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棉花市场价格定价方法 4月5日国家发改委会同财政部、农业部向社会公布了2014年棉花目标价格水平为每吨19800元/吨,当市场价格低于目前价格时,国家启动目标价格补贴。在直补细则出台前,各方就市场价格积极谏言献策。笔者在分析已有的市场价格编订利弊基础上,结合美国农业政策发展趋势,提出另一套市场价格定价方法。 一、已有市场价格编订方法的利弊 某些行业人士提出棉花市场价格定价的具体方法:如采价环节是采集到厂价格作为市场价格,即棉花采集轧花厂收购籽棉的价格。以轧花厂收购的籽棉折皮棉价格为棉花市场价格。采价期为棉花集中上市期,即当年9月-11月。核定方法由国家相关部门监测,按省核定,一省一价,即市场价格按监测的全省(区)平均价格水平核定,不是指单个农户的实际出售价格。---------以上的市场价编订指标考虑相对全面,但采价期看似合理,实则由于新棉上市期主要受棉农预售心理影响及一些地方售棉已有特色,所以采价定为9-11月不能良好的覆盖棉农售棉时间,不能为补贴棉农提供依据,如美国农业补贴中涉及的市场价格一般指营销年度各月份的平均。 二、美棉补贴政策发展趋势 2014年美国实施新农业法案,取消农业直接补贴,扩大农业保险项目覆盖范围和补贴额度,以突出保险在防范农业生产风险中的作用。目前美国农作物保险业务主要由美国私营保险公司经营,美国政府退出农作物保险的直接业务。历史上,美国棉花补贴政策主要包含固定直接补贴、贷款差额补贴和反周期补贴。棉花商品项目(包含直接补贴和各种目标价格及目标收入补贴)因WTO裁定违反规则而取消。美国新农业法案针对棉花生产者提供了一种新的保险产品即对陆地棉实行渐层次收入保险计划(STAX),该保险计划2015年启动。STAX以县收入为基础,如损失高于预期收入10%,且损失低于预期收入25%,则启动赔付。 三、现有国内棉花市场价格 2004年6月1日,棉花期货在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期货价格的形成过程是收集信息、输入信息、产生价格的连续过程,信息的质量决定了期货价格的真实性,价格具有引领性。由于期货交易参与者大都有丰富的经营知识和广泛的信息渠道及一套科学的分析、预测方法,他们把各自的信息、经验和方法带到市场上来,结合自己的生产成本 预期利润,对商品供需和价格走势进行判断、分析、预测,报出自已的理想价格,与众多对手竞争。这样形成的期货价格实际上反映了大多数人的预测,具有权威性,能够比较真实地表供求变动趋势。郑棉成交量最高时超过420万手、持仓量最高超过90万手。 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Index,2002年6月17日开始发布,是国内最早代表棉花现货价格水平的综合指标,是以全国近200家大中型纺织企业和棉花企业的棉花实际到厂价为计算基础,主要反映发布日前一日的国内主要等级棉花到国内纺织企业的综合平均价格水平。指数以各省纺纱量占全国纺纱量比例及各报价纺织企业的纺纱能力作为权重,经几次加权校准,最终产生。 商品棉电子撮合交易市场,2002年12月12日开始发布,是由有交货能力的卖方在交易市场发布售棉邀约,由买方发布购棉邀约,交易市场价格优先、时间优先原则确定卖方、买方之间的成交价格。 以上三大市场使用时间均有10年以上历史,具备良好的专业性、时效性、真实性、连续性、公平性、便捷性,因此对三者价格加以平均折算籽棉可获得有代表性的棉花市场价格。同时,根据棉花升贴水标准,发放间接补贴,能更有利于提高棉花质量。在选择时间周期,如以月为单位,采价范围可借鉴之前收储的时间范围,如按三个市场月平均价对棉农进行直补。 由于美国农业部在全国拥有200多万个农场主的基本数据资料库,补贴与信息真实性挂钩,而当前我国农业发布农业信息的部门较多,尤其一省一价的话难免会出现“得不到补贴” 的现象,因此借鉴现有的市场体系,加以优化可方便快捷的制定出权威公正的市场价格。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jpg 道通苗玲 2014/7/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