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泰君安期货始终以“服务实体经济、赋能产业升级”为核心使命,凭借深耕金属、农副产品、能源化工三大领域的专业实力与创新实践,在投研服务、产业资源整合及业务模式创新中持续领跑行业。
公司依托 专业团队 (含资深分析师、产业顾问)、 自主开发的产业数据库 (覆盖全球超100个商品品种)及 全球化智库资源 (与国内外30余家权威机构战略合作),形成“数据驱动+场景落地”的双轮驱动模式,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从价格风险管理到产业升级解决方案的全周期服务,服务实体企业超2000家,覆盖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农产品、能化品等细分领域。
公司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投研体系,深度结合三大领域特性,打造差异化服务护城河:
金属领域 :
2024年至今,有色及贵金属团队从价格、策略和行业研究等角度撰写精品研究报告超过30篇,不断提升团队的核心竞争力。研究报告在客户间传阅度较高,客户反馈良好。同时,未上市新品种提前布局。(1)铂钯上市专题系列报告出到1-7篇,且在对广期所铂钯研发团队(品种上市交易所)进行第一时间服务推送和响应;(2)铸造铝合金上市专题系列报告出到1-6篇,结合新产业链拓客情况,及时进行客需热点问题研究。此外,存量品种继续拓宽研究范畴:联合能化、黑色进行白色家电行业多大宗需求研究,黄金继续拓展量化视角的黄金驱动因素分析,基于客需进行设备更新换代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专题研究等。
服务客户方面,有色及贵金属组2024年至今完成客户需求超过1500次。多个品种的市场排名保持或者提高到行业前三,客户满意度持续提高,促进多个战略客户和行业头部客户业务落地。在此过程中,根据不同客户特性持续凝练出新的打法和范式。(1)贴身服务与快速响应。某头部电器生产企业,没有投研团队,但对铜铝绝对价格判断的要求较高。有色与贵金属团队持续向其展示不同周期铜铝价格的准确判断,并深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给出交易策略建议,满足了客户最核心的需求,构成我司服务的核心优势。在和其他期货公司研究服务比较后,最终选择我司开展期货套期保值业务。在后续的服务过程中,随时提供月度、季度、半年和年度的价格区间,并在客户服务群中做到快速响应,及时解答客户提出的研究问题,促进我司成为该客户主要经纪商。(2)利用研究深度和广度打动客户,并通过合作课题方式提高客户粘性。和客户开展课题研究,深入了解客户的经营情况,真正做到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3)坚持定期与不定期、动与静结合的模式,不断提升客户服务效率。定期每周日上午召开有色及贵金属周度策略会和每月25号前后召开月度策略会,同时针对市场行情不定期主动服务头部客户,推送优质策略。在服务模式上,针对客户特性和需求紧张程度,安排线下拜访和线上路演。同时,建立客户服务信息推送和及时响应模式,客户满意度得到了明显提升。
开展研究引领业务,推动生态圈建设。国内市场,打造上海贸易生态圈、杭州投资圈建设等;凭借氧化铝和氯碱圈的产业交叉性、和黑色板块较为相似的产业套利性,迅速激活了在能化、黑色期现及主观私募圈的研究服务触点。
同时,与产业核心客户绑定进一步加深,服务粘性增大;不断交互研究成果,同时为提升企业品牌声量,打造专属交流和发声平台,服务事项扎实推进。
此外,2024年至今,研究口、销售口多地开花,积极加大有色资源的外部资源圈层绑定:研究口+世界铂金投资协会(WPIC)、北京黄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电子铜箔材料分会均在形成深度交互关系;对此研究所同步进行产业客户资源的甄别、筛选和对客投研服务跟进。海外市场,打造研究和业务的桥头堡作用。
农副产品领域 :
农产品产业的服务方面精心耕耘、努力付出,积极响应产业客户需求,为其撰写行业研究报告、量身定制套期保值报告等,帮助客户拓展业务渠道、协助客户设立期货交割仓库等,满足产业客户要求、与产业客户共同成长。
以生猪期货上市为契机,农产品团队组织公司高管进行专程拜访摸清某企业需求,协调公司运营部门协助XX申请并最终落地交割仓库;为企业全系统内进行期货业务培训、会计处理培训以及组织架构培训;帮助企业拓展期现业务渠道,组织和陪同企业拜访供应链企业;协同企业对其供应商进行期货业务培训等。目前企业在生猪市场的交割量市场占有率超过40%,处于行业绝对领先的地位。
2024年发布专题研究报告60余篇(不含日报周报)、主动和响应客户需求1200余次。
我们已经服务了数百家生猪等产业上下游实体企业,服务了近百家公募基金、保险资管、证券自营部门。
除了产业链实体企业,我们也与衍生品行业众多大型专业投资机构有紧密联系,我们与这些机构的研究员长期无缝沟通,并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路演推介。
我们先后在行业主流媒体:期货日报、证券时报、新华社、央视财经、第一财经、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市场周刊等发表论文、研究报告、行情研究、投资教育等超过1000余篇。文章表达清晰、观点鲜明、宣传正面、有极强的操作性,在对相关期货品种的推广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在行业里树立起突出的品牌美誉度,并受到相关媒体的多次表扬。
能源化工领域 :
利用自身投研优势建立完善有效的能化期货研究框架,深度整合原油、天然气及下游化工品产业链,建立“地缘政治+库存周期”动态分析模型。撰写的多篇专题报告逻辑清晰、分析深入、观点明确,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广受行业好评。在日常的上门路演、远程交流等各类服务活动中,能及时反馈其了解的市场最新动态,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交流卖出套期保值,规避价格下跌风险的操作方式;交流中标业务场景中,如何弥补中标价过低的场外期权套保方式。
公司依托 专业团队 (含资深分析师、产业顾问)、 自主开发的产业数据库 (覆盖全球超100个商品品种)及 全球化智库资源 (与国内外30余家权威机构战略合作),形成“数据驱动+场景落地”的双轮驱动模式,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从价格风险管理到产业升级解决方案的全周期服务,服务实体企业超2000家,覆盖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农产品、能化品等细分领域。
公司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投研体系,深度结合三大领域特性,打造差异化服务护城河:
金属领域 :
2024年至今,有色及贵金属团队从价格、策略和行业研究等角度撰写精品研究报告超过30篇,不断提升团队的核心竞争力。研究报告在客户间传阅度较高,客户反馈良好。同时,未上市新品种提前布局。(1)铂钯上市专题系列报告出到1-7篇,且在对广期所铂钯研发团队(品种上市交易所)进行第一时间服务推送和响应;(2)铸造铝合金上市专题系列报告出到1-6篇,结合新产业链拓客情况,及时进行客需热点问题研究。此外,存量品种继续拓宽研究范畴:联合能化、黑色进行白色家电行业多大宗需求研究,黄金继续拓展量化视角的黄金驱动因素分析,基于客需进行设备更新换代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专题研究等。
服务客户方面,有色及贵金属组2024年至今完成客户需求超过1500次。多个品种的市场排名保持或者提高到行业前三,客户满意度持续提高,促进多个战略客户和行业头部客户业务落地。在此过程中,根据不同客户特性持续凝练出新的打法和范式。(1)贴身服务与快速响应。某头部电器生产企业,没有投研团队,但对铜铝绝对价格判断的要求较高。有色与贵金属团队持续向其展示不同周期铜铝价格的准确判断,并深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给出交易策略建议,满足了客户最核心的需求,构成我司服务的核心优势。在和其他期货公司研究服务比较后,最终选择我司开展期货套期保值业务。在后续的服务过程中,随时提供月度、季度、半年和年度的价格区间,并在客户服务群中做到快速响应,及时解答客户提出的研究问题,促进我司成为该客户主要经纪商。(2)利用研究深度和广度打动客户,并通过合作课题方式提高客户粘性。和客户开展课题研究,深入了解客户的经营情况,真正做到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3)坚持定期与不定期、动与静结合的模式,不断提升客户服务效率。定期每周日上午召开有色及贵金属周度策略会和每月25号前后召开月度策略会,同时针对市场行情不定期主动服务头部客户,推送优质策略。在服务模式上,针对客户特性和需求紧张程度,安排线下拜访和线上路演。同时,建立客户服务信息推送和及时响应模式,客户满意度得到了明显提升。
开展研究引领业务,推动生态圈建设。国内市场,打造上海贸易生态圈、杭州投资圈建设等;凭借氧化铝和氯碱圈的产业交叉性、和黑色板块较为相似的产业套利性,迅速激活了在能化、黑色期现及主观私募圈的研究服务触点。
同时,与产业核心客户绑定进一步加深,服务粘性增大;不断交互研究成果,同时为提升企业品牌声量,打造专属交流和发声平台,服务事项扎实推进。
此外,2024年至今,研究口、销售口多地开花,积极加大有色资源的外部资源圈层绑定:研究口+世界铂金投资协会(WPIC)、北京黄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电子铜箔材料分会均在形成深度交互关系;对此研究所同步进行产业客户资源的甄别、筛选和对客投研服务跟进。海外市场,打造研究和业务的桥头堡作用。
农副产品领域 :
农产品产业的服务方面精心耕耘、努力付出,积极响应产业客户需求,为其撰写行业研究报告、量身定制套期保值报告等,帮助客户拓展业务渠道、协助客户设立期货交割仓库等,满足产业客户要求、与产业客户共同成长。
以生猪期货上市为契机,农产品团队组织公司高管进行专程拜访摸清某企业需求,协调公司运营部门协助XX申请并最终落地交割仓库;为企业全系统内进行期货业务培训、会计处理培训以及组织架构培训;帮助企业拓展期现业务渠道,组织和陪同企业拜访供应链企业;协同企业对其供应商进行期货业务培训等。目前企业在生猪市场的交割量市场占有率超过40%,处于行业绝对领先的地位。
2024年发布专题研究报告60余篇(不含日报周报)、主动和响应客户需求1200余次。
我们已经服务了数百家生猪等产业上下游实体企业,服务了近百家公募基金、保险资管、证券自营部门。
除了产业链实体企业,我们也与衍生品行业众多大型专业投资机构有紧密联系,我们与这些机构的研究员长期无缝沟通,并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路演推介。
我们先后在行业主流媒体:期货日报、证券时报、新华社、央视财经、第一财经、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市场周刊等发表论文、研究报告、行情研究、投资教育等超过1000余篇。文章表达清晰、观点鲜明、宣传正面、有极强的操作性,在对相关期货品种的推广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在行业里树立起突出的品牌美誉度,并受到相关媒体的多次表扬。
能源化工领域 :
利用自身投研优势建立完善有效的能化期货研究框架,深度整合原油、天然气及下游化工品产业链,建立“地缘政治+库存周期”动态分析模型。撰写的多篇专题报告逻辑清晰、分析深入、观点明确,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广受行业好评。在日常的上门路演、远程交流等各类服务活动中,能及时反馈其了解的市场最新动态,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交流卖出套期保值,规避价格下跌风险的操作方式;交流中标业务场景中,如何弥补中标价过低的场外期权套保方式。
自荐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