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需警惕回调风险 2016.4.28《期货日报》投稿 上周,沪胶虽然追随黑色板块出现10%以上的涨幅,但通过对比成交和持仓的量能变化,我们发现做多资金偏向于日内短线,隔夜多单甚至有所减少。因此本周随着市场降温,主力RU1609合约退守13000整数关口。展望五月,基本面继续向好,但期货价格存在短线回调风险。
割胶期虽已到,干胶供应仍偏紧 按照天胶种植周期,世界最大产胶国泰国的全面开割期是在每年的四月中旬之后,但今年由于干旱天气,割胶工作明显延后。整个四月里,泰南部和东北部橡胶主产区仅有零星降雨,去年延续至今的旱情始终没有缓解,影响胶水的产出。此外,与泰国处于相同开割期的第三大产胶国越南的情况更为严重,该国橡胶种植集中的中南部约50%的土地面临水资源短缺。国内方面,海南地区开割也有所延后,云南地区虽已全面开割,但产量有限,且开割前期以乳胶供应为主,预计要到6月份才会有大批量的干胶上市供应。所以,虽然主要产胶国的割胶期陆续到来,但交割品级的干胶的实际产出量并未增长,季节性供应压力后移。
轮胎业经营改善,产业链价格传导顺畅 根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统计,今年1-2月轮胎企业经营指标有显著改善。数据显示,该分会42家重点会员企业综合外胎产量为5141.45万条,同比上升0.03%;实现利润6.04亿元,同比大幅上升67.21%;库存165.73亿元,同比下降7.57%。此外,3月轮胎出口同比大涨35%。利润水平增长和出口需求提升,有利于轮胎企业增强开工积极性。截至上周,国内全钢胎生产线开工率为71.54%,较去年同期高出2.21个百分点;半钢胎开工率为75.96%,同比增长3.31个百分点。 下游轮胎产出量和生产利润的提高,不但能够提高橡胶的需求,也有利于橡胶价格上涨在产业链的传导。三月底以来,国内轮胎企业大面积调高产成品报价,涨幅在3%-5%,而此轮调价的主因就是原材料天胶和合成胶的价格持续上涨。虽然存在涨价的时间差,但仍可说明橡胶产业链的价格传导较为顺畅,需求端对原料采购成本上升的接受度增强,这为后市橡胶价格继续抬升提供了弹性空间。
仓单创新高,五月交割压力大 近期,上期所发布通知,增加了12000吨的橡胶交割库库容,而目前期货仓库内的总库存已达到29万吨,其中注册仓单量攀升上26万吨,是去年同期的2.6倍,也创出了历史新高。五月中旬,前主力合约RU1605即将交割,目前该合约持仓量折合仓单仍有16万吨。届时,这批交割量无论是从期货市场流入现货市场,还是转抛到远月的1609合约上,都会在阶段内造成一定的利空冲击。考虑到目前5-9合约升水价差稳定在400元/吨以上,后一种可能性更大,1609合约上的空头资金或增多。总的来说,距离五月交割窗口期仅有两周多时间,沪胶短线存在较大回调压力。 我们认为,橡胶供应阶段内继续偏紧和轮胎业经营改善,将为价格长线上涨提供动力和空间,但是五月的交割压力也需要释放,短线回调将出现,偏多操作中应警惕这一风险点的爆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