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美豆的强力反弹影响,主力合约的豆棕价差由4月初的500附近,一路飙升至6月初的900多,北美的天气升水仍在发酵,东南亚棕榈油步入增产周期,豆棕价差有望进一步扩大。
![]()
从近5年的豆棕价差来看,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从下半年开始豆棕价差大概率走扩,只有14年价差小幅走低。其中12年价差走扩最为明显,由4月初的1000走扩到9月份的2200多,2012年的北美大旱情况在今年有可能继续上演,从澳洲气象局发布的最新南方涛动指数来看,这个夏季正在逼近拉尼娜。
![]()
从图中可以看到,近半年来豆油和棕榈油库存基本上都是在2016年初达到高位,然后一路下滑,豆油库存在4月份开始出现反弹,而棕榈油库存则继续大幅下滑。棕榈油库存的下滑一方面由于气温升高,棕榈油的用量增加,同时由于豆棕价差的扩大,棕榈油的替代作用增加,需求量增加。另一方面由于进口利润的下滑,导致前四个月进口量降低,前四个月海关统计进口棕榈油105万吨,同比近5年的均值下降超20%,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库存的下降。目前棕榈油进口利润敞口已经打开,港口库存极有可能止跌企稳回升。
![]()
棕榈油的进口除了固定的需求之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进口利润的高低,在融资需求的推动下,进口利润扩大会推动进口量的提高,从年初以来进口利润看,马来西亚的棕榈油进口利润一直倒挂,4月中旬以后利润倒挂开始缩小,由于5月底马来西亚上调6月份棕榈油出口关税至5.5%,6月15日上调7月出口关税至6%,导致6月进口利润倒挂又开始扩大,目前维持在倒挂300元附近,而印尼进口利润经历了一季度的大幅下滑之后目前进口敞口已经打开,利润近200元。从第二张图可以看到自2015年下半年印尼已经超越马来西亚成为中国第一大棕榈油进口国,由于进口利润转正,再加上季节性因素,进口量有望快速回升。 传统的豆棕价差受到大豆和棕榈油的产量供应季节性影响,3-9月是价差扩大的窗口,9月以后是窗口缩小期,考虑目前发生拉尼娜概率增加,豆棕价差扩大的窗口期可能后延1-2个月,价差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