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议价权薄弱、铁矿石价格不具备大涨基础条件、沿海沿江河高炉企业用进口烧结粉矿具有比较优势
我国是全球铁矿石进口大国,但各省份分散的采购严重削弱了国内钢铁行业的议价权作为全球铁矿石进口大国,近年来我国铁矿石进口量占全球总进口量的比例稳定在2/3强,按说这样超大的进口规模,国内钢铁行业在铁矿石市场理应具有强大的议价权才符合供需关系决定的定价逻辑,但事实上由于在国际铁矿石市场,高品位优质铁矿石的供应方高度集中在以澳大利亚的力拓、必和必拓、福蒂斯丘和巴西的淡水河谷为代表的四大矿山,而国内各省份钢铁企业从国外进口铁矿石又特别分散,没有形成集中采购合力,导致国内钢铁行业议价权受到严重削弱,这与我国铁矿石进口大国的国际地位严重不匹配,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外汇资源流失,急需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间加快扭转现有议价能力不足的局面。
2023年我国铁矿石进口规模或再度走高,总体供应将保持相对宽松,铁矿石价格不具备大幅涨价的基础条件 从今年1-5月份进口数据来看,2023年我国铁矿石进口规模或再度走高,不排除将创下历年铁矿石进口量新高的可能,若考虑到下半年粗钢平控政策将逐步落地,从国内铁矿石市场预期供需变化的角度分析,供增需减的大方向和主逻辑将导致国内铁矿石市场保持相对宽松,铁矿石价格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差条件。 此外,由于钢铁下游行业中最为关键的房地产行业复苏缓慢,也将从需求端抑制钢材价格和钢厂利润的上升空间,作为与国内建筑钢材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紧密关联的黑色金属系品种,铁矿石价格的波动范围,难以超出去年7月中下旬(受部分城市房地产项目交房困难导致业主“停贷”事件影响铁矿石价格明显走低的时段)至今年3月上中旬(受房地产成交数据明显回暖且各地建筑工程项目集中上马影响建筑钢材需求明显走高的时段)所代表的价格区间。
基于我国高炉大型化的现状,铁矿石进口品类主要以烧结用高品位粉矿为主,而国内矿普遍品位较低,多以“洗选加工-铁精粉-球团”形式入炉 2012年以来,随着钢铁去产能政策的推进,我国高炉有明显的大型化趋势。基于降成本、提高单位原料的产出效率的生产经营目标,沿海、沿江河大型高炉企业普遍以采购烧结用高品位粉矿为主,导致近年来我国进口烧结用粉矿占铁矿石总进口量的比例,多保持在70%以上,仅在2019-2020年巴西淡水河谷矿难和全球新冠疫情导致烧结用粉矿溢价明显上升的两年里面,该比例稍低于70%。 另一方面,我国国产铁矿石普遍品位较低,平均只有进口矿品位的一半左右,低品位国内矿难以用烧结的形式入炉,而多以“洗选加工-铁精粉-球团”的形式入炉,由于加工成铁精粉和造球团的工艺成本较高,从而造成国产矿使用上的比较劣势,但这也非绝对,比如在内陆地区进口国外铁矿石往往交通不便、运输成本较高,而具有自有铁矿山资源的高炉企业使用国产矿就具有相对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