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hunguang 于 2015-8-7 16:00 编辑
2015年伊始动力煤价格转入单边下行格局,CCI1从506元/吨,降至436元/吨,降幅达13.83%。下游电力及冬季取暖需求较差,煤企供给相对充足,煤企、中转港口库存皆处高位,动力煤维持弱势格局。后期在宏观因素带动下,动力煤需求或将维持相对缓慢的增速,供给端较一季度将有所加大,预计后期供需矛盾仍将进一步恶化。对环渤海煤价而言,在供给弹性远大于需求弹性的背景下,其受水电、核电压制,煤价走高动能不足,均价环比或将继续走低,总体维持震荡偏低的格局。 第一、国内动力煤供给将进一步释放。据煤炭运销协会数据显示,1-2月全国煤炭产量累计完成53000万吨,同比下降4.05%,一方面是今年一季度神华等15家大型煤企首次春节放假,减少了约2000万吨的供应量;另一方面是今年中小煤矿春节放假较往年长,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一季度基数偏低。就3月产量来看,以山西商品煤产量为例,日均在215.34万吨环比2月上涨22.68%,从3月山西商品煤的表现来看,我们不难发现节后煤矿复产明显主要贡献在地方整合煤矿,预计3月山西原煤产量将回升至8830万吨,按照比例来看全国原煤产量预计在30450万吨左右。随着节后煤矿复工比例增加,我们认为供给量将保持高位,形成较大的供给压力。而清费立税、运输环节“减负”及煤企生产成本下移将略缓解煤价下行带来的生产压力。 第二、进口煤同比将延续收缩态势,环比增速将有所回调。一季度受《商品煤质量管理办法》实施、春节效应和内外价差收窄等因素影响,进口量明显下滑。据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中国1月份进口煤炭1678万吨,同比下降53.2%,环比下降38.35%;2月份进口煤炭1526万吨,同比下降33.13%,环比下降9.06%。1-2月煤炭进口量骤降的原因,一方面受到《商品煤质量管理办法》微量元素监测的影响部分贸易商采取观望态度,另一方面由于下游需求疲软电厂库存高位的影响导致进口煤炭总量下降较为明显。后期印尼度雨季基本结束,产量将得到进一步释放,且日澳谈判结束,进口煤价格将进一步下调概率大,同时随着贸易商熟知海关《办法》的实施标准,采购动能将回暖。 第三、火电将受到水电、核电增量的排挤,环比或有小幅收缩。受宏观因素的影响,电力总量将维持缓慢的增长速度,而水电的增长量将超过电力需求的总增长,加之核电等新能源的发力辅助,火电或将有小幅收缩。截止2014年12月,水电累计投放2185万kw,总装机达26267万kw,同比增加7.9%,由于14年的水电高投放作用,水电出力在15年将继续保持高位,我们测算出二季度水电总增长将超过电力需求的总增长,将直接对火电出力产生压制。 据我们统计,方家山核电站1号机组和广东阳江核电站2号机组将在二季度发力,其总装机功率达200万kw。由于新增机组位于浙江和广东两省,其投产在全国范围内影响不大,但就东南沿海的电煤市场来说,具有一定的放大效应,使环渤海煤市雪上加霜。 第四、环渤海港口库存高位窄幅震荡,去库存压大。受下游需求低迷的影响,环渤海港口库存在一季度开始持续走高,其中秦皇岛库存最高达863万,创两年来新高,其一季度平均库存为769.42万吨,同比增加71.36万吨,增幅达10.22%;曹妃甸港口库存最高达844万吨,创历史新高,其一季度平均库存为753.79万吨,同比增加222.59万吨,增幅达41.76%。截止3月31日,秦皇岛、曹妃甸港口库存分别为806万吨和768万吨。 据来自太原路局的消息,今年大秦线春季集中修时间基本确定,将于4月6日到30日展开,每日停电检修4小时,日影响 煤炭运量20万吨,整个检修过程,将影响运 煤500万吨,港口供需压力或将略有缓解。但在港口库存高企、大秦线运输不饱和、下游需求疲软的大背景下,大秦线检修对煤价反弹支撑已明显削弱。 综合来看,后期在宏观因素带动下,动力煤需求或将维持相对缓慢的增速,但不及供给增长的幅度,预计后期供需矛盾仍将进一步恶化。对环渤海煤价而言,在供给弹性远大于需求弹性的背景下,其受水电、核电压制,煤价走高动能不足,均价环比或将继续走低,总体维持震荡偏低的格局。
|