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库存化任重道远,沪胶熊途漫漫
供应面分析 全球天胶增产趋势难改 ANRPC(天然橡胶生产国协会)在2013年的11月月报中,给出了最新的各主产国天胶年度产量。从往年产量统计及2013年预估数据来看,占据全球产量份额较大的几大产胶国均呈现增产趋势。在上一轮牛市周期的2005-2007年,由于种植效应带动,几大产胶国均出现扩种天然橡胶的现象,而经过5-8年后开始进入开割期,市场将迎来近几年新胶大量上市的高峰期,这点可以从下面图一的数据对比中明显看出。消费方面,根据ANRPC的统计,2012年全球天胶消费总量为1094.7万吨,其中中国消费383.4万吨,占35%。 从全球范围看,海南天胶产业集团人士指出,2013-2015年橡胶产量将大幅增长,预计将分别达到1185万吨、1251万吨和1326万吨。中国在2013年-2015年的产量分达别到85、92、100万吨。需求方面,未来三年全球天胶消费增长将基本与全球汽车销量的增长同步,保持在3%-5%左右。由此推算,天胶产量将严重过剩,预计2013-2015年分别过剩约22万吨、53吨、93万吨。随着增产的不断扩大,天胶的供应压力对价格的压制将越来越明显。 另一机构IRSG(国际橡胶研究组织)估计,由于2006-2008年种植的胶树开始割胶,2014年全球天然橡胶产量将在2013年预计产量1170万吨的基础上有所增长,2014年全球橡胶供应将为1245.3万吨,较13年增加68.2万吨,或5.8%;需求为1230万吨,较13年增加70.8万吨,或6.1%。供给较需求有约15.3万吨的过剩,相比2013年的17.9万吨略有收窄。从预估的供求数据来看,市场整体格局处于供略大于求,供求紧平衡的状态中。 国内收储改善供需对比 近年来,我国天胶需求依然强劲。据统计,2012年我国天胶消费量410多万吨,占全球总消费量的36.8%,但国内总产量仅80多万吨,2012年我国累计进口天胶218万吨,较2011年高3.6%,由此可推算,我国天胶对外依存度约80%。预计今年2013年国内天胶总产量在86.4万吨,同比增长8.7%,与上一年增速9.4%相比略有缩小。而据中国天胶协会提供的数据,按正常年景计算,预计到2015年,我国产胶量将超过90万吨,加上境外自控产量,年产可达160万吨;2020年合作资源190万吨,届时我国天胶控制量可达390万吨,对外依存度由目前的80%多降为40%,基本实现国内对天胶的安全供给。 国内天胶的供求格局中,这两年不得不考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收储。从去年24600元/吨收储开始,通过期现货两个市场总共收够10-12万吨天胶。而今年下半年再次启动收储程序,总共进行四轮收储,第一次是10月30日收储5.4万吨烟片胶,第二次11月12日收储4.2万吨烟片胶,第三次12月5日收储6.05万吨全乳胶,第四次12月16日收4.59万吨全乳胶,4.13万吨烟片胶。由此可知四轮共收储24.37万吨,其中烟片胶13.73万吨,国产全乳胶10.64万吨。由于今年收储仅仅为了建立战略储备,国储局与海胶几家数次因收储价格导致收购量未能完成预期。收储价格与当时现货价格差异不大,因此收储行为并未对现货市场的价格体系造成太大扰动。而经过一定量的收储后,虽减少了流通市场中的供应量,但因为天胶供求格局处于明显的过剩状态,因此市场并未因收储而演绎与12年底胶价在收储情况下走强的行情。 青岛保税区截至12月中旬青岛保税区橡胶库存延续前期增长势头,天胶库存14.80万吨,合成胶3.29万吨,复合胶库存10.18万吨,总计28.27万吨。从今年年初30万吨的历史高位开始,保税区库存一直维持上涨态势至4月底的37.11万吨的历史最高位,随后5月雨季来临加大室外货物发霉几率,6、7月进口量少及8月海关新政出台的各种因素影响,保税区库存开始出现高位回落行情,至10月底库存降至25.38万吨的年度最低位。而步入11月后由于东南亚产胶高峰期,进口货源增多逐渐体现在保税区库存上,直至最近一次12月中旬的库存已回升至28万吨左右。整年来看,保税区天胶库存一直维持在高位,成为供求关系中供应压力加大最明显的证据。而从后市来看,由于全球天胶增产趋势的延续,预计新年度市场仍面临较承重的去库存压力。 进口方面,中国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013年1-11月天然橡胶进口量为213万吨,同比增加8.2%。从数据可以了解到,今年的进口量基本与国内需求及东南亚产胶量保持同比例增速。由于13年实施新的进口关税,烟片胶标准胶统一下调至1200元/吨(20%作为选择项之一未起作用),关税的降低导致13年的第一个月进口量激增。而14年关税维持不变,与13年关税相同,因此预计关税方面不会给进口带来太大变动。未来国内进口情况将视内外盘价差、海关对贸易物流政策及国内需求情况而变。 需求面分析 国内汽车摆脱低速增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近的数据显示,2013年1-11月,汽车产销1998.93万辆和1986.01万辆,同比增长14.34%和13.53%。在经历前两年低速增长后,今年汽车市场再度回到两位数的增长情况。而与天胶关系更为密切,占据天胶消费量最多的是在重型卡车方面。数据显示,目前国产中重型卡车产能约为250万辆左右(含底盘),但是市场实际需求只有100万辆左右。2012年,重型卡车共销售63.6万辆,同比下降27.78%。进入2013年,这一情况开始有所好转,2013年1-11月份,重型卡车(含非完整车辆、半挂牵引车)累计产销量分别为688664辆和694116辆,产销同比分别累计增长26.91%和18.41%。这一方面是由于前两年重型卡车的销量下滑比较严重,今年基数低导致。其次是很多车已经到了换车的时间,特别是今年一直预期要实行商用车国三向国四排放标准升级,导致对商用车的提前采购行动,这反映在重卡销量分别年中几个月有爆发式增长。最后一个因素就是西部开发加速、城镇化以及基建投资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但整体来看,目前重卡销量的大幅走高,很可能透支了明年的部分销量,因此下一年度重卡的销售形势或有所褪色,但稳步而理性的增长仍可值得期待。 轮胎行业转型迫在眉睫 2010年以来,我国轮胎产业增速出现下降趋势,从2010年15.1%的增速下降至2012年的3.07%。从相关因素来看,未来几年中国轮胎产业产量增速将在3-5%左右,低增长将是一种常态。截止最新的数据可知,2013年1-11月,全国共生产橡胶轮胎外胎8.84亿条,同比增长7.93%。同时今年轮胎行业又进行新一轮投资,粗略统计有新增全钢胎产能2000万条,半钢胎产能1亿条以上。轮胎分会理事长认为,我国轮胎企业产能尤其是低端产品产能过剩,产业集中度不高,资源利用率低。中国轮胎企业将42%左右的轮胎出口到外国,其中轿车胎约70%远销海外,但频繁遭遇各种技术、贸易壁垒,迫切需要规范市场。对于轮胎行业发展趋势,未来恐更多面临整合转型升级、发展绿色轮胎等迫在眉睫的要求。 结论 总体来看,2013年依旧是天胶供应增速较快的一年。国家收储虽一定程度减少了市场流通量,下游车市表现也是好于年初预期,但供大于求的矛盾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在今年更加凸显。在宏观市场对天胶价格影响力减弱的大背景下,今年的天胶价格呈现震荡走低的行情,而这期间伴随的库存化压力一直未化解。后期来看,在高库存未得到足够消化前,天胶的供应压力犹如泰山压顶,使得价格始终无法昂头向上。新的年度,天胶价格的重心或将进一步走低,25000下方运行将占据全年大部分时间,而年度极端行情有望触碰15000点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