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团队介绍:
光大期货研究所有色研究团队,现有4名成员,以“见微知著”为研究体系,深耕有色产业,把脉有色价格运行逻辑,以深入产业细节的高质量、接地气研究服务大型实体企业和金融机构客户,具有广泛的行业影响力,在公开报刊杂志发表专业文章上百篇,并长期接受《央视财经》、《中证报》、《上证报》、《证券时报》、《第一财经》、《期货日报》、《华夏时报》等多家知名媒体采访。团队负责人具有10年以上行业研究经验,先后荣获上海期货交易所优秀金属分析师、期货日报&证券时报最佳工业品期货分析师奖项;其他成员均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也曾先后多次荣获上期所、上海证券报、期货日报“优秀金属分析师”“优秀新人分析师”等奖项。有色团队连续三届荣获“期货日报&证券时报最佳金属产业期货研究团队奖”;2016年度有色团队荣获上期所“有色金属优秀产业团队”称号。光大期货研究所黑色产业服务团队共有4名成员,人员配备较为齐全,深耕黑色产业,其中2人具有10年以上行业研究工作经验,2人工作经验4年以上。
光大期货农产品及软商品研究团队现有成员6人,骨干力量具有十年以上产业及行业研究经验。团队负责人,连续多年获得期货日报、证券时报评选的“最佳农产品分析师”称号,2019年团队获大连商品交易所十大研发团队称号。2022年团队获得期货日报及证券时报评选的“最佳农产品产业研究团队”。2022-2023年,光大期货农产品产业研究团队与南开大学合作参与大商所“扬帆期海”衍生品大赛,获得最高奖项-特等奖。
光大期货研究所能化产业服务团队,现有成员4人,成员具备买方+卖方、产业+金融等多维度的研究经验,服务于多家上市公司及国内知名企业,为其量身定制风险管理方案及投资策略。荣获郑商所高级分析师、四届上期能源“优秀原油分析师”、上期所优秀能化分析师、2021年及2022年上期能源“优秀产业服务团队”等奖项。2020年能化团队主讲的“原油衍生品精品系列直播‘油’刃有余”入选中期协2020年期货投资者教育优秀案例。多次在媒体《新华社》、《第一财经》、《期货日报》等发表特约评论,具有广泛的行业影响力。此外,荣获期货日报、证券时报第十五届和十六届最佳工业品分析师和能化产业期货研究团队奖项。
二、产业服务相关工作
在专业研究方面,我们除日常的日报、周报、月报等报告外,2024年以来就市场热点问题撰写多篇行情策略及专题报告。多次受证券、实体企业等邀请在行业会议上进行演讲。多次应证经济日报、新华财经、期货日报等媒体邀请撰写专题文章。
产业服务方面,2024年研究所协同公司经纪业务总部和分支机构深入开展启航计划、光期产业万里行、产业基地、品牌论坛等多样化、系统化活动。全年协同举办产业学院活动2场、光大银行-上期所“强源助企”产融服务基地活动1场、农业银行-上期所“强源助企”产融服务基地活动1场、“启航计划”活动20期,“光期产业万里行”调研活动21场。《百炼成钢》、《言之有锂》品牌论坛实现品牌下沉,积极与大型产业客户和业务部门合作举办线下会议6场,此外《总监面对面》、《光语惠农》、《石化实说》、《郑在光音》线上品牌活动不定期举办,受到产业界和投资者的广泛关注。
产业基地项目有声有色。研究所协同昆明营业部共同服务云南英茂糖业集团,协助企业连续第二年成功入选郑商所服务实体经济产业基地合作单位,成为云南地区唯一入选该项目的白糖企业;与此同时,协助云南英茂糖业集团做好白糖免检交割品牌申报工作,并最终获批成为云南唯一白糖免检交割品牌。与此同时,《“套保+点价” 助力白糖产业链上下游实现共赢—光大期货服务云南英茂案例》成功入选中国期货业协会2023年度期货经营机构服务实体经济优秀案例。
课题研究和品牌建设有序开展。课题研究方面,光大期货-南开大学金融学院联合课题组申报研究课题入选大商所“百校万才”工程研究项目(获批五个项目之一);研究所牵头组织,中信期货、五矿期货、东海期货共同参与中期协专项研究课题《“保险+期货”模式费率合理定价的研究》;研究所参加由新湖期货牵头、光大期货和瑞达期货共同参与中期协专项研究课题《中国期货市场全产业链服务路径探析——有色金属行业》;研究所主动申报并撰写中期协研究课题《期货公司服务产业客户业务模式研究》。
光大期货研究所有色研究团队,现有4名成员,以“见微知著”为研究体系,深耕有色产业,把脉有色价格运行逻辑,以深入产业细节的高质量、接地气研究服务大型实体企业和金融机构客户,具有广泛的行业影响力,在公开报刊杂志发表专业文章上百篇,并长期接受《央视财经》、《中证报》、《上证报》、《证券时报》、《第一财经》、《期货日报》、《华夏时报》等多家知名媒体采访。团队负责人具有10年以上行业研究经验,先后荣获上海期货交易所优秀金属分析师、期货日报&证券时报最佳工业品期货分析师奖项;其他成员均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也曾先后多次荣获上期所、上海证券报、期货日报“优秀金属分析师”“优秀新人分析师”等奖项。有色团队连续三届荣获“期货日报&证券时报最佳金属产业期货研究团队奖”;2016年度有色团队荣获上期所“有色金属优秀产业团队”称号。光大期货研究所黑色产业服务团队共有4名成员,人员配备较为齐全,深耕黑色产业,其中2人具有10年以上行业研究工作经验,2人工作经验4年以上。
光大期货农产品及软商品研究团队现有成员6人,骨干力量具有十年以上产业及行业研究经验。团队负责人,连续多年获得期货日报、证券时报评选的“最佳农产品分析师”称号,2019年团队获大连商品交易所十大研发团队称号。2022年团队获得期货日报及证券时报评选的“最佳农产品产业研究团队”。2022-2023年,光大期货农产品产业研究团队与南开大学合作参与大商所“扬帆期海”衍生品大赛,获得最高奖项-特等奖。
光大期货研究所能化产业服务团队,现有成员4人,成员具备买方+卖方、产业+金融等多维度的研究经验,服务于多家上市公司及国内知名企业,为其量身定制风险管理方案及投资策略。荣获郑商所高级分析师、四届上期能源“优秀原油分析师”、上期所优秀能化分析师、2021年及2022年上期能源“优秀产业服务团队”等奖项。2020年能化团队主讲的“原油衍生品精品系列直播‘油’刃有余”入选中期协2020年期货投资者教育优秀案例。多次在媒体《新华社》、《第一财经》、《期货日报》等发表特约评论,具有广泛的行业影响力。此外,荣获期货日报、证券时报第十五届和十六届最佳工业品分析师和能化产业期货研究团队奖项。
二、产业服务相关工作
在专业研究方面,我们除日常的日报、周报、月报等报告外,2024年以来就市场热点问题撰写多篇行情策略及专题报告。多次受证券、实体企业等邀请在行业会议上进行演讲。多次应证经济日报、新华财经、期货日报等媒体邀请撰写专题文章。
产业服务方面,2024年研究所协同公司经纪业务总部和分支机构深入开展启航计划、光期产业万里行、产业基地、品牌论坛等多样化、系统化活动。全年协同举办产业学院活动2场、光大银行-上期所“强源助企”产融服务基地活动1场、农业银行-上期所“强源助企”产融服务基地活动1场、“启航计划”活动20期,“光期产业万里行”调研活动21场。《百炼成钢》、《言之有锂》品牌论坛实现品牌下沉,积极与大型产业客户和业务部门合作举办线下会议6场,此外《总监面对面》、《光语惠农》、《石化实说》、《郑在光音》线上品牌活动不定期举办,受到产业界和投资者的广泛关注。
产业基地项目有声有色。研究所协同昆明营业部共同服务云南英茂糖业集团,协助企业连续第二年成功入选郑商所服务实体经济产业基地合作单位,成为云南地区唯一入选该项目的白糖企业;与此同时,协助云南英茂糖业集团做好白糖免检交割品牌申报工作,并最终获批成为云南唯一白糖免检交割品牌。与此同时,《“套保+点价” 助力白糖产业链上下游实现共赢—光大期货服务云南英茂案例》成功入选中国期货业协会2023年度期货经营机构服务实体经济优秀案例。
课题研究和品牌建设有序开展。课题研究方面,光大期货-南开大学金融学院联合课题组申报研究课题入选大商所“百校万才”工程研究项目(获批五个项目之一);研究所牵头组织,中信期货、五矿期货、东海期货共同参与中期协专项研究课题《“保险+期货”模式费率合理定价的研究》;研究所参加由新湖期货牵头、光大期货和瑞达期货共同参与中期协专项研究课题《中国期货市场全产业链服务路径探析——有色金属行业》;研究所主动申报并撰写中期协研究课题《期货公司服务产业客户业务模式研究》。
自荐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