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察安排 5月12日哈尔滨集合,13日早出发,5月18日晚在哈尔滨结束. 第一天:哈尔滨——绥化,考察哈尔滨地区和绥化地区,包括呼兰、巴彦和望奎三地 第二天:绥化——北安,考察地区包括绥棱、海伦、海北镇、北安 第三天:北安——黑河,考察地区五大连池、孙吴、逊克、黑河 第四天:黑河——讷河,考察地区嫩江、九三管局、老莱、讷河 第五天:讷河——齐齐哈尔,考察地区讷河、莫旗、甘南、齐齐哈尔 第六天:齐齐哈尔——哈尔滨,考察地区齐齐哈尔、大庆、肇东、哈尔滨 二、考察总结 1、种植面积之争:大豆下降,玉米与杂粮种植面积增加
通过走访我们发现,整个西北线玉米种植面积总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根据贸易商反映,黑河市与齐齐哈尔玉米种植面积增幅较大,其中克山、克东及拜泉县尤为突出,但遗憾的是,本次考察经过上述三个地区,本次考察沿线增幅最大的地区在嫩江县,玉米种植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还是相对收益更高,以哈尔滨周边的巴彦县为例,当地玉米产量1300-1500斤/亩,大豆350斤/亩,玉米种植成本较大豆高150-200元,相应收益高出150-200元,因此农民多愿意种植玉米。 大豆种植面积延续下降态势,除了种植收益不好的原因之外,部分地区大豆品种不行也是原因之一,以嫩江为例,作为中国大豆之乡,近年来大豆品质下降,大豆多数不合格,甚至达不到临储收购标准。当然我们也了解到,在一些积温较低的地区农户只能选择种植大豆,此外,种植大豆也有一些好处,其一是土地轮种,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其二是种植大豆成本相对更低,种植之后田间管理相对宽松,农民可以在播种之后外出打工,秋后回家收割即可;其三是大豆收获之后更易于保存,不存在卖粮困难的问题,而在一些近年才改种玉米的地区,由于当地烘干塔不多,年后玉米水分难以下降,玉米很难卖上高价。有贸易商预计,黑龙江省去年大豆应该在470以上,500万吨左右,今年大豆产量应该在400万吨以上,预计减产幅度在15-20%左右。 本次考察过程中稍显意外的是杂粮种植面积有所增加,杂粮的优势在于旱涝保收,去年杂粮价格较高,这对农户而言吸引力较大,考察过程中杂粮种植面积主要集中在三类地区,其一是在去年遭受洪涝灾害的地区,如孙吴县,去年种植的玉米质量不好、产量不高导致亏钱,而大豆也仅仅刚刚够本;其二是一些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如甘南县,这些地区降雨多则涝,少则干,考察途中就看到甘南县宝山乡的农民正在灌地,但其同时反映前不久当地刚下过3-4指的降雨,同时还反映去年其自有土地甚至遭遇洪涝灾害;其三就是改种之后玉米品质较差的地区如嫩江县,其玉米容重较低,多在640-650左右,进不了国储库,只能流向生化企业,这影响农户卖粮。 2、种植进度早于去年,低温降雨天气影响苗情,但总体墒情不错本次考察发现,今年黑龙江玉米大豆种植进度与往年大致持平,但明显早于去年,去年播种较迟的主要原因在于降雨过多,但目前玉米出苗率不高,越往北出苗率越低,我们仅在绥化地区采集到玉米出苗数据一组(见表3),但低温降雨天气也改善了土壤墒情,农户总体反映今年与往年相似,并不担心今年作物产量前景,甚至有贸易商根据节气推算今年大豆玉米单产不错。 表3. 绥化周边北林区东富乡东富村苗情取样数据 | | | | | 样本1 | 67.5(135/2) | 24(146/6) | 98% | 4cm | | | | | |
| 3、种植成本变动不大
我们考察发现今年种植成本这块总体变动不大,在地租方面,多数地区维持稳定,即使出现上涨,涨幅亦不大,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下降,如五大连池市龙镇,因去年洪涝灾害影响导致土地失收,农户不赚钱,今年往外租地的较多,租地成本下降1000-2000元/公顷;在种子价格方面,农户普遍反映大豆种子价格稳中有小幅上涨,而玉米种子价格多数小幅下降,我们考察对象中只有内蒙古呼伦贝尔莫旗尼尔基镇小莫丁村农户反映说当地玉米种子价格上涨3元/斤;化肥成本方面,农户普遍反映今年复合肥及尿素价格较去年均有下降,下降幅度在10-20元不等;耕作成本方面,机械费用总体稳定,主要是今年油价未见明显上涨,而人工费用也不再像前两年一样大幅上升,这应该跟今年整个宏观经济环境有关,有部分地区农户反映当地有农民工回流的现象。 4、社会余粮不足,等待国储拍卖整个考察过程中农户均反映手中已无余粮,售粮时间因地而异,多集中在年前卖给贸易商,而贸易商反映大都集中在国储手中,玉米国家临储收购超过7000万吨(国家粮食局数据),大豆收储量大致在510万吨(贸易商预计数据),当地加工企业反映近期社会余粮不足,以玉米为例,我们走访的青冈龙凤玉米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其反映当前库存约6万吨,低于往年正常水平8-9万吨,库存使用天数为20天,所幸其在年前签有大量合同粮,尚不担心原料库存问题,但其反映有些饲料厂和深加工企业库存已经不足,甚至有深加工企业已经因为原料供应不足而停机。社会余粮不足已经带动大豆玉米现货价格上涨,4月10日之后,东北玉米现货价格上涨大约200元/吨,而当地小榨企业也反映称,前期大豆收购价在4300-4400之间,但目前大豆收购价已经到4600以上,甚至5000元以上也收不到大豆。 在我们考察期间,国储在5月13日启动第一轮30万吨2010年临储大豆拍卖,当时成交均价与成交率很高,有贸易商分析认为,目前参与拍卖的多是小型贸易商,他们抢粮拉高成交价格,但当前成交价格偏高,国储甚至可以赚钱,其预计后期随着临储大豆拍卖的继续进行,大豆成交价将逐步下降,当然这取决于国储大豆拍卖的数量。 市场总体对国储玉米拍卖相对乐观,这是因为,一方面国储玉米存量超过1.2亿吨(去年临储收购之前市场预计国储包括中央储备与临储已有5250万吨,今年收购量超过7000万吨),另一方面市场普遍预计新作种植面积增加,如天气无意外,国内玉米增产应在意料之中,且国家届时仍需要收储,因此国储需要轮出准备库容,有考察对象预计今年国储拍卖4000万吨以上,时间大致在7月之前,在考察临近尾声的5月16日,国储宣布在5月22日拍卖国家临储玉米100万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