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份以来,受华北地区玉米供应紧张,进口玉米受到限制影响,国内玉米市场整体呈现供应偏紧局面,大连玉米期货价格突破前期震荡区间快速上行。展望后市,临储拍卖成交率再次回升,深加工企业开始参与玉米收购,而产区玉米基本所剩无几,在这种情况下,预计短期内大连玉米走势偏强,或呈震荡上行态势。 优质玉米供应紧张,临储拍卖成交回暖 由于国内玉米丰产,加上临储玉米库存庞大,政府从5月22日起开始举行临储玉米拍卖会。自玉米临储拍卖开始以来,除第一轮玉米拍卖成交率高达98.86%,随后几次玉米拍卖成交率持续下降。6月18—19日和6月25—26日两次玉米拍卖成交率只有18.36%和19.63%,但近期随着市场上的优质玉米供应紧张,促使饲料加工厂加大了采购量,现货玉米报价不断上调,玉米拍卖成交率也在逐步回升。最近一次拍卖成交情况显示,国储玉米拍卖成交率达到40.95%。在计划拍卖的450万吨玉米中,拍卖成交约184万吨。 同时,中国政府继续向市场投放2011年和2012年从美国进口的玉米。7月17日拍卖会计划销售501552吨进口美国2号黄玉米,实际成交量为473089吨,成交率为94.33%,成交价格介于每吨2214到2285元。从拍卖成交情况看,由于其拍卖底价低于同一地区移库玉米拍卖底价近300元/吨,超高的性价比优势获得市场青睐,成交率明显高于临储移库玉米。然而,由于南方饲料企业居多,对玉米品质要求相对较高,且进口玉米大多集中在南方,为此低质低价的进口玉米对南方优质玉米市场的冲击料将有限。 猪价小幅上涨,养殖户减少生猪出栏 根据农业部发布的6月份生猪及能繁母猪存栏数据,我国6月份生猪存栏较上月小幅增加,但同比明显下降,能繁母猪存栏则在环比和同比均下降,其中同比降幅达到8.2%。在生猪存栏下降的情况下,近期猪价小幅上涨,部分养殖户开始压栏,导致猪源供应偏紧。但是从整体需求来看,并未得到明显恢复,受制于夏季肉类蛋白消费整体处于淡季影响,本轮猪价上涨势头将较5月放缓,不排除后期小幅下跌的可能。 而由于近一个月以来玉米价格明显上涨,导致猪粮比价继续下滑。据了解,截至7月15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为6.92元/斤,较6月15日上涨4.5%。粮比价为5.53:1,猪料比价为4.13:1。由于玉米价格上涨速度持续快于小麦,6月份各地小麦玉米比价下降幅度均在10个百分点左右,小麦作饲料的价格优势逐步体现。市场人士称,部分大型饲料养殖企业猪料中小麦添加比例已经由6月中旬的10%增加至目前的20%。不过,从另外一方面看,虽然目前华北地区新麦逐渐上市,但国家保护价政策相应启动,新麦价格节节攀升,使得新作小麦替代玉米意愿较差,市场仍积极寻购玉米以应对生产,因而新麦上市对玉米价格的压力有限。 补贴政策出台,提振深加工企业收粮热情 从深加工行业的情况来看,受下游需求低迷及原料成本高企等因素影响,当前产区深加工企业多处于亏损状态。截止7月15日,黑龙江肇东地区玉米酒精企业理论加工利润为(仅考虑酒精及DDGS产品,不考虑其他副产品)-320元/吨;吉林松原地区酒精企业理论加工利润为-140元/吨。而淀粉深加工产品淀粉糖报价整体持续走强,虽然下游需求一般,但淀粉价格高位迫使下游淀粉糖厂家提价。受夏季养殖消费淡季影响,近期蛋白粉、纤维饲料等深加工副产品行情表现低迷,价格弱势下跌。 近日关于东北产区深加工企业竞购临储玉米可获取政府补贴的政策文件出台,达到补贴要求的企业竞购临储玉米均可获取100元/吨的补贴,这对东北产区深加工企业无疑是一大利好。东北深加工企业补贴政策将刺激产区深加工企业收粮热情,一方面利于企业亏损压力缓解,如果黑龙江地区考虑加工1吨玉米获得100元补贴,则符合条件的企业能够盈亏平衡;另一方面也更利于产区质量偏差玉米的消化释放。但在东北补贴影响下,华北深加工企业将进一步处于价格劣势地位。后期华北需求更多仍将转向临储拍卖供应,华北粮价也将持续向临储成本合理顺价。 整体来看,随着临储拍卖好转,国内玉米市场趋向平稳,短期内在东北临储玉米价格支撑下,销区、华北粮价仍以坚挺为主。目前产区玉米基本所剩无几,贸易商收购也接近尾声,目前上量只能算是最后的扫尾,难以形成持续有效供应,而东北深加工企业补贴政策将刺激产区深加工企业收粮热情,预计短期玉米期货价格仍将震荡上涨。
瑞达期货研究院:林静宜 备注:本文于2014年7月18日发表于文华财经研究报告版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