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信建投期货全资风险管理子公司—方顿物产(重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2月,注册地重庆,注册资本8亿元,经中国期货业协会备案,专业从事基差贸易、仓单服务、做市业务、场外衍生品业务等风险管理业务。公司成立以来一直秉承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开展业务,着力打造“期货与现货、场内与场外、国际与国内”一体化经营模式。公司拥有专业的风险管理团队,2023年末,员工39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6人,博士研究生1人,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10人,共设三个业务部门:期现业务部、场外衍生品部、做市业务部;两个职能部门:综合财务部、风控合规部。各部门、各岗位人员相互独立、不相容业务严格分离、专人专岗、相互合作、相互牵制、相互监督,不断完善内控及风险管理业务制度,提高自身服务能力、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确保风险可控,合规经营。
2023年以来,公司以“立足重庆,辐射西南,面向全国,为实体企业提供全方位风险管理服务”的发展定位,顺应“服务国家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将重庆打造成为内陆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战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切实提升服务理念、能力和质效。通过期现业务、场外衍生品业务及做市业务在产品开发、服务规模、营收情况、创新模式等方面均取得较大进步,公司的整体形象和社会影响力扩大,取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2023年,公司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取得成效。
一、期现业务稳中求拓,优化业务模式
2023年期现业务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按照集团和公司的战略部署,围绕“稳中求拓,优化业务模式”工作总基调,不断调整创新期现业务模式,最大程度地保障交易过程安全可靠,并通过向市场公开报价销售,扩展了客户群体,丰富了业务资源与渠道。
2023年,期现业务能较好的嵌入到产业链当中,帮助产业企业管理风险,以产业客户为核心,提高业务发展质量,为实体企业构筑起值得信赖的风险“防火墙”。全年实现现货销售22.66亿元,交易标的从标准仓单扩展到铝、铜、棉花和锰硅等9个非标品种,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2023年,方顿物产成功注册首批氧化铝标准仓单,积极参与到华北、西北、西南地区的氧化铝购销,通过基差贸易增加了上游销售利润,同时也降低了买家的采购成本,初步展现出基差贸易给传统购销带来的优化作用。公司成功将存放于新疆诚通仓库的银沙牌氧化铝注册为首批上海期货交易所标准仓单,通过跨区域运输,稳定了氧化铝主要消费地的供应,帮助企业实现套期保值目的。
二、做市商功能发挥日益显现,做市品种逐步增加
经过2年多的积累沉淀,公司做市团队已初具规模,在经历了的市场考验后,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做市团队和策略体系。期货、期权做市交易额和交易量逐年增长,做市商业务运行以来取得了良好效果,相关品种对应的多个合约流动性得到保障,这为期货市场更好发挥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提供了基础条件,且随着做市品种的增加、市场波动的上升,公司的业务服务效率和盈利情况逐渐提高,公司做市团队持续做精做细业务,提升自身定价能力,优化对冲策略,逐步减小交易“磨损”,实现交易盈利。
2023年,公司做市业务快速增长,期货做市品种从2个增加到11个,期权做市品种从3个增加到5个,并取得优异的做市成绩,保持大部分品种排名靠前,做市收益同比增长600%。根据部分交易所公布的2023年度做市商评奖结果,公司已获得上期所做市业务钻石奖、广期所工业硅期货做市商金奖和大商所生猪期货先进做市商奖,为后续申请做市资格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夯实“保险+期货”基础,助力乡村振兴
2023年,公司共开展“保险+期货”项目78个,名义本金规模合计13.61亿元。共成功申请7个交易所“保险+期货”试点项目,包括上期所2个橡胶试点项目,大商所4个养殖专项项目,郑商所1个县域覆盖项目,郑商所1个省级项目。此外,荣获上期所2023年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一等奖。
(一)自2018年起,公司在原国家级贫困县云南省勐腊县连续五年开展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五年间,公司为4318户次胶农提供了约1.56亿元的风险保障,累计实现赔付约902万元,平均赔付率为106.24%,有效帮助当地胶农和胶厂进行价格风险管理。期间,公司始终立足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在项目模式上不断创新,从“订单+保险+期货”,到“二次结算”新形式,不断丰富完善天然橡胶“保险+期货”工具箱,有效促进了当地橡胶产业的稳健发展。
(二)2020-2023年,公司连续四年在原国家级贫困县重庆市黔江区开展饲料成本和生猪价格“保险+期货”项目,为当地生猪养殖户构建生猪养殖全产业链风险管理体系,帮助其稳定和提高养殖效益。公司将帮扶资金和政府财政补贴资金引入“保险+期货”项目,积极协调金融同业资源,创新拓展“保险+期货+银行”项目,助力生猪养殖龙头企业获得生猪活体抵押贷款,缓解企业流动资金压力,降低农户自担保费成本。公司生猪全产业链、多模式“保险+期货”项目积极推动乡村产业优化升级,案例在《中国乡村振兴》杂志成功发表。2023年7月,该项目入选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央企业定点帮扶经典案例候选名单,国家乡村振兴局调研组亲赴现场调研。
四、化工品贸易商利用场外期权备兑策略降本增效
2023年,公司为某化工品贸易商量身设计了以现货为天然对冲、卖出场外期权赚取时间价值的场外期权备兑策略,共计为该企业的13万吨PTA和1万吨乙二醇现货增加了综合贸易利润。因为企业采购端不怕价格下跌,可以卖出看跌期权以降低采购成本;销售端不怕价格上涨,可以卖出看涨期权以增加销售收入。企业全年共开展28笔场外期权交易,覆盖现货货值约8亿元,利用场外期权净盈利349.15万元,实现了从赚价差的钱到赚时间和波动率的钱的转型,拓宽了盈利渠道,有效实现降本增效。
综上,公司在合规经营的前提下,在金融服务实体的历史使命下,不忘初心,勇担使命,以风险管理为己任,继往开来,砥砺前行,不断创新,持续开展风险管理业务,不断提升交易能力。接下来,公司将提升自身服务理念、能力和质效,在支持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2023年以来,公司以“立足重庆,辐射西南,面向全国,为实体企业提供全方位风险管理服务”的发展定位,顺应“服务国家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将重庆打造成为内陆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战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切实提升服务理念、能力和质效。通过期现业务、场外衍生品业务及做市业务在产品开发、服务规模、营收情况、创新模式等方面均取得较大进步,公司的整体形象和社会影响力扩大,取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2023年,公司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取得成效。
一、期现业务稳中求拓,优化业务模式
2023年期现业务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按照集团和公司的战略部署,围绕“稳中求拓,优化业务模式”工作总基调,不断调整创新期现业务模式,最大程度地保障交易过程安全可靠,并通过向市场公开报价销售,扩展了客户群体,丰富了业务资源与渠道。
2023年,期现业务能较好的嵌入到产业链当中,帮助产业企业管理风险,以产业客户为核心,提高业务发展质量,为实体企业构筑起值得信赖的风险“防火墙”。全年实现现货销售22.66亿元,交易标的从标准仓单扩展到铝、铜、棉花和锰硅等9个非标品种,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2023年,方顿物产成功注册首批氧化铝标准仓单,积极参与到华北、西北、西南地区的氧化铝购销,通过基差贸易增加了上游销售利润,同时也降低了买家的采购成本,初步展现出基差贸易给传统购销带来的优化作用。公司成功将存放于新疆诚通仓库的银沙牌氧化铝注册为首批上海期货交易所标准仓单,通过跨区域运输,稳定了氧化铝主要消费地的供应,帮助企业实现套期保值目的。
二、做市商功能发挥日益显现,做市品种逐步增加
经过2年多的积累沉淀,公司做市团队已初具规模,在经历了的市场考验后,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做市团队和策略体系。期货、期权做市交易额和交易量逐年增长,做市商业务运行以来取得了良好效果,相关品种对应的多个合约流动性得到保障,这为期货市场更好发挥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提供了基础条件,且随着做市品种的增加、市场波动的上升,公司的业务服务效率和盈利情况逐渐提高,公司做市团队持续做精做细业务,提升自身定价能力,优化对冲策略,逐步减小交易“磨损”,实现交易盈利。
2023年,公司做市业务快速增长,期货做市品种从2个增加到11个,期权做市品种从3个增加到5个,并取得优异的做市成绩,保持大部分品种排名靠前,做市收益同比增长600%。根据部分交易所公布的2023年度做市商评奖结果,公司已获得上期所做市业务钻石奖、广期所工业硅期货做市商金奖和大商所生猪期货先进做市商奖,为后续申请做市资格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夯实“保险+期货”基础,助力乡村振兴
2023年,公司共开展“保险+期货”项目78个,名义本金规模合计13.61亿元。共成功申请7个交易所“保险+期货”试点项目,包括上期所2个橡胶试点项目,大商所4个养殖专项项目,郑商所1个县域覆盖项目,郑商所1个省级项目。此外,荣获上期所2023年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一等奖。
(一)自2018年起,公司在原国家级贫困县云南省勐腊县连续五年开展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五年间,公司为4318户次胶农提供了约1.56亿元的风险保障,累计实现赔付约902万元,平均赔付率为106.24%,有效帮助当地胶农和胶厂进行价格风险管理。期间,公司始终立足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在项目模式上不断创新,从“订单+保险+期货”,到“二次结算”新形式,不断丰富完善天然橡胶“保险+期货”工具箱,有效促进了当地橡胶产业的稳健发展。
(二)2020-2023年,公司连续四年在原国家级贫困县重庆市黔江区开展饲料成本和生猪价格“保险+期货”项目,为当地生猪养殖户构建生猪养殖全产业链风险管理体系,帮助其稳定和提高养殖效益。公司将帮扶资金和政府财政补贴资金引入“保险+期货”项目,积极协调金融同业资源,创新拓展“保险+期货+银行”项目,助力生猪养殖龙头企业获得生猪活体抵押贷款,缓解企业流动资金压力,降低农户自担保费成本。公司生猪全产业链、多模式“保险+期货”项目积极推动乡村产业优化升级,案例在《中国乡村振兴》杂志成功发表。2023年7月,该项目入选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央企业定点帮扶经典案例候选名单,国家乡村振兴局调研组亲赴现场调研。
四、化工品贸易商利用场外期权备兑策略降本增效
2023年,公司为某化工品贸易商量身设计了以现货为天然对冲、卖出场外期权赚取时间价值的场外期权备兑策略,共计为该企业的13万吨PTA和1万吨乙二醇现货增加了综合贸易利润。因为企业采购端不怕价格下跌,可以卖出看跌期权以降低采购成本;销售端不怕价格上涨,可以卖出看涨期权以增加销售收入。企业全年共开展28笔场外期权交易,覆盖现货货值约8亿元,利用场外期权净盈利349.15万元,实现了从赚价差的钱到赚时间和波动率的钱的转型,拓宽了盈利渠道,有效实现降本增效。
综上,公司在合规经营的前提下,在金融服务实体的历史使命下,不忘初心,勇担使命,以风险管理为己任,继往开来,砥砺前行,不断创新,持续开展风险管理业务,不断提升交易能力。接下来,公司将提升自身服务理念、能力和质效,在支持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自荐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