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2023年中国钢材出口国别和出口结构梳理,中国钢材出口大增一方面是对土耳其的出口和对土耳其出口份额的替代,其次是对东南亚国家进口份额的提升。实质都是低成本优势下的海外市场份额扩大。低成本一方面体现在国内高炉对海外电炉成本优势;第二是国内高炉对海外高炉的成本优势。 如果说上半年中国出口增量主要体现在对土耳其出口和西亚出口份额的替代;但三季度的增量主要靠越南为代表的东南亚市场和以沙特阿拉伯为代表的西亚市场贡献,实质是还是低成本优势下的海外市场份额替代。 从2012-2023年数据来看,长期钢材出口走势跟海外制造业周期吻合度比较高。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产能最大国家,而美国是全球最大净进口国。中国钢材出口跟美国制造业周期走势一值是符合逻辑的。 通过回顾长周期中国钢材出口趋势和波动原因,影响中国钢材出口的逻辑主要是欧美库存周期,以及国内的供需缺口。而出口价差(利润)并不是主导钢材出口的底层逻辑。 中国在地球村的角色是制造业加工国,从资源国手里购买初级原料,加工成半成品或者成品,最终卖给欧美等消费国,增加中国财富。钢材是制造行业重要的原料,同时中国又是全球最大的钢材生产国,规模和效率优势能把成本做到全球最低。在此背景下,海外经济增长,需求上升,中国钢材出口也会跟随上涨;而反之则反,所以中国钢材出口趋势将跟随海外经济周期同涨同跌。 但长期出口趋势也会受到国内供需缺口的干扰,简单理解就是国内供不应求,就算海外有需求,也要先满足国内。而如果国内需求不行,就算海外需求疲软,也会通过低成本优势抢占海外消费份额。国内最大的实物资产是商品房,围绕地产建设和消费构成了国内经济的内核。而地产行业及相关行业占钢材需求的一半以上,所以21年以来地产行业的失速下行,影响钢材内需也降幅明显。
出口利润(海内外价差)是区域供需的结果,海外需求好,会拉高进口价格,影响海内外价差扩大;而国内供需过剩,会压低国内的出口价格,也影响海内外价差扩大。所以海内外价差是区域供需的结果,并不是影响出口趋势的底层逻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