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erena_lynn1985 于 2016-10-11 13:40 编辑
(该报告于2016年7月18日发表于文华财经) 7月份以来,由于国内甲醇企业生产负荷上升,从而导致供应量有所增加,加上进口到港高企,港口库存压力渐增,郑州甲醇1609合约期货价格震荡重心有所回落。展望后市,传统下游需求淡季下,新兴下游开工率提升空间有限,随着甲醇产量和进口量的增加,后市甲醇市场或呈弱势下跌态势。 甲醇企业负荷上升,供应将进一步增加 随着检修的甲醇装置陆续恢复,7月份国内甲醇工厂负荷上升。截止7月13日当周,国内甲醇生产企业平均生产负荷64.58%,在开工装置负荷80.06%。据不完全统计,除部分长期停车的装置外,目前正在检修的装置总产能约为472万吨/年,但是其中相当一部分装置将在近期重启,总产能达117万吨/年。7月中下旬开始仅有几家小工厂有检修计划,目前传出的后期装置检修计划涉及的总产能仅为55万吨/年。因涉及产能有限,且检修时间不长,对于整体的开工负荷影响有限。如果没有出现装置意外停车检修的情况,则月内开工产能将增加60万吨/年左右,或对甲醇市场造成一定的影响,国内甲醇供应量或将进一步提升。 进口利润上升,甲醇进口量仍将增长 2015年年底以来,国内甲醇进口量呈稳步增长之势。特别是2016年年初欧洲市场表现欠佳,欧美价格暴跌,原本远高于中国市场的欧美两地价格一度深贴水中国价格,加上今年以来港口地区烯烃需求不断增多,我国甲醇进口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月份即使有春节因素影响,同比2015年仍增加近20万吨,且于2016年5月份进口甲醇单月突破90万吨,高达92.66万吨。据金银岛统计,6月我国进口甲醇到港量仍然保持较高水平,预计月度进口量也将超过90万吨,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虽然6月中旬以来,人民币出现了一定的贬值,对甲醇进口利润造成了一些影响,但是由于外盘甲醇价格持续处于低位,加之国内甲醇现货价格受期货影响逐渐走高,因此甲醇进口利润也出现了明显上升,这或将刺激甲醇进口量出现增长。 甲醇销售压力加大,港口库存持续增加 由于外盘船货大量涌入,国内港口库存持续增加。至7月14日当周,华东甲醇港口总库存增加至45.65万吨,华南甲醇港口总库存增加至19.95万吨。目前部分库区库容告急,而后期仍有大量的进口货源到港,预计进口量维持在80-90万吨,因此港口仍有累库存的压力。港口甲醇库存持续增加,一方面是原定于上半年试车的常州某甲醇制烯烃项目暂未投产,华东地区甲醇需求增加预期落空,而进口量并未因此减少;另一方面,一、二季度沿海地区下游需求放量及华东地区套利货物减少,使部分人士认为沿海地区消耗能力在增强。但进入雨季,下游接货积极性不高,这就造成沿海地区甲醇销售压力加大,且库存不断攀升。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jpg 传统下游需求淡季,新兴下游开工率提升空间有限 目前为甲醇传统下游的淡季,各品种的开工率及需求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滑。由于华北及华东地区雨水增多,不利于甲醇的生产和销售,甲醛行业停车或降负现象增加,开工率较去年同期低3—5个百分点;二甲醚与液化气价差一直不大,导致二甲醚市场也已无继续跟进空间;MTBE因地炼装置的检修带动MTBE开工率下降,且原油价格震荡下行而需求减少,部分工厂降负减压。国内外偏弱的经济大环境和不温不火的甲醇价格使得下游按需采购,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抄底囤货。 从新兴下游来看,烯烃价格上涨速度远超甲醇,使得甲醇制烯烃利润较高,提振甲醇市场。目前来看,甲醇制烯烃行业的利润虽然明显上升,也将对甲醇制烯烃企业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目前西北甲醇制烯烃工厂整体开工率已经处于高位,继续上升的空间较小。若短期内无新建甲醇制烯烃装置投产,那么甲醇制烯烃的高利润也无法给予甲醇市场太大的支撑。此外,G20峰会影响华东地区最主要的几家甲醇制烯烃企业的生产,目前已确认宁波地区的甲醇制烯烃装置要停产,乍浦地区的甲醇制烯烃装置要限产至少五成。由于G20峰会的召开,甲醇制烯烃装置的减产和停产直接影响20万吨的甲醇用量。 整体来看,目前甲醇下游传统消费乏善可陈,7-8月份受到高温天气和南方多雨的影响,传统下游需求减少;而下游烯烃各主要装置基本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加上面临G20峰会的利空效应,已无再度大幅攀升的条件。在内地甲醇需求依然疲弱、华东地区烯烃装置负荷提升空间有限的背景下,大量进口甲醇涌入必将对港口价格形成冲击。随着甲醇产量以及进口量继续增加,甲醇供应压力将再度呈现。在国内外甲醇供给压力增大而消费力量转弱的背景下,后市甲醇市场或呈弱势下跌态势,建议投资者关注甲醇1609合约在1930-1970元/吨区间抛空机会,目标1800,注意风险控制。 瑞达期货:林静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