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南华期货强化政治站位,立足党建引领,在公司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由党群办牵头,协调母子公司、各相关部门,通过产业帮扶、教育帮扶、消费帮扶、知识帮扶及爱心捐赠,切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服务乡村振兴及共同富裕国家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
产业帮扶是期货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最重要形式。2022年,南华期货通过“保险+期货”项目,在黑龙江、云南、海南、新疆、西藏、甘肃、湖南、吉林、辽宁等省区原国家贫困县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产业帮扶,累计涉农商业险项目73个、交易所立项支持项目26个、中央奖补项目2个,涉及承保的期权名义本金达22.85亿元,总赔付金额6357.02万元,累计帮扶投入4630万元(含公司先期垫付,交易所退补),覆盖农户79004户,包括脱贫户、参保涉农企业、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
持续在一地开展产业帮扶是当地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南华期货自2017年以来,在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主产业:天然橡胶)、黑龙江海伦市(主产业:大豆)、广西罗城(主产业:甘蔗,2018年始)三地,依托当地主产业进行“县域全覆盖”产业帮扶,坚持不辍,有效服务了当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事业。其中,黑龙江海伦市帮扶项目不仅运用了“保险+期货”产业模式,还探索形成了一种“托管+银行+保险+期货+龙头企业”农户土地托管新形式。
案例1.南华期货“海伦模式”保价护农再续航
2022年11月28日,由南华期货与黑龙江海伦市政府联手推进的大豆“保险+期货”商业化价格险项目顺利结项。该项目承保大豆9100亩,总保额800余万元,在国产大豆种植面积大幅增加,秋粮集中上市价格承压下行的背景下,该项目赔付率达130%,有效帮助海伦豆农达到保价增收的目的。从计划项目的推广到商业化保险的应用,“海伦模式”的探索创新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近年来,南华期货始终响应国家号召,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一直走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工作的第一线。公司以服务“三农”为己任,项目团队深深扎根于龙江黑土地,不断探索创新服务“三农”的新模式。多年的试点成果使得“保险+期货”项目在海伦当地逐渐落地生根,更使得海伦成为国内新型现代金融农业助力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的案例典范。
自2017年至2021年,在海伦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南华期货积极推进大连商品交易所组织开展的“农民收入保障计划”,已连续五年在海伦市开展金融支农创新项目,经过各方多年努力,“海伦模式”目前已经成为全国大豆收入保险的经典范例,并成功助力海伦市于2020年脱贫摘帽。
在过去五年间,“海伦模式”涉及的大豆品种项目累计覆盖面积300余万亩,服务的农户共计4.6万余户,实现赔付金额达1.45亿元,其中,2019年的收入险项目的多项数据更是创下国产大豆“保险+期货”项目的行业第一的纪录。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南华期货在原有的大豆项目基础上,又进一步拓展了保险项目体系,率先完成“黑龙江省首单”生猪价格保险项目,项目单位理赔523.41元/头,赔付率高达840%,大大提升了当地养殖户的参保热情。“海伦模式”实现了了从种植产业到养殖产业的普惠。
2022年,为助推海伦市集体经济发展,带动脱贫户稳定增收,建立长效帮扶机制,“海伦模式”再度起航。8月,南华期货与海伦市人民政府双方先后签订《乡村振兴合作框架协议》和《2022年大豆保价稳供协议》,积极组织种植大户推进商业保险+期货项目。在海伦市政府支持下,9月,南华期货成功开展了大豆商业“价格险”项目,该项目承保大豆9100亩,总保费50万,总保额800余万元,赔付率达130%,项目为当地参保农户有效化解了新粮上市阶段大豆市场价格下跌的风险,为当地大豆种植起到了保价稳供的作用。商业化保险项目的推广标志着南华期货在龙江黑土地上的支农助农工作又开启了新的征程。
2017年至2022年间,南华期货在海伦市通过“保险+期货”项目服务“三农”领域,相继完成7个项目之多,从开始的场外期权、价格险项目到后来的收入险项目,从区域性开展到县域覆盖,从政策扶植再到商业化推广,“海伦模式”在实践中不断蜕变与完善,逐渐被大众熟知与认可。我们有理由相信,多年来南华期货金融支农积累的“海伦经验”,定能为当地农业插上金融的翅膀,推动海伦市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促进农业农村高水平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的腾飞。
案例2.南华期货“保险+期货”助力宁县兴果强农
宁县位于甘肃东部,地处世界黄土层最深厚的董志塬腹地,海拔较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低,土层质地疏松、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是农业农村部规划的优质晚熟红富士苹果最佳适生区,其所产苹果也被誉为“人类第四个苹果”。 近年来,宁县上下立足区域优势和资源禀赋,坚持“小苹果、大产业,小苹果、大民生”的发展理念,把苹果产业作为全县优势特色产业和农民脱贫致富主导产业,随着现代苹果产业的“宁县模式”的积极推广,广袤乡村正孕育着新的丰收希望。
对果农来说,即使苹果增产丰收了,也不一定能找到好销路、卖出好价格,在本地一些早已响当当的品牌,每年也会有“卖难”之忧,不少苹果也只能烂在树上、埋在地里、囤在家里。尤其在2020年、2021年宁县地头价只卖到平均1.6-2.5元/斤,果农面临“丰产不丰收”的窘境。
苹果的价格风险阻碍了一些果农的种植意愿,甚至会阻碍以苹果产业为主业的宁县地区乡村振兴的步伐。随着农户对价格风险的分散意愿日益强烈,“保险+期货”模式已成为我国农业风险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2年4月至6月,在甘肃证监局积极推动下,南华期货项目团队通过实地考察及走访相关管理部门、苹果生产加工企业、合作社等,开展了以苹果“保险+期货”为主题的实地调研、宁县苹果“保险+期货”项目可行性研究等活动。
当前,果农们对农产品特别是苹果的价格涨跌情况非常重视,但是,了解价格行情和逻辑的渠道不多,价格分散工具更是不甚了解,单个农户进入期货市场交易规避风险的条件还不成熟,至少在技术、经验和成本方面还有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宁县试点“保险+期货”项目,既可以解决果农的风险管理需求,也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门槛。
2022年10月17日,在郑商所支持下,甘肃宁县苹果“保险+期货”县域覆盖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由南华期货牵头,总承保面积约2.7万亩,参保农户1509户,总保费约145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地方政府对于“保险+期货”的重视程度和农户参保意愿的不断提升,地方对于项目的补贴力度和农户的自缴比例均在增加,保费构成的多样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宁县苹果项目中,引入了郑州商品交易所资金近700万元,市县政府、中华财险、期货公司合计补贴560万元,农户自缴70元/亩,共计约190万元。
“70块/亩,换算亩产后,果农只要自缴5分钱每公斤的保费,就可以参与投保,保障价格下跌的风险,果农积极性蛮高的…”中华财险庆阳中支总经理介绍道。
南华期货经营发展委员会执行委员李北新介绍说,我们为项目设计的触碰锁定增强型亚式产品,在苹果期货价格前期下跌的过程中触发,直接锁定了114.268元/亩的理赔,后续苹果价格继续下跌,又产生了二次赔付,最终项目理赔了369.46元/亩。宁县项目通过我们专业团队的服务为当地果农拉起了价格的“防护带”,铺就了丰收的“致富路”。
申明村的杨书林有8亩果园,今年产量4万斤。他感叹道:“疫情时好时坏,客商进不来,价格不稳定,多亏参加了苹果‘保险+期货’,拿到了价格理赔,要不我就损失大了”。
尚宝成是宁县和盛镇远近闻名的苹果大户,种植苹果已有十多年了, “种了十多年苹果,没有像今年这么开心,还从保险上拿到了每斤两毛多的补贴…”同时他也很意外,理赔手续很快捷,过完春节理赔款就全部打到他的银行卡上了, “这样的新保险我以后还要买,简直太省心了,有了这个保险我以后只管种好苹果就行啦!”
宁县果业局局长范红年深有感触:“宁县始终把苹果作为农业首位产业,群众增收的‘铁杆庄稼’,成功创建了甘肃首家全国苹果国家现代化农业产业园,但是农业产业始终面临各种自然灾害和各种资金短缺、销售渠道不畅等不可控风险,“保险+期货”为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为全县的苹果产业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保障。我们今后还将继续携手保险、期货、银行等金融机构,从银行信贷、订单采购等环节入手,探索更多样化的创新模式,更好地保障农户、帮扶企业。”
“南华甘霖班”树立教育帮扶的典范。南华期货作为杭州甘霖助学基金会发起者之一和副理事长单位,自2017年以来一直与贵州台江县民族中学开展爱心帮扶合作,党委牵头,通过甘霖助学基金会,以设立“南华甘霖班”的形式资助该校贫困学生完成高中学业。2018-2022年五年累计资助贫困学生251人,累计教育帮扶投入219.50万元。2022年高考,“南华甘霖班”50人一本达线率100%,其中28人被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双一流”大学录取。杭州甘霖助学基金会因贵州台江民族中学“南华甘霖班”项目而荣获“黔东南慈善奖”“爱心捐款单位”。
2022年,南华期货录用大学毕业生13人,接收大学实习生109人,支持农村人口就业创业108人。
消费帮扶是社会各界通过消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或者搭建销售平台,帮助贫困地区销售土特商品、增收脱贫的一种扶贫(帮扶)方式。2018-2022年,南华期货通过直接采购江西革命老区、新疆、甘肃等原贫困地区农特产品,累计消费帮扶投入102.24万元。
南华期货帮扶项目拓展到哪里,知识帮扶便延申到哪里。2022年,公司分支机构及子公司线上线下开展各类涉农期货品种专业培训计54场,累计培训农村基层干部、乡村产业带头人、技术人员等各类人员12861人。
为贯彻《浙江省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精神,南华期货利用专业优势,结合各县产业资源禀赋,持续开展“金融助农”系列活动。2022年,在淳安、天台、武义等县开展项目合作及专业培训,培训地方政府、养殖企业(户)技术人员计200余人。
南华期货积极参与爱心捐赠。2022年向河南内乡县石营村捐款10万元,用于当地人居环境改善;捐款100万元发起设立“金融港湾共富基金”,助力浙江山区26县共同富裕工程。
2022年,南华期货“云南沧源天然橡胶‘保险+期货’试点项目”获评“浙江金融服务年度案例”。《“一口价+累计含权”:疫情下助企增收新模式》等3个项目荣获中国期货业协会“服务实体经济优秀案例”。2022年,南华期货获评人民网第十七届人民企业社会责任奖“乡村振兴奖”。
产业帮扶是期货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最重要形式。2022年,南华期货通过“保险+期货”项目,在黑龙江、云南、海南、新疆、西藏、甘肃、湖南、吉林、辽宁等省区原国家贫困县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产业帮扶,累计涉农商业险项目73个、交易所立项支持项目26个、中央奖补项目2个,涉及承保的期权名义本金达22.85亿元,总赔付金额6357.02万元,累计帮扶投入4630万元(含公司先期垫付,交易所退补),覆盖农户79004户,包括脱贫户、参保涉农企业、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
持续在一地开展产业帮扶是当地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南华期货自2017年以来,在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主产业:天然橡胶)、黑龙江海伦市(主产业:大豆)、广西罗城(主产业:甘蔗,2018年始)三地,依托当地主产业进行“县域全覆盖”产业帮扶,坚持不辍,有效服务了当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事业。其中,黑龙江海伦市帮扶项目不仅运用了“保险+期货”产业模式,还探索形成了一种“托管+银行+保险+期货+龙头企业”农户土地托管新形式。
案例1.南华期货“海伦模式”保价护农再续航
2022年11月28日,由南华期货与黑龙江海伦市政府联手推进的大豆“保险+期货”商业化价格险项目顺利结项。该项目承保大豆9100亩,总保额800余万元,在国产大豆种植面积大幅增加,秋粮集中上市价格承压下行的背景下,该项目赔付率达130%,有效帮助海伦豆农达到保价增收的目的。从计划项目的推广到商业化保险的应用,“海伦模式”的探索创新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近年来,南华期货始终响应国家号召,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一直走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工作的第一线。公司以服务“三农”为己任,项目团队深深扎根于龙江黑土地,不断探索创新服务“三农”的新模式。多年的试点成果使得“保险+期货”项目在海伦当地逐渐落地生根,更使得海伦成为国内新型现代金融农业助力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的案例典范。
自2017年至2021年,在海伦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南华期货积极推进大连商品交易所组织开展的“农民收入保障计划”,已连续五年在海伦市开展金融支农创新项目,经过各方多年努力,“海伦模式”目前已经成为全国大豆收入保险的经典范例,并成功助力海伦市于2020年脱贫摘帽。
在过去五年间,“海伦模式”涉及的大豆品种项目累计覆盖面积300余万亩,服务的农户共计4.6万余户,实现赔付金额达1.45亿元,其中,2019年的收入险项目的多项数据更是创下国产大豆“保险+期货”项目的行业第一的纪录。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南华期货在原有的大豆项目基础上,又进一步拓展了保险项目体系,率先完成“黑龙江省首单”生猪价格保险项目,项目单位理赔523.41元/头,赔付率高达840%,大大提升了当地养殖户的参保热情。“海伦模式”实现了了从种植产业到养殖产业的普惠。
2022年,为助推海伦市集体经济发展,带动脱贫户稳定增收,建立长效帮扶机制,“海伦模式”再度起航。8月,南华期货与海伦市人民政府双方先后签订《乡村振兴合作框架协议》和《2022年大豆保价稳供协议》,积极组织种植大户推进商业保险+期货项目。在海伦市政府支持下,9月,南华期货成功开展了大豆商业“价格险”项目,该项目承保大豆9100亩,总保费50万,总保额800余万元,赔付率达130%,项目为当地参保农户有效化解了新粮上市阶段大豆市场价格下跌的风险,为当地大豆种植起到了保价稳供的作用。商业化保险项目的推广标志着南华期货在龙江黑土地上的支农助农工作又开启了新的征程。
2017年至2022年间,南华期货在海伦市通过“保险+期货”项目服务“三农”领域,相继完成7个项目之多,从开始的场外期权、价格险项目到后来的收入险项目,从区域性开展到县域覆盖,从政策扶植再到商业化推广,“海伦模式”在实践中不断蜕变与完善,逐渐被大众熟知与认可。我们有理由相信,多年来南华期货金融支农积累的“海伦经验”,定能为当地农业插上金融的翅膀,推动海伦市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促进农业农村高水平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的腾飞。
案例2.南华期货“保险+期货”助力宁县兴果强农
宁县位于甘肃东部,地处世界黄土层最深厚的董志塬腹地,海拔较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低,土层质地疏松、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是农业农村部规划的优质晚熟红富士苹果最佳适生区,其所产苹果也被誉为“人类第四个苹果”。 近年来,宁县上下立足区域优势和资源禀赋,坚持“小苹果、大产业,小苹果、大民生”的发展理念,把苹果产业作为全县优势特色产业和农民脱贫致富主导产业,随着现代苹果产业的“宁县模式”的积极推广,广袤乡村正孕育着新的丰收希望。
对果农来说,即使苹果增产丰收了,也不一定能找到好销路、卖出好价格,在本地一些早已响当当的品牌,每年也会有“卖难”之忧,不少苹果也只能烂在树上、埋在地里、囤在家里。尤其在2020年、2021年宁县地头价只卖到平均1.6-2.5元/斤,果农面临“丰产不丰收”的窘境。
苹果的价格风险阻碍了一些果农的种植意愿,甚至会阻碍以苹果产业为主业的宁县地区乡村振兴的步伐。随着农户对价格风险的分散意愿日益强烈,“保险+期货”模式已成为我国农业风险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2年4月至6月,在甘肃证监局积极推动下,南华期货项目团队通过实地考察及走访相关管理部门、苹果生产加工企业、合作社等,开展了以苹果“保险+期货”为主题的实地调研、宁县苹果“保险+期货”项目可行性研究等活动。
当前,果农们对农产品特别是苹果的价格涨跌情况非常重视,但是,了解价格行情和逻辑的渠道不多,价格分散工具更是不甚了解,单个农户进入期货市场交易规避风险的条件还不成熟,至少在技术、经验和成本方面还有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宁县试点“保险+期货”项目,既可以解决果农的风险管理需求,也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门槛。
2022年10月17日,在郑商所支持下,甘肃宁县苹果“保险+期货”县域覆盖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由南华期货牵头,总承保面积约2.7万亩,参保农户1509户,总保费约145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地方政府对于“保险+期货”的重视程度和农户参保意愿的不断提升,地方对于项目的补贴力度和农户的自缴比例均在增加,保费构成的多样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宁县苹果项目中,引入了郑州商品交易所资金近700万元,市县政府、中华财险、期货公司合计补贴560万元,农户自缴70元/亩,共计约190万元。
“70块/亩,换算亩产后,果农只要自缴5分钱每公斤的保费,就可以参与投保,保障价格下跌的风险,果农积极性蛮高的…”中华财险庆阳中支总经理介绍道。
南华期货经营发展委员会执行委员李北新介绍说,我们为项目设计的触碰锁定增强型亚式产品,在苹果期货价格前期下跌的过程中触发,直接锁定了114.268元/亩的理赔,后续苹果价格继续下跌,又产生了二次赔付,最终项目理赔了369.46元/亩。宁县项目通过我们专业团队的服务为当地果农拉起了价格的“防护带”,铺就了丰收的“致富路”。
申明村的杨书林有8亩果园,今年产量4万斤。他感叹道:“疫情时好时坏,客商进不来,价格不稳定,多亏参加了苹果‘保险+期货’,拿到了价格理赔,要不我就损失大了”。
尚宝成是宁县和盛镇远近闻名的苹果大户,种植苹果已有十多年了, “种了十多年苹果,没有像今年这么开心,还从保险上拿到了每斤两毛多的补贴…”同时他也很意外,理赔手续很快捷,过完春节理赔款就全部打到他的银行卡上了, “这样的新保险我以后还要买,简直太省心了,有了这个保险我以后只管种好苹果就行啦!”
宁县果业局局长范红年深有感触:“宁县始终把苹果作为农业首位产业,群众增收的‘铁杆庄稼’,成功创建了甘肃首家全国苹果国家现代化农业产业园,但是农业产业始终面临各种自然灾害和各种资金短缺、销售渠道不畅等不可控风险,“保险+期货”为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为全县的苹果产业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保障。我们今后还将继续携手保险、期货、银行等金融机构,从银行信贷、订单采购等环节入手,探索更多样化的创新模式,更好地保障农户、帮扶企业。”
“南华甘霖班”树立教育帮扶的典范。南华期货作为杭州甘霖助学基金会发起者之一和副理事长单位,自2017年以来一直与贵州台江县民族中学开展爱心帮扶合作,党委牵头,通过甘霖助学基金会,以设立“南华甘霖班”的形式资助该校贫困学生完成高中学业。2018-2022年五年累计资助贫困学生251人,累计教育帮扶投入219.50万元。2022年高考,“南华甘霖班”50人一本达线率100%,其中28人被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双一流”大学录取。杭州甘霖助学基金会因贵州台江民族中学“南华甘霖班”项目而荣获“黔东南慈善奖”“爱心捐款单位”。
2022年,南华期货录用大学毕业生13人,接收大学实习生109人,支持农村人口就业创业108人。
消费帮扶是社会各界通过消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或者搭建销售平台,帮助贫困地区销售土特商品、增收脱贫的一种扶贫(帮扶)方式。2018-2022年,南华期货通过直接采购江西革命老区、新疆、甘肃等原贫困地区农特产品,累计消费帮扶投入102.24万元。
南华期货帮扶项目拓展到哪里,知识帮扶便延申到哪里。2022年,公司分支机构及子公司线上线下开展各类涉农期货品种专业培训计54场,累计培训农村基层干部、乡村产业带头人、技术人员等各类人员12861人。
为贯彻《浙江省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精神,南华期货利用专业优势,结合各县产业资源禀赋,持续开展“金融助农”系列活动。2022年,在淳安、天台、武义等县开展项目合作及专业培训,培训地方政府、养殖企业(户)技术人员计200余人。
南华期货积极参与爱心捐赠。2022年向河南内乡县石营村捐款10万元,用于当地人居环境改善;捐款100万元发起设立“金融港湾共富基金”,助力浙江山区26县共同富裕工程。
2022年,南华期货“云南沧源天然橡胶‘保险+期货’试点项目”获评“浙江金融服务年度案例”。《“一口价+累计含权”:疫情下助企增收新模式》等3个项目荣获中国期货业协会“服务实体经济优秀案例”。2022年,南华期货获评人民网第十七届人民企业社会责任奖“乡村振兴奖”。
自荐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