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后棕榈油连续下跌,主力09合约创下近7个月来新低。主要因为基本面、政策面和宏观面的多重利空所导致。 一、棕榈油主产区进入季节性增产周期 由于棕榈油的主产区东南亚一年当中存在明显的旱季和雨季之分,使得棕榈油产量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一般来说,每年的3至9、10月份是东南亚地区的旱季,有利于开工是棕榈油的增产周期,而11月至次年的2月份是东南亚地区的雨季,不利于开工是棕榈油的减产周期。 根据马来西亚棕榈油局(MPOB)发布的3月月报显示,3月份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为138.7万吨,环比增加17%,同比持平。虽然4月份的MPOB月报尚未发布,但根据来自于SPPOMA的高频数据显示,预计4月份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将再度环比增加17%,同比增加8%,几乎可能确定棕榈油已经进入季节性增长周期,后市棕榈油的供应将持续增加。 二、棕榈油价格高企,主要进口国进口量下降 在去年8月底印尼宣布将于今年年初实施B40政策之后,棕榈油价格便持续上涨,到去年12月中旬最高突破10000元/吨关口,涨幅高达40%,而同期豆油涨幅仅为24%,豆棕价差出现严重倒挂,最高时豆棕价差倒挂超过2000元/吨。虽然此后棕榈油价格和豆棕价差倒挂程度均有所回落,但仍然严重抑制了棕榈油的需求。 棕榈油三大主要进口国印度、中国和欧盟2024年进口量分别为888万吨、438万吨和382万吨,分别较上一年下降11.6%、29.2%和16.2%。由于目前豆棕价差仍处于倒挂,预计2025年棕榈油需求仍将受到抑制,被豆油等其他油脂替代。 三、马棕油出口较差,提前进入累库周期 正常情况下,随着棕榈油进入季节性增产周期,主产国的出口量也将随之增加,但由于上文所述高价棕榈油抑制下游需求,今年3月份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量并未出现明显增长。根据马来西亚棕榈油局(MPOB)发布的3月月报显示,3月份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量为100.5万吨,环比仅增加1%,同比下降24.3%,远低于产量的增幅。来自于ITS的高频数据显示,预计4月份马来西亚棕榈油的出口量环比增加5.1%,仍远低于产量的增幅。 由于出口量远低于产量,MPOB3月月报显示,3月份马来西亚棕榈油库存为156.3万吨,环比增加3.4%。而根据马来西亚棕榈油的产量和出口量的高频数据分析,预计4月份马来西亚棕榈油库存将进一步增加,较往年提前进入累库周期。 四、印尼B40政策不如预期 2024年8月底,印尼政府表示将从2025年1月1日起实施B40政策(在柴油中强制掺混40%的生物柴油)。按照印尼政府设定,2025年将分配1560万千升的生物柴油额度,约等于1357万吨生物柴油,需要1419万吨棕榈油作为生产原料,较2024年棕榈油需求量增加223万吨,增幅接近20%。这是此前推动棕榈油价格上涨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 但B40政策在实际执行当中并不顺利。由于棕榈油和柴油的价格长期倒挂,印尼的B40政策推动严重依靠政策的财政补贴。根据去年11月印尼棕榈油基金机构的测算,2025年需要补贴达到47万亿印尼盾,但是作为补贴来源的棕榈油出口费预期收入约为21万亿印尼盾。由于财政补贴存在巨大的缺口,在今年1月7日印尼签署实施B40的法令,用于公共部门(PSO)的755万千升生物柴油可获得政府补贴;非公共部门(non-PSO)的生柴义务约805万千升并未纳入出口补贴机制内。此后印尼方面未再推进实施B40政策的相关措施,可想而知,目前印尼B40政策的实施情况肯定是远远不如预期,那么对于棕榈油的需求提升也将远远不如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