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分为四部分:铁矿和焦煤议价权差异,不同价格和利润周期下二者比价的周期变化规律,当下二者比价情况及后期展望,影响二者比价的其他短期影响因素。
一、自给率与行业垄断度存在差异,铁矿石在产业链议价权常常强于焦煤 1. 铁矿石和焦煤的自给率/对外依存度差异显著。我国是钢铁生产大国,粗钢产量占全球粗钢产量一半以上,且粗钢产量中长流程钢厂占比在90%左右,意味着粗钢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铁矿石、焦炭及焦煤。但我国铁矿石资源匮乏,严重依赖进口铁矿石,尽管近几年我国基石计划不断推进,但到目前为止钢厂依然以消耗进口矿为主,国产精粉年产量在2.7亿吨以下,而每个月进口矿在1亿吨上下,全年进口量在12亿吨左右,中国铁矿石自给率仅20%左右,对外依存度极高。而炉料的另一部分,我国的焦炭资源与焦煤资源较为丰富,国内焦炭产量在4.9亿吨左右,充分满足国内使用的基础上,少部分焦炭出口,焦煤24年国内产量4.7亿吨进口量为1.2亿吨,自给率在80%以上,部分年份接近90%。铁矿石和焦煤国内自给率的巨大差异,导致了两者在产业链价格博弈中地位的不同,通常情况下,铁矿石更易处于强势地位。
2. 自给率差异的前提下,铁矿与焦煤行业集中度也存在差异。铁矿石资源集中度高,全球高品位铁矿石产量和贸易量集中在淡水河谷、力拓集团、必和必拓、福蒂斯丘金属四大国际矿业巨头(四大矿山)手中。四大矿山出品的主流矿烧结性、铁品位、其他微量元素配比等较为稳定,受国内钢厂青睐,其铁矿石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50%左右,贸易量占全球贸易总量的70%左右,供应也较为稳定。四大矿山依托资源禀赋的天然优势,对铁矿石市场的供应市场形成近似垄断的格局,通过对产销发运进行调整,拥有强大的定价权,而中国缺少资源储备或其他资源进行替代,在对铁矿石的议价权上常处于劣势。
煤炭行业整体集中度在供给侧改革前较低,市场存在大量黑煤窑等违规产能,整体行业集中度在近几年才得以提升,主要受益于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推进,落后产能、中小零散产能以及违规产能关停退出,2023年前十大煤炭企业原煤产量占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的51.5%。具体到炼焦煤,市场没有比较明确的数据。我们粗略统计了6家上市炼焦煤企业(山西焦煤、潞安环能、冀中能源、平煤股份、淮北矿业、盘江股份)的市场占有率,预估产量占比大概在60%左右(如有不当欢迎指正)。煤炭行业整体集中度提升,但主要体现在焦煤对焦炭的议价权上,与铁矿石相比议价权仍显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