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信建投期货全资风险管理子公司—方顿物产(重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2月,注册地重庆,注册资本5亿元,专业从事基差贸易、仓单服务、做市业务、场外衍生品业务等风险管理业务。公司以“立足重庆,辐射西南,面向全国”为发展方向,顺应西部大开发国家战略,通过期现业务服务西南地区实体企业,实现企业价值。2021年,公司继续保持积极向上和力争上游的拼搏精神,找准职责定位,突出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思路,认真履职尽责,取得明显成效。
一、“保险+期货”惠农安农,助力乡村振兴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方顿物产多渠道推进“保险+期货”业务,全年累计开展“保险+期货”项目109个,为农户提供风险保障约12.47亿元。通过“保险+期货”项目切实保障了农户的种植、养殖等收益,有效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为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贡献了一份力量。现将重点项目展示如下:
1.2021年7月,公司联合人保财险重庆市分公司在黔江区开展生猪饲料成本“保险+期货”项目,为102户养殖户养殖的5.4万头生猪提供了4个月期的饲料成本风险保障,涉及饲料1.8万吨,保险金额4948.9万元,项目最终实现赔付约145.3万元,赔付率为72.54%,养殖户自缴部分赔付率为242.18%,在今年饲料成本高企,生猪价格大幅下跌的背景下,有效缓解了生猪养殖户的经营压力。2021年是公司“保险+期货”模式探索的第五年,面对养殖户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在黔江区试点首例“银行+保险+期货”模式,为养殖户解决了流动性资金不足的问题,为全国养殖企业获得活体抵押提供范例,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
2.怒江是云南省乃至全国发达程度最低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比例约为92.2%,曾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在深入调研并充分了解当地养殖经营情况之后,中信建投期货设计了适合当地养殖户的全产业链风险管理方案,将养殖各环节的风险情况和大宗商品价格变动情况与怒江州养殖户的实际风险管理需求进行整体考量,帮助投保人既控制养殖成本又保障出栏收入,从而实现生猪养殖收益的整体稳定。整个项目参保养殖户为1303户,包含4个生猪饲料成本险和3个生猪价格险,共承保饲料13599吨(其中玉米9519吨,豆粕4080吨),承保生猪8700头,风险保障额度达到5423万余元。此次项目将风险管理完全嵌入生猪养殖链,既囊括成本控制又保障销售收入,帮助生猪养殖户稳定最终收益。从结果来看,全产业链风险管理模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能够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当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现乡村振兴具有积极意义。
3.2021年9月,公司牵头联合申银万国期货、华融融达期货和国寿财险云南省分公司启动孟连白糖“保险+期货”项目,该项目覆盖孟连娜允等6个乡镇,承保甘蔗种植面积9.66万亩,投保数量5.52万吨,覆盖蔗农7975户,总保费806万元。该项目是在白糖产业固定收购价,糖价导致农户收益减少的情况下进行保障,确保农户收益不受损失。农户或新型农业主体通过购买保险公司的白糖价格保险,防范价格风险,增强收益;保险公司通过购买公司的场外期权产品将价格风险转移;公司在期货市场对冲风险,最终形成风险分散。该项目在增强孟连县蔗糖产业发展动力的同时,也标志着“保险+期货”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再结硕果。
4.从2018年开始,方顿物产已连续四年在勐腊县开展橡胶“保险+期货”项目。2021年的项目承保天然橡胶1300吨,涉及695户胶农,总保费110.5万元,最终实现赔付141.05万元,赔付率达127.65%。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此次项目成功帮助了胶农管理价格风险,保障了农户的收益,促进了当地橡胶产业良性发展。
二、期现业务模式优化,规模扩大
2021年,公司积极参与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创新业务模式,服务中小企业。全年实现营收65.68亿元,同比增长4.4倍。开展交易的品种从有色金属扩展到农产品和化工品,数量达13个,并积极筹备非标仓单、远期定价、含权贸易等新业务模式。现将重点工作展示如下:
1.发挥期现业务优势,助力稳供保价。在2021年限电限产的大背景下,铝锭出现阶段性缺货现象。了解情况,公司于6月积极组织铝锭货源,并成功采购2000吨铝锭从西北运往重庆和巩义地区,过程中遇到河南暴雨及夏季水果季汽运不畅等多重困难,在与合作方及物流公司的多方努力下,成功将货物运送至目的地。当时铝价还在2万元/吨以下,公司通过期货套保及时锁定基差,并分别在重庆和巩义地区进行点价销售,缓解了部分下游企业短期缺货的状况。在此过程中,公司考虑到上期标准仓单交易平台在交易结算上的便利性,将铝锭制作成标准仓单,并通过平台交易,大大提升了交易效率。
2.积极服务中小企业。在服务中小企业上,公司期现业务在既有业务上继续创新,一是通过在重庆地区建立仓单库存,在市场供应不足的形势下,利用库存及时为企业供货,保证了企业生产制造的所必需的“血液”。二是通过“代交割与期权”为棉企提供价格风险管理“新模式”,为企业锁定了收益,盘活了既有库存,缓解了资金压力。
3.积极寻求集团协同。公司依托强大额股东背景,协同中信建投证券和中信建投期货开发、服务了多家产业客户,较好发挥了综合优势,产生了良好的协同效应。
4.积极推广期现结合业务。在企业宣传培训中,公司积极接洽上期所、新华社、期货日报、第一财经,有色金属报等一众媒体的采访,介绍期货公司投教培育,子公司发展历程,企业服务中小企业案例等内容。后续报道刊登上期所发布,期货日报等多家媒体平台,让更多人了解期现业务,也扩大了企业的品牌影响力。
2021年,公司申报并开展做市业务,牢牢把握期现业务发展、场外衍生品业务发展、做市业务发展“三条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夯实服务、质量的“基本盘”,突出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思路,认真履职尽责,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公司紧密结合“合规、诚信、专业、稳健、担当”的期货行业文化内涵,贯彻公司“以人为本、以邻为师、以史为鉴”的经营哲学,牢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中小微企业、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能力,通过“保险+期货”业务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
一、“保险+期货”惠农安农,助力乡村振兴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方顿物产多渠道推进“保险+期货”业务,全年累计开展“保险+期货”项目109个,为农户提供风险保障约12.47亿元。通过“保险+期货”项目切实保障了农户的种植、养殖等收益,有效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为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贡献了一份力量。现将重点项目展示如下:
1.2021年7月,公司联合人保财险重庆市分公司在黔江区开展生猪饲料成本“保险+期货”项目,为102户养殖户养殖的5.4万头生猪提供了4个月期的饲料成本风险保障,涉及饲料1.8万吨,保险金额4948.9万元,项目最终实现赔付约145.3万元,赔付率为72.54%,养殖户自缴部分赔付率为242.18%,在今年饲料成本高企,生猪价格大幅下跌的背景下,有效缓解了生猪养殖户的经营压力。2021年是公司“保险+期货”模式探索的第五年,面对养殖户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在黔江区试点首例“银行+保险+期货”模式,为养殖户解决了流动性资金不足的问题,为全国养殖企业获得活体抵押提供范例,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
2.怒江是云南省乃至全国发达程度最低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比例约为92.2%,曾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在深入调研并充分了解当地养殖经营情况之后,中信建投期货设计了适合当地养殖户的全产业链风险管理方案,将养殖各环节的风险情况和大宗商品价格变动情况与怒江州养殖户的实际风险管理需求进行整体考量,帮助投保人既控制养殖成本又保障出栏收入,从而实现生猪养殖收益的整体稳定。整个项目参保养殖户为1303户,包含4个生猪饲料成本险和3个生猪价格险,共承保饲料13599吨(其中玉米9519吨,豆粕4080吨),承保生猪8700头,风险保障额度达到5423万余元。此次项目将风险管理完全嵌入生猪养殖链,既囊括成本控制又保障销售收入,帮助生猪养殖户稳定最终收益。从结果来看,全产业链风险管理模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能够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当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现乡村振兴具有积极意义。
3.2021年9月,公司牵头联合申银万国期货、华融融达期货和国寿财险云南省分公司启动孟连白糖“保险+期货”项目,该项目覆盖孟连娜允等6个乡镇,承保甘蔗种植面积9.66万亩,投保数量5.52万吨,覆盖蔗农7975户,总保费806万元。该项目是在白糖产业固定收购价,糖价导致农户收益减少的情况下进行保障,确保农户收益不受损失。农户或新型农业主体通过购买保险公司的白糖价格保险,防范价格风险,增强收益;保险公司通过购买公司的场外期权产品将价格风险转移;公司在期货市场对冲风险,最终形成风险分散。该项目在增强孟连县蔗糖产业发展动力的同时,也标志着“保险+期货”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再结硕果。
4.从2018年开始,方顿物产已连续四年在勐腊县开展橡胶“保险+期货”项目。2021年的项目承保天然橡胶1300吨,涉及695户胶农,总保费110.5万元,最终实现赔付141.05万元,赔付率达127.65%。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此次项目成功帮助了胶农管理价格风险,保障了农户的收益,促进了当地橡胶产业良性发展。
二、期现业务模式优化,规模扩大
2021年,公司积极参与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创新业务模式,服务中小企业。全年实现营收65.68亿元,同比增长4.4倍。开展交易的品种从有色金属扩展到农产品和化工品,数量达13个,并积极筹备非标仓单、远期定价、含权贸易等新业务模式。现将重点工作展示如下:
1.发挥期现业务优势,助力稳供保价。在2021年限电限产的大背景下,铝锭出现阶段性缺货现象。了解情况,公司于6月积极组织铝锭货源,并成功采购2000吨铝锭从西北运往重庆和巩义地区,过程中遇到河南暴雨及夏季水果季汽运不畅等多重困难,在与合作方及物流公司的多方努力下,成功将货物运送至目的地。当时铝价还在2万元/吨以下,公司通过期货套保及时锁定基差,并分别在重庆和巩义地区进行点价销售,缓解了部分下游企业短期缺货的状况。在此过程中,公司考虑到上期标准仓单交易平台在交易结算上的便利性,将铝锭制作成标准仓单,并通过平台交易,大大提升了交易效率。
2.积极服务中小企业。在服务中小企业上,公司期现业务在既有业务上继续创新,一是通过在重庆地区建立仓单库存,在市场供应不足的形势下,利用库存及时为企业供货,保证了企业生产制造的所必需的“血液”。二是通过“代交割与期权”为棉企提供价格风险管理“新模式”,为企业锁定了收益,盘活了既有库存,缓解了资金压力。
3.积极寻求集团协同。公司依托强大额股东背景,协同中信建投证券和中信建投期货开发、服务了多家产业客户,较好发挥了综合优势,产生了良好的协同效应。
4.积极推广期现结合业务。在企业宣传培训中,公司积极接洽上期所、新华社、期货日报、第一财经,有色金属报等一众媒体的采访,介绍期货公司投教培育,子公司发展历程,企业服务中小企业案例等内容。后续报道刊登上期所发布,期货日报等多家媒体平台,让更多人了解期现业务,也扩大了企业的品牌影响力。
2021年,公司申报并开展做市业务,牢牢把握期现业务发展、场外衍生品业务发展、做市业务发展“三条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夯实服务、质量的“基本盘”,突出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思路,认真履职尽责,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公司紧密结合“合规、诚信、专业、稳健、担当”的期货行业文化内涵,贯彻公司“以人为本、以邻为师、以史为鉴”的经营哲学,牢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中小微企业、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能力,通过“保险+期货”业务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
自荐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