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内地资本市场开放在途中 A股再次与MSCI指数失之交臂。 北京时间6月10日凌晨05:20,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MSCI)在日内瓦公布2015年全球市场分类评审结果,宣布中国A股暂未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预计在一些与市场准入相关的重要遗留问题解决后,会将中国A股纳入其全球基准指数。MSCI同时表示,MSCI与中国证监会将组成工作组解决问题,中国A股也将保留在2016年新兴市场指数评估名单。 其实,这一结果已在多数机构预料之中。昨日,A股市场对此反应还算正常,总体维持此前的宽幅振荡行情。 有业内人士认为,A股纳入MSCI指数只是时间问题。虽然MSCI并没有在本次评估中将A股直接纳入其新兴市场指数,但A股市场国际化已经开始,越来越多的境外基金已开始考虑将A股纳入旗下基金。 过去10个月,火力全开的A股市场夺目全球。在创出7年新高之际,国际著名指数机构富时(FTSE)指数公司宣布,启动将A股纳入其全球基准指数的过渡计划,推出新兴市场过渡性指数。 相比FTSE指数,MSCI指数在全球市场上的影响力更胜一筹,是当前绝大多数全球性基金特别是被动型指数基金的跟踪标准。美林盖洛普的一项调查显示,约2/3的欧洲大陆基金经理使用MSCI为指数供货商。全球追踪MSCI指数的基金公司近6000家,资金总额高达7万亿美元。A股纳入MSCI指数后,挂钩指数的基金将被动买入A股,使更多境外资金进入A股市场。这也是“A股是否被纳入MSCI指数”令人瞩目的主要原因。 而据瑞银证券统计,今年6月,现有跟踪MSCI指数的资金将达9.6万亿美元(跟踪新兴市场指数占其16%)。如果A股被纳入(假定以5%权重纳入),直接受影响的是被动型资金(占1/6),也就是说,15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或直接流入A股。在沪深两市每天万亿元的成交量面前,其对市场的影响很有限。 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策略师洪灏也认为,即使A股纳入MSCI指数,初期对A股市场的影响也有限,但其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意义重大。 “资本市场开放一方面看的就是境外投资者的参与程度,现在QFII规模只占整个市场的15%,其中很大一部分还是通过前期投入的资本利得而来,外资在A股市场的参与度还很小。所以,A股进入MSCI指数,对于外资进入中国A股市场以及整体资本账户开放,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洪灏说。在他看来,要提高A股市场资本流动自由度,有几件事必须要做,比如沪港通限制扩容,深港通推出,QFII及RQFII、QDII扩容等。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近日接受采访时称,等A股纳入MSCI指数时,沪港通限额有可能会取消。李小加还认为,要扩大进入A股市场的渠道,须开通正在讨论中的深港通。 值得注意的是,MSCI还破例表示,只要中国A股各项指标达到标准,随时可以宣布将其纳入全球基准指数,而不必等到下一次年度评审结果公布之时。 此外,MSCI的评估报告显示,全球投资者非常期待中国A股市场进一步开放。而中国A股市场对全球投资者的开放程度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在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可兑换的情况下,沪港通试点已于去年平稳启动,本月又推出内地与香港3000亿元额度的基金互认,深港通、QFII额度扩容也近在眼前,“引进来”与“走出去”不断突破。 “虽然MSCI暂时未将A股纳入其全球指数体系,但MSCI目前运行两个独立跟踪中国A股的指数。”瑞银证券A股策略分析师杨灵修说,一是MSCI中国A股指数,包括528只A股股票,涵盖85%的A股可供投资自由流通市值,是现在QFII主要参考基准指数。二是MSCI中国A股国际指数,包括315只A股股票,若A股被纳入新兴市场指数,这315只股票即是被纳入的标的。也就是说,该指数会与未来的MSCI中国综合指数无缝对接,境外基金可根据各自需求,选择这一指数作为配置中国A股的基准。 据介绍,FTSE宣布将中国A股纳入其全球基准过渡指数后,全球最大的ETF管理公司之一Vanguard宣布,其新兴市场ETF所追踪的基准指数从FTSE新兴市场指数调整为FTSE新兴市场过渡指数(含A股),其示范意义重大。 “虽然A股尚不符合MSCI或FTSE对新兴市场的分类标准,但已有越来越多的境外基金开始考虑将A股纳入其配置范畴。”杨灵修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