大的一起状告新闻媒体要求赔钱的案件,真的在北京中级法院诞生了,对方的诉求是向《期货日报》索赔1830万元的市场损失。当然,其一败涂地的结果可想而知。但在这个过程中,针对自以为老大的原告欺负媒体行业以及讹诈作为弱者的期货媒体,首都新闻界对《期货日报》所展现同仇敌忾的各种支持,令我不得不心存感恩的同时,也在重新认识“新闻媒体”的内在含义。
  报社同志曾经玩笑式地鼓励我:工作上你定方针我们落实,这样你可以兼顾协会工作少到这里操心;你这个社长最重要的就是办好一件事——到监管机构为报社写检讨。据说这也是所有媒体都会遇到的最头疼的问题。也曾有作为主流财经媒体负责人的好朋友向我传授财经媒体的经营之道——不怕惹事。
  后来,确实有几次我被叫到证监会期货部,要求对报纸的报道作解释。老实说,这并是不一种痛苦,也不是一种被冤枉受委屈的经历。在信息爆炸的年代,媒体并非一切都靠“扒粪”和吸引眼球作为生存之道。即使在行业发展受压抑的年代,也并不是比谁发牢骚的水平高。作为一个行业协会主办的专业性期货主流媒体,首先体现的应该是对行业健康发展的责任,而把控这种责任的方式、节奏、精准度,又显得尤其重要。有的时候,适应国家经济市场化发展大势,接地气地正面探讨行业发展的战略战术,更能独树一帜地展示一家媒体和媒体人的功力,逐步形成市场对该媒体的依赖。要消除受众对媒体的误解,要减少媒体对市场及其环境的偏见和浮躁,首先就需要媒体人耐得住寂寞不断学习,而这耐得住寂寞其实正是《期货日报》的同志所具备的品格。我们因此可以好好反思如何利用这一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成长空间。
  这些都是我被叫到证监会期货部在与迈军主任、邦辉副主任多次交流中体会和感悟到的。他俩从没声色严厉地指责和要求《期货日报》必须如何如何,不能如何如何。反之,其关爱之情溢于言表。
  事实上,这也是二十多年来中国期货人整体在逆境中“穷帮穷”携手共进的典型代表。从北京到全国各地,当年《期货日报》得到了几乎所有期货经营机构和监管机构的特殊关照。而我对外真正做的最大一件事,就是代表报社向他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尽管,我还极力主张和安排报社的同志们走出国门放眼世界,《期货日报》也作为期货专业全球唯一的日报媒体和其他机构一起与LME合作,首次在中国成功主
办LME年会性活动,但面对《期货日报》,我仍然没有“过来人”的勇气和自信。因为我扪心自问,确实没为《期货日报》做更多事情。
  衷心感谢邦华、亚光、雪芬、卫东、伟真等一班人,是他们于最难的日子,在一线苦苦撑住了报社的正常运转。
  愿景
  今天的《期货日报》已经不仅是所有期货人的报纸了,她还是中国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专业性媒体。当年,一批人在精力最充沛的年代,把期货作为自己跨世纪新事业的起点及为之奋斗的原始动力,是期货让我们眼前一亮地看到,其为实体经济、现货企业套期保值管理风险的神奇功能。但那时,我们并没预感到走上这条为中国市场经济开山铺路的道路, 会是如此回肠荡气。
  在中国,期货行业完全是小众,但这“极小撮人”却要站在国际市场的最前沿,跟传统体制、思维所代表的各种利益,进行一轮又一轮的博弈。今天,中国市场对期货的认识,已经融入到了金融衍生品层面,期货也不仅仅滞留在大宗商品流通中施展风险管理的功能,与国家安全相关的币市、债市、股市、虚拟产品(指数),无一不与作为现代风险管理工具的期货相关。和平年代,大国博弈最前沿的阵地是金融市场,这个领域既管理风险也创造风险,有时甚至是在创造风险的过程中管理风险。尽管我们已经有了期货市场,尽管我们有些期货产品已经相当成熟,但中国,即使是在大宗商品领域,争夺全球定价权的“肉搏”也还没真正开始。因此,一个全新的空间展现在了未来中国期货人的面前。
  多亏《期货日报》,她记录了二十多年来,期货人从“飞蛾扑火”开始的一代又一代前赴后继、上下求索的甜酸苦辣,记录了二十多年来期货人玉树临风、宁折不弯的求真品格,未来,还将记录中国期货人驰骋全球市场的风采。
   中国期货人是坚守的楷模,这里坚守的是一个信念——我们始终是在做一件对的事(而不仅是做对一件事)!今天,我们已经能清醒地意识到,坚守能迎来行业的改天换地,但坚守是否能为自己生活改天换地,却是极具现实意义的人生课题,这取决于怎样去坚守。但不要紧,期货人有接受一切现实的情怀。而所有现在的以及曾经的中国期货人都衷心盼望,《期货日报》还能忠实地执行守望者的职责。因为,期货仍然是一份梦想成真的事业。

感谢关注,期货日报·微信报为你提供权威、系统、全面的期货报道。通过这扇窗,让你真正深入解读期货市场。精彩内容不要忘记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你也可以扫描下面二维码加入我们(微信号:qhrb168)。更多期货市场资讯请登陆:http://www.qhrb.com.cn/。

cmdtg0klrvf.jpg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每日签到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期货帮    

GMT+8, 2024-4-26 00:43 , Processed in 0.2720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期货帮!

© 2001-2015 Comsenz Inc. Templated By 期货日报新媒体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3号 豫ICP备13022189号-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