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内实体经济正处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攻坚克难深水区,周期性矛盾与结构性矛盾交错,防范风险与释放风险并存,中国期货市场风险管理的价值功能越来越受到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的重视。
随着期货市场渗透实体经济加深,以及与股票、债券市场融合度的不断提升,对研究服务工作的专业化和体系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光大期货研究所现有一支由20多名成员组成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大部分具有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生学历,设置7个专项组:宏观金融组、有色金属组、黑色金属组、能源化工组、资源品组、农产品组、保险+期货组,基本覆盖期货市场重点品种领域,先后荣获集团、上海市、期货交易所和前沿财经媒体多项荣誉。研究所所长叶燕武荣获光大集团优秀特约研究员、受聘光大证券战略及改革特约研究员;研究所副所长徐迈里荣获光大证券十大杰出青年。
研究所构建立足大宗商品产业链的宏微观验证研究体系,“光期研究 见微知著”践行研究接地气、产业扎深根,通过深入产业链一线、到田间地头、厂房仓库调研获取第一手价值信息并汇集提炼,通过寻找宏观的微观验证,帮助金融机构解决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帮助实体企业解决行业形势识别和风险有效诊断问题。
产业服务方面,2023年研究所协同公司经纪业务总部和分支机构深入开展产业专员集训、启航计划、光期产业万里行、产业基地、品牌论坛等多样化、系统化活动。全年联合举办“启航计划”活动15期,“一对一”专项服务浙江粮油、浙理氢能、东方希望、特变电工、海南矿业等15家重点产业客户。全年举办“光期产业万里行”调研活动12场,深入湖北、陕西、四川、山东、广东、广西、云南、浙江、江西、吉林等10个省份开展生猪、饲料养殖、有色金属、贵金属、能源化工等产业链调研,主动接洽、下沉服务区域龙头及中小微企业。
品牌活动方面,《百炼成钢》及《岭上金光》黑色品牌论坛实现品牌下沉,积极与大型产业客户和业务部门合作举办线下会议5场,此外举办、“光语惠农”17期、“石化实说”7期、“郑在光音”7期、“言之有锂”5期,受到产业界和投资者的高度关注。
课题研究方面,研究所完成光大集团特约研究课题《期货公司做好“保险+期货”服务乡村振兴》、光大证券战略改革研究课题《期货公司服务实体经济路径研究》、郑商所《产业企业利用期货市场情况的研究》和《基于业务实质的“保险+期货”标准化流程探究》课题工作。
研究所与母公司光大证券研究所建立起良好的研究协同机制,双方在宏观及行业研究、上市公司调研、联合举办论坛、策略报告会、机构投资者路演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以研究协同促业务协同,以上市公司为例,从业务发展的角度看,上市公司对商业银行是重要信贷客户资源,对证券公司是投行资源和研究标的,对期货公司是套期保值核心客户,凸显出业务协同价值。从风险评估的角度看,上市公司参与套期保值与否以及套保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盈利持续性和现金流稳定性等核心问题,对应公司估值波动和银行信贷资金安全,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2023年,“向光而行,问道周期”光大银证期策略研讨会举办4期,会议由光大证券研究所、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光大期货研究所联合举办,活动期间发挥各自研究领域优势,协同效果得到了充分体现,更好地满足了客户多样化、一体化的服务需求。此外,研究所受邀参加光大银行总行、厦门分行举办银期大讲堂—“大宗商品产业格局”专题会,梳理化工、钢铁、有色金属、新能源、粮食产业链框架和研究逻辑,为发挥集团优势、更好服务大宗商品供应链龙头企业提供研究支持。
2023年研究所荣获期货日报暨证券时报“第十六届中国最佳期货经营机构暨最佳期货分析师评选”——中国金牌期货研究所、最佳期货研究机构领头人、最佳宏观金融研究团队、最佳能源化工产业期货研究团队、最佳黑色产业期货研究团队、最佳金属产业研究团队、最佳农产品产业期货研究团队、9位同事分别荣获最佳宏观金融分析师、最佳农副产品期货分析师、最佳工业品期货分析师。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2023年度优秀分析师(团队)评选中,研究所荣获优秀投研团队奖,有5位同事分别获得优秀黑色金属分析师、优秀原油分析师、优秀有色金属分析师、优秀能化分析师、新锐分析师。荣获郑州商品交易所2023年度白糖、纯碱资深高级分析师、2023年度尿素高级分析师;大连商品交易所首届(2023)大学生衍生品实践大赛特等奖(第一名)。
研究所与母公司光大证券研究所建立起良好的研究协同机制,双方在宏观及行业研究、上市公司调研、联合举办论坛、策略报告会、机构投资者路演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与此同时,在贯彻落实公司服务实体经济“三张名片”战略上,研究所一手抓产业服务支持、一手抓乡村振兴协同支持,充分体现了群策之力、协同之功。
随着期货市场渗透实体经济加深,以及与股票、债券市场融合度的不断提升,对研究服务工作的专业化和体系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光大期货研究所现有一支由20多名成员组成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大部分具有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生学历,设置7个专项组:宏观金融组、有色金属组、黑色金属组、能源化工组、资源品组、农产品组、保险+期货组,基本覆盖期货市场重点品种领域,先后荣获集团、上海市、期货交易所和前沿财经媒体多项荣誉。研究所所长叶燕武荣获光大集团优秀特约研究员、受聘光大证券战略及改革特约研究员;研究所副所长徐迈里荣获光大证券十大杰出青年。
研究所构建立足大宗商品产业链的宏微观验证研究体系,“光期研究 见微知著”践行研究接地气、产业扎深根,通过深入产业链一线、到田间地头、厂房仓库调研获取第一手价值信息并汇集提炼,通过寻找宏观的微观验证,帮助金融机构解决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帮助实体企业解决行业形势识别和风险有效诊断问题。
产业服务方面,2023年研究所协同公司经纪业务总部和分支机构深入开展产业专员集训、启航计划、光期产业万里行、产业基地、品牌论坛等多样化、系统化活动。全年联合举办“启航计划”活动15期,“一对一”专项服务浙江粮油、浙理氢能、东方希望、特变电工、海南矿业等15家重点产业客户。全年举办“光期产业万里行”调研活动12场,深入湖北、陕西、四川、山东、广东、广西、云南、浙江、江西、吉林等10个省份开展生猪、饲料养殖、有色金属、贵金属、能源化工等产业链调研,主动接洽、下沉服务区域龙头及中小微企业。
品牌活动方面,《百炼成钢》及《岭上金光》黑色品牌论坛实现品牌下沉,积极与大型产业客户和业务部门合作举办线下会议5场,此外举办、“光语惠农”17期、“石化实说”7期、“郑在光音”7期、“言之有锂”5期,受到产业界和投资者的高度关注。
课题研究方面,研究所完成光大集团特约研究课题《期货公司做好“保险+期货”服务乡村振兴》、光大证券战略改革研究课题《期货公司服务实体经济路径研究》、郑商所《产业企业利用期货市场情况的研究》和《基于业务实质的“保险+期货”标准化流程探究》课题工作。
研究所与母公司光大证券研究所建立起良好的研究协同机制,双方在宏观及行业研究、上市公司调研、联合举办论坛、策略报告会、机构投资者路演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以研究协同促业务协同,以上市公司为例,从业务发展的角度看,上市公司对商业银行是重要信贷客户资源,对证券公司是投行资源和研究标的,对期货公司是套期保值核心客户,凸显出业务协同价值。从风险评估的角度看,上市公司参与套期保值与否以及套保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盈利持续性和现金流稳定性等核心问题,对应公司估值波动和银行信贷资金安全,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2023年,“向光而行,问道周期”光大银证期策略研讨会举办4期,会议由光大证券研究所、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光大期货研究所联合举办,活动期间发挥各自研究领域优势,协同效果得到了充分体现,更好地满足了客户多样化、一体化的服务需求。此外,研究所受邀参加光大银行总行、厦门分行举办银期大讲堂—“大宗商品产业格局”专题会,梳理化工、钢铁、有色金属、新能源、粮食产业链框架和研究逻辑,为发挥集团优势、更好服务大宗商品供应链龙头企业提供研究支持。
2023年研究所荣获期货日报暨证券时报“第十六届中国最佳期货经营机构暨最佳期货分析师评选”——中国金牌期货研究所、最佳期货研究机构领头人、最佳宏观金融研究团队、最佳能源化工产业期货研究团队、最佳黑色产业期货研究团队、最佳金属产业研究团队、最佳农产品产业期货研究团队、9位同事分别荣获最佳宏观金融分析师、最佳农副产品期货分析师、最佳工业品期货分析师。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2023年度优秀分析师(团队)评选中,研究所荣获优秀投研团队奖,有5位同事分别获得优秀黑色金属分析师、优秀原油分析师、优秀有色金属分析师、优秀能化分析师、新锐分析师。荣获郑州商品交易所2023年度白糖、纯碱资深高级分析师、2023年度尿素高级分析师;大连商品交易所首届(2023)大学生衍生品实践大赛特等奖(第一名)。
研究所与母公司光大证券研究所建立起良好的研究协同机制,双方在宏观及行业研究、上市公司调研、联合举办论坛、策略报告会、机构投资者路演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与此同时,在贯彻落实公司服务实体经济“三张名片”战略上,研究所一手抓产业服务支持、一手抓乡村振兴协同支持,充分体现了群策之力、协同之功。
自荐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