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几年以来,全球资本市场呈现出“闪电崩盘”常态化的现象。利用程序化进行高频交易的规模越来越大,价格异常波动事件变得越来越频繁,每次瞬时巨量挂单对市场的冲击都会形成崩盘式的暴涨或暴跌。传统风险管理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绝对价格涨跌限制被触碰的可能性变得很小,而幅度相对较小的瞬时崩盘现象越来越多,这对维持金融市场稳定和保证公平性是极为不利的。2010年美股“闪电崩盘”、2012年印度股市“闪电崩盘”、2012年黄金期货“闪电崩盘”、2013年日本国债期货“闪电崩盘”以及2013年沪指“闪电崩盘”等风险事件对各个市场造成的破坏性影响是不同的,但这类事件背后的触发因素是十分相似的。从国内资本市场来看,错单引发市场暴涨尚属首次,但不可忽视的是近些年投资者逐渐专业化使得量化交易规模越来越大,类似境外市场发生过的崩盘事件在国内市场可能发生的概率变得越来越高。本篇通过回顾多例代表性“闪电崩盘”事件,试图分析市场流动性失衡的根本性原因以及事后监管层的各种补救对策,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提出相关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