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金属从9月中旬开始的反弹行情是多重因素叠加发力的结果。
一是钢厂利润下降与煤炭行业去产能力度加强相叠加。这一因素促使市场主动选择反弹题材充足的炉料,成本上涨快于成才从而令钢厂利润下降,国内钢厂盈利比例从9月中旬71%下降到60%附近。
二是赶工季节需求催生成交积极与资金热度高涨相叠加。现货市场成交积极,让市场无法出现“越跌货源越多”的利空情绪。由于需求的季节周期,短期内出现下跌的可能不大。但若果终端需求量和库存到位,元旦之前价格仍有下跌的压力。
此外,由于房地产限购限贷,市场资金从房地产开始流入大宗商品市场和股市,资金短期内情绪高涨,所以,10月下旬和11月上旬反弹是大概率事件。但需要警惕11月中下旬螺纹、铁矿以及煤炭在没有政策外力保护的基础上出现大幅下跌的情况。
资金短期宽裕,元旦前压力不容忽视
10月市场关注的是9月新增贷款数据超预期,因为10月之前没有房地产限购限贷政策,所以数据较好,但11月公布的10月数据新增贷款变数大,是潜在利空点,若后市下跌兑现,此理由就是一个主要利空理由。
另外,从银行新增贷款变化规律看,下半年起伏不大,主要是为2017年的政策做铺垫。再加上产业每年元旦前都遇到较大的资金压力,因此市场资金趋紧氛围普遍存在,而资金状态直接影响社会库存的规模,所以元旦前的这种资金题材在短期利好释放后将不利于价格继续保持强劲的反弹。
出口短期反复,但影响有限
人民币10月1正式纳入SDR,人民币由之前盯紧美元改变成一揽子。由于单一紧盯美元,前几年人民币紧跟美元被动升值积攒太多贬值压力(某种程度上迫于中美多角度对弈的结果),所以在人民币纳入SDR之后,英国脱欧带来的英镑贬值之后,人民币顺势释放压力追随贬值。由于人民币贬值利于出口,所以,10月钢材出口不会差,环比9月增长是大概率,此题材继基建需求萎缩后的新的题材点,如果反弹延续到11月,出口利好成为最后做多题材的概率大,所以,题材释放后行情再次出现下跌信号需要高度关注。
关于出口,杭州G20四大议题之三就是谈及出口秩序。鉴于当下国际进出口的形势,中国比欧美竞争力大,但现行的国际贸易制度本意是服务欧美资本(所以当制度对中国有利而不利于欧美实现目的的情况下,美国搞TPP和TTIP有另起炉灶之意,无奈实力无法形成凝聚力,所以两国博弈热点不断交替)。
纵观中国钢铁产业结构和需求状态,出口承担产业再次繁荣的重任,甚至世界经济也需要依赖中国经济,而当下复苏要靠去产能,压缩幅度越大反弹强度越大,比如煤炭产量同比减少10%,煤炭价格大幅上涨就是例子。
相反,同样处于去产能结构下钢铁,产能目前局限在废弃的产能统计和处理上(大动作在明年,强度关注十九大产业升级政策),粗钢和钢材产量同比继续保持增加。按照市场状态和增减幅度的关系看,同比增长超过3%压力积蓄,超过5%就是下跌的突破口,这是政策和现实的极度背离。所以,一旦10月钢材产量触及5%,压力将立马显现,这会增加11月中旬下跌的概率(2015年11月份产量同比大幅下降也是当时价格止跌反弹的起点,今年相反)。
需求向好但环比有下滑倾向
市场需求比较理想,这是既定事实,但需求环比方向有下滑倾向。之所以称普遍认可需求理想,一方面离不开国家政策,另外就是市场情绪提振。
当下钢铁需求并非预期那么乐观,主要是需求特点带来的季节性变化:一是靠基建,幅度大增量小;二是看季节,淡旺季分明。所以,10月结束后需求对钢价的支撑日渐衰退。
需求衰退会影响另一逻辑,即限产对价格有支撑的逻辑。概念上限产压缩供应令价格下跌遇到支撑,在产能降幅没有大于需求萎缩幅度的情况下,下半年极有可能出现限产消息频出,价格依旧下跌的逻辑(类同于2015年9月、10月、11月)。
从市场需求来看,下半年需求分两部分,一是建设赶工(前面已做分析支撑逐渐消失),另外一个是年底备货(憧憬2017年上半年复制今年上半年行情的因素需要对待,情绪上可以相仿,关键是2016下半年和2015年供应结构差距巨大,所以今年跌下来明年可以预期),而库存元旦前遇到资金压力,所以库存需求支撑有限。
结合市场心理和钢厂政策,不排除价格下跌,限产消息多货源越多(上涨惜售,下跌急于兑现利润,此点也是目前不利于下跌的理由,因为好成交所以有货的不急于兑现利润!),所以市场心理也有利于价格下跌的氛围,只是时间问题。
综上所述,本轮反弹如能延续到11月上旬,则11月上旬钢厂利润下降逻辑暂缓,带来钢厂利润修复,所以上旬可以重点把握反弹状态中的螺纹补涨机会,或回调中的炉料调整大的波段做空机会,但两者均需要配置严格的止损计划,待10月产业数据和宏观数据公布后,重点关注11月中旬能否出现技术破位下跌的信号。目前来看,下跌做空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意外的突发环保政策利好,所以无论黑色上旬的交易机会还是中旬的交易机会均需要配置止损。
![]()
(五矿经易期货 陈丙昆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分析结论不构成交易建议,据此交易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